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国内间歇充气压力泵物理预防骨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使用方式现状,以期为骨科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020年参加北京护理学会举办的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的76名学员,采用微信问卷星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71份答卷,有效问卷70份,61个科室进行规范的血栓预防管理,62个科室使用物理预防装置进行血栓预防,50个科室配备了间歇充气压力泵,以双下肢同时进行,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为多,占84%,术后1天、术前、手术日开始使用分别占34%、20%和20%,86%的科室制有相关操作规范和流程,58%的科室有考核标准。结论 国内医院对血栓预防管理趋于规范,绝大多数医院配备一种及以上物理预防设备,对间歇充气压力泵使用有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但是使用的频率和时机并不统一,对操作的监督考核还有待加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疗法对深静脉血栓高风险患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及骨科治疗的Caprini评分≥5分的患者3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0例,给予常规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实验组1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与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疗法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预防。结果:实施护理后,在患者手术后的第7天、第14天、第30天及出院前,实验组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治疗时间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每组35例。试验1组IPC治疗时间为30 min/次,2次/d;试验2组IPC治疗时间为40 min/次,2次/d;试验3组IPC治疗时间为1 h/次,2次/d。治疗2周后观察3组患者DVT、下肢深部组织损伤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3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3组下肢深部组织损伤发生率为22.9%(8/35),明显高于试验1组的2.9%(1/35)和试验2组的5.7%(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248、4.200,P<0.05)。治疗2周后,试验1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为(5.32 ± 1.82)g/L、(0.71 ± 0.38)mg/L,试验2组为(4.15 ± 1.82)g/L、(0.39 ± 0.13)mg/L,试验3组为(3.75 ± 1.46)g/L、(0.33 ± 0.14)mg/L,试验2组、试验3组Fbg、D-D明显低于试验1组(t值为2.131~3.977,P<0.05),但试验2组和试验3组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 min/次、2次/d的IPC治疗时间可以明显改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且不增加下肢深部组织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治疗时间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每组35例。试验1组IPC治疗时间为30 min/次,2次/d;试验2组IPC治疗时间为40 min/次,2次/d;试验3组IPC治疗时间为1 h/次,2次/d。治疗2周后观察3组患者DVT、下肢深部组织损伤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3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3组下肢深部组织损伤发生率为22.9%(8/35),明显高于试验1组的2.9%(1/35)和试验2组的5.7%(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248、4.200,P<0.05)。治疗2周后,试验1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为(5.32 ± 1.82)g/L、(0.71 ± 0.38)mg/L,试验2组为(4.15 ± 1.82)g/L、(0.39 ± 0.13)mg/L,试验3组为(3.75 ± 1.46)g/L、(0.33 ± 0.14)mg/L,试验2组、试验3组Fbg、D-D明显低于试验1组(t值为2.131~3.977,P<0.05),但试验2组和试验3组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 min/次、2次/d的IPC治疗时间可以明显改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且不增加下肢深部组织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ICU重症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对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100例ICU重症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作参考组(采用预见性护理)与试验组(加用间歇充气加压泵),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0.1-2020.12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GQOL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评分高于参考组,且试验组DVT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针对ICU重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可有效预防DVT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医用加压弹力袜或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对截石位全麻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截石位全麻结直肠手术、妇科手术患者100例,手术时间>60 min,年龄30~59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压力泵组(PP组)和弹力袜组(ES组)。于入室(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截石位5 min(T2)、30 min(T3)、术毕(T4)时记录SBP、DBP和HR,并记录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结果与T0时比较,PP组T1~3时、ES组T1时SBP降低(P<0.05)。与PP组比较,ES组T2,3时SBP升高(P<0.05),而各时点DBP与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麻黄碱用量减少[(16±9) mg vs.(8±5) mg,P<0.05]。结论医用加压弹力袜对截石位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干扰较小,其安全性优于间歇式充气压力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方法。结果:实验组美容效果满意度(45例,73.77%)、手术时间(294.32±12.35min)与对照组美容效果满意度(60例,98.36%)、手术时间(121.35±3.98min)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美容效果显著,并且手术时间较短,可以在临床方面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充气法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联合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单孔充气法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联合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的3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6(11)岁[M(QR)](范围:26~64岁)。对手术根治性、术后美容效果进行评估,并采用乳腺患者报告结局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3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13.4±11.7)min(范围:200~485 min),术中出血量(33.8±3.3)ml(范围:10~100 ml)。5例患者术后发生乳头乳晕缺血坏死,其中1例因乳头乳晕坏死导致假体外露最终手术取出假体;无包膜挛缩、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35(17)个月(范围:12~77个月),1例发生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1例发生远处转移。患者术后乳房满意度、社会心理状态、胸壁状态、性健康程度评分分别为(78.3±2.6)分(范围:55~100分)、(89.1±2.3)分(范围:82~100分)、(91.47±1.33)分(范围:43~100分)、(78.5±2.7)分(范围:39~100分)。结论单孔充气法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联合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可获得较好的根治效果和美容效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护理配合在开展腔镜无充气腋下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2月,行腔镜无充气腋下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中选取40例,随机分组,A组行手术护理配合,B组行常规护理。结果:A组VAS评分、住院时间等指标优于B组,P<0.05;A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P<0.05;A组美容效果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腔镜无充气腋下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行手术护理配合干预,可缓解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还可提升美容效果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长期卧床危重病例时通过IPC手段(即间歇充气加压治疗)预防VTE的护理方法和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呼吸内科危重病例85例,护理干预分组,A组(IPC治疗)43例,B组(常规护理)42例,比较预后情况与家属评价。结果:VTE情况比较,A组[6.98%(3/43)]少于B组[23.81%(10/42)](P<0.05);静脉血流峰值比较,A组[(32.10±7.43)cm/s]优于B组[(25.12±8.01)cm/s](P<0.05);护理评价比较,A组[93.02%(40/43)]优于B组[64.29%(27/42)](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针对长期卧床的危重症护理中,实施IPC治疗,可促进VTE预防,改善患者静脉血流,优化患者评价,护理成效显著。
简介:摘要:我院内分泌科为使患者平稳降血糖,给予佩戴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泵耗材是通过一圆形棉质粘贴来固定针头,在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如由于外力或自身的原因导致胰岛素泵针头从患者皮下脱出;洗澡导致耗材自带的粘贴不牢固,易脱出,增加了再次穿刺带来的痛苦及住院花费,造成血糖控制不稳,降低满意度。通过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男25例,女35例,均佩戴胰岛素泵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采用一种胰岛素泵保护贴,规格为6cm×7 cm,该贴由聚氨酯薄膜和丙烯酸粘剂组成。特点是服帖性好,舒适度高,防水性能强。该贴为透明贴,中间镂空,镂空处直径略大于胰岛素泵耗材保护盖直径,但是避免覆盖保护盖,而覆盖于胰岛素泵耗材粘贴上。对照组采用棉质,规格为 42mm×80mm的医用输液贴,共分为4条,分别粘于耗材粘贴的上方,固定一圈。每天观察两组胰岛素泵粘贴处,管路有无移位、脱管现象,留置时间,洗澡后这两种贴的变化,患者血糖控制程度及舒适感受。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法,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P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气压泵治疗对血栓高危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影响。方法:入选40例血栓高危恶性肿瘤患者主要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病情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对照组:药物治疗,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气压泵治疗。观察指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研究组未发生深静脉血栓事件,对照组深静脉血栓机率为25%,统计学对比差异结果显著(P<0.05)。治疗5d、10d后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对比差异结果显著(P<0.05)。结论:对血栓高危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抗凝治疗基础上采取气压泵治疗明显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率,且D-二聚体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和探究气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对照组采取地塞米松治疗法,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气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无充气经腋窝腔镜(modified gasless unilateral axillary approach,MGUAA)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MGUAA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腔镜组,n=41)与采用传统开放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开放组,n=49)的PTMC患者(cT1N0M0,cI期,8th,2017 AJCC)共90例,男14例,女76例,平均年龄(42.1±12.0)岁。两组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有效性、手术时间、手术类型、引流量、住院时间、相关并发症、术后颈前及腋下疼痛、美容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腔镜组在年龄(35.0±8.6)岁和手术出血量(12.3±7.3)ml方面显著低于开放组年龄(48.1±11.1)岁和手术出血量(16.1±4.3)ml(P<0.01);在手术时间(99.1±19.5)min、术后引流量(221.4±67.9)ml和术后置管时间(5.0±0.8)d方面显著高于开放组手术时间(70.6±17.8)min、术后引流量(98.3±63.7)ml及术后置管时间(3.8±1.0)d(P<0.01)。两组间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个数和总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并发症方面,两组在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血肿、术后感染和淋巴漏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在避免术后颈前吞咽不适和颈前区疼痛,切口满意度评估上较开放组具有显著优势[(0.0%比28.6%)、(14.6%比71.4%)、(1.1±0.3)分比(2.4±0.5)分(P<0.01)],而在手术侧腋窝区疼痛上劣于开放组(P<0.01)。结论对于经选择的PTMC患者,MGUAA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是一种可行、安全且美容效果较好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充气法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肿瘤安全性、美容效果和上肢功能中的疗效和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9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单孔充气法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的Ⅰ期及Ⅱ期乳腺癌患者80例,对肿瘤安全性、美容效果评分、上肢功能等进行评估。结果8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单孔充气法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6~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其中2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4例(5%)出现1~3级乳头乳晕缺血。无一例皮下积液发生。通过Breast-Q量表进行评分,证实乳房满意度、胸壁状态满意度、社会心理状态满意度和性健康程度均获得较高评分。上肢功能评分证实术后保留了较好的上肢功能。切口长度(3.6±0.8) cm。出血量(24.7±19.3) mL。结论单孔充气法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可以在保证肿瘤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美容效果评分及较好的上肢功能恢复,可以作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又一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住院患者病例800份,对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指征、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选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通过调查发现,我院住院患者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不合理主要体现为用药指征不明确(26.63%)、用法用量不合理(6.75%)、联合用药不合理(0.75%)以及药物选择不合理上(0.25%)等方面。结论质子泵抑制剂是住院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及药物相关溃疡的防治药物,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临床质子泵抑制剂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因此,临床方面应制定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原则,并规范其疗程、剂量和指征,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提高用药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