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DSA)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主动脉夹层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进行常规DSA和3D-DSA检查,对2D-DSA和3D-DSA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常规DSA和3D-DSA中,分别有37例(70%)阳性病例和50例(95%)阳性病例与周围血管显示清晰。结论3D-DSA能多方位观察病变血管与周围血管关系,提供准确显示病变的参考角度,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

  • 标签: DSA 三维重建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是严重的急腹症,需要及时诊断及早手术。文献报道彩超检查肠系膜上静脉(SMV)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依据它们的位置变化及有无“漩涡征”可以确诊。为了证实彩超检查对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患儿诊断价值而进行了病例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病例的图文资料,确定SMV与SMA的关系,部分病例同时作了消化道造影。前瞻性研究自2014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6例疑有肠旋转不良患儿临床资料。结果超声均发现肠系膜根部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顺时针旋转形成的“漩涡征”,旋转度数为270°~720°,诊断符合率为100%。36例患儿均出现典型或非典型漩涡征血彩,1例合并腹腔囊性肿块,3例伴有肠壁增厚、肠间积液。前瞻性术前彩超检查组6例SMV与SMA关系异常,其中5例有“漩涡征”。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超声图像特异性强,诊断符合率高,不仅能提供诊断的直接依据,还能排除其他导致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原因,应作为MVIM术前确诊的首选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根据SMV与SMA的位置关系及有无漩涡征判断是否存在肠扭转,对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肠旋转不良 中肠扭转 超声检查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位难产行胎头旋转术的临床效果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03例头位难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产妇按照常规产程进行自然分娩,观察组52例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产妇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新生儿胎儿窘迫及窒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头旋转术是临床处理胎头位置异常的有效方法,能有效地缩短产程、减少母婴损伤、降低剖宫产率,因其手法简单且安全可靠,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胎头旋转术 头位难产
  • 简介:目的探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采用数字技术进行个体化股骨旋转定位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上海市东方医院关节外科2012年5月—2013年11月68例膝关节严重退变病例纳入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x线检查均符合Kellgren&Lawrence分级法Ⅲ级以上,且合并严重的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术前CT扫描下肢采集数据后利用数字化软件Mimicsl4.01在建立的3D立体模型中测量股骨后髁角,在TKA中参照该角度进行个体化截骨,术后再次测量股骨后髁角。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0月统一采用外旋3°截骨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股骨后髁角以及股骨假体旋转不良率。结果观察组68例采用数字技术的患者术前测得股骨后髁角5.14°±1.59°(1.05°-8.26°),术后0.83°±0.44°(0.03°~2.28°);对照组中62例采用传统技术的患者术前测得股骨后髁角5.47°±1.23°(1.97°-8.41°),术后3.82°±0.41°(0.08°-6.93°)。两组患者术前的股骨后髁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9,P〉0.05),观察组术后股骨后髁角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73,P〈0.01)。观察组股骨假体旋转不良率为10.3%(7/63),对照组为38.7%(2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0,P〈0.01)。结论TKA术前应用数字化技术测量股骨后髁角,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个体化股骨外旋截骨,可以获得良好的股骨旋转力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股骨后髁角 股骨假体旋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脱位手法治疗分阶段康复训练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合并症和再脱位发生率。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3收治肩关节脱位60例,采用“上举、内收、旋转”手法整复治疗的同时,并给予分阶段指导肩关节功能活动锻炼。结果优57例(95%),良2例(3.33%),差1例(1.66%),随访3~6个月无再脱位发生。结论对肩关节脱位手法治疗患者,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明显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肩关节脱位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处理中徒手旋转胎头术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分娩期间发生持续性枕后位的120例孕妇使用徒手旋转胎头术进行辅助分娩。结果使用徒手旋转胎头术成功分娩的有98例,成功率为81.67%;运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失败后进行剖宫产术的有22例,占18.33%。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身后为产程中的运用成功率高,有效避免了母儿损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持续性枕后位产程 徒手旋转胎头术 临床效果
  • 简介:建构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它通过幼儿的意愿构思,动手创造,建构物体等一系列活动,丰富而生动的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运动、建筑物以及各类物品,从而促进幼儿发展感知觉,发散创造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但由于幼儿年龄特点、认知结构水平和思维特点的限制,

  • 标签: 游戏 几何图形 组合法 创造思维 审美能力 意志品质
  • 简介: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治疗复杂膝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应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畸形及翻修手术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明确其疗效。其中骨关节炎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为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断裂),强直性脊柱炎双膝关节病变1例,膝关节翻修2例。术前膝关节活动度80°~100°,平均90°;HSS评分11~40.5分,平均25.5分。结果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3~28个月,平均12个月,畸形矫正,疼痛消失,无1例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行走步态恢复,膝关节屈曲达110°~140°,平均127.5°,无伸展滞缺,较术前平均增加37.5°。HSS评分88~95分,平均91.25分,较术前平均提高65.75分,优良率100%。结论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对复杂膝关节病变及翻修术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旋转铰链 膝关节假体 畸形 力线 髌骨轨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变换体位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切口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旋转变换体位胸腹联合切口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淋巴结数量、无病生存年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淋巴结数量、无病生存年限和引流量结果分别是(22.42±1.17)个、(38.42±5.57)月和(400.40±134.90)ml,和对照组各项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旋转变换体位胸腹联合切口方式治疗胸段食管癌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探讨 旋转变换体位胸腹 切口 胸段食管癌 可行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正常股骨远端髁间前后轴线与旋转轴线的对位关系及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7月,对北京、河北、新疆及重庆的288名健康汉族志愿者行双下肢全长CT扫描,共获得575个正常膝关节图像数据纳入研究进行分析。其中男148名,女140名;年龄17—65岁;左膝288个,右膝287个。通过垂直于股骨机械轴线的断层图像,进行轴线之间的测量,包括髁间前后轴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ASA),髁间前后轴线与临床上髁轴线夹角(ACA),髁间前后轴线与后髁连线夹角(APA);按性别和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SA平均87.19°±1.92°,男性87.03°±1.95°,女性87.35°±1.87°,左膝87.33°±1.88°,右膝87.05°±1.95°;ACA平均90.93°±2.03°,男性90.68°±2.01°,女性91.19°±2.03°,左膝91.05°±1.93°,右膝90.81°±2.13°;APA平均83.99°±2.16°,男性83.86°±2.20°,女性84.12°±2.12°,左膝84.05°±2.09°,右膝83.92°±2.23°。其中ACA在男女性别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00,P=0.003),女性比男性平均大0.51°,其余参数在性别及侧别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通过对较大样本的中国汉族人群正常膝关节影像学的CT测量,得到相对准确的汉族人群股骨远端轴线间的对位关系,可以指导术中股骨远端截骨操作,确定适当的股骨外旋。

  • 标签: 股骨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