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加快对人群新发心力衰竭(心衰)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参加了2006年度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且体检时完成心电图检查、静息心率数据完整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患有心律失常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者以及有心衰病史者。根据静息心率将入选者进行五分位分组,即Q1、Q2、Q3、Q4、Q5组。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新发心衰为终点事件。研究随访至2016年12月31日。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静息心率组人群发生新发心衰的风险。结果研究最终入选88 879人,年龄18~98(51.0±12.3)岁,其中男性68 411人,静息心率(74±10)次/min。静息心率40~66次/min的人群归入Q1组(n=18 168),静息心率67~70次/min的人群归入Q2组(n=18 970),静息心率71~74次/min的人群归入Q3组(n=13 583),静息心率75~80次/min的人群归入Q4组(n=22 739),静息心率>80次/min的人群归入Q5组(n=15 419)。5组人群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体重指数(BM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教育程度、体育锻炼情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服用降压药物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并且随着心率加快,有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者比例以及收缩压、舒张压、FBG水平依次升高(P均<0.01)。平均随访9.5年,Q1、Q2、Q3、Q4、Q5组人群新发心衰发病率分别为1.60%(290/18 168)、1.36%(258/18 970)、1.80%(245/13 583)、1.76%(400/22 739)、2.35%(362/15 4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年发病率依次为1.7/千人年、1.5/千人年、1.9/千人年、1.9/千人年、2.6/千人年。校正了主要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2组相比,Q3、Q4组、Q5组人群新发心衰的HR分别为1.23(95%CI 1.03~1.48,P<0.05)、1.19(95%CI 1.01~1.41,P<0.05)、1.39(95%CI 1.18~1.65,P<0.01)。除外了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吸烟者以及随访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者后重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2组相比,Q5组人群新发心衰的HR为1.58(95%CI 1.02~2.45,P<0.05)。结论静息心率加快增加人群新发心衰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通气侧肺无呼吸性气流通气(apneic oxygen insufflation, AOI)对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 OLV)患者的氧合功能及肺泡内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其中4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实验1组(B组)和实验2组(C组),每组15例;另外45例按双腔管型号分为35 Fr组(D组)、37 Fr组(E组)、39 Fr组(F组),每组15例。OLV期间A组、B组、C组患者非通气侧肺分别给予0、3、5 L/min氧气输送,并在OLV前1 min(T1)、OLV开始后30 min (T2)及OLV开始后60 min (T3)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据此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肺内分流率(intrapulmonary shunt rate, Qs/Qt)以及肺萎陷满意度。D组、E组、F组患者于OLV开始后分别测得不同流量(2~9 L/min)给氧时的肺叶支气管开口压力(肺泡内压力)。结果与T1时比较,A组、B组、C组患者T2、T3时OI均明显下降,Qs/Qt均明显升高(P <0.05)。与A组比较,B组T2时及C组T2、T3时OI明显升高,Qs/Qt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T2、T3时OI明显升高,Qs/Qt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E组、F组在不同氧流量下的肺泡压力值均降低(P<0.05);F组在不同氧流量下的肺泡压力值低于E组(P<0.05)。结论OLV期间术侧肺以5 L/min AOI给氧,可维持肺泡内一定的气体交换,改善肺氧合功能,减少Qs/Qt,这可能与AOI给氧在术侧肺产生一定的肺泡内压力有关。
简介:摘要17α-羟孕酮作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筛查、治疗监测和特异性诊断指标,其准确测定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中尤为重要。17α-羟孕酮的常规测定方法分为免疫学方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克服了免疫分析特异性和灵敏度不足的问题,是国内外临床实验室开展17α-羟孕酮检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目前国内外17α-羟孕酮检测的参考溯源体系尚未完善,免疫学方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均存在检测结果差异大的问题。学会专家,标准化机构、厂商和临床实验室亟需共同努力提高17α-羟孕酮常规方法的检测性能,促进17α-羟孕酮检测的标准化进程,从而实现17α-羟孕酮检测结果的准确可比。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的进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 68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 94.1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9.41% ,且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禁食时间、肠鸣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四个方面,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优于对照组,且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有明显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恢复速度,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进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禁食时间、肠鸣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四个方面,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有明显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恢复速度,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卒中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痊愈速度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取样64例,就诊时间2018.06-2020.06,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痊愈速度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有46.88%(15/32)表示尚可,有31.25%(10/32)不满意,有21.88%(7/32)满意,一般、不满意者共占68.75%(22/32),比研究组93.75%(30/32)满意度高,X2=6.56,P=0.01。同时,与研究组相比,对照组SDS降至(52.33±3.25)分,SAS降至(51.72±3.51)分,睡眠质量(PSQI)降至(1.81±0.75)分,分值虽皆呈降低趋势,但仍比研究组(47.16±2.43)分、(46.54±2.83)分、(1.09±0.76)分要高,且两组神经功能的痊愈速度相比,研究组(1.76±0.23)月比对照组(2.45±0.31)月快,P<0.05。结论:卒中患者治疗期间,人性化护理有助于加快神经功能痊愈速度,改善治疗效果及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