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胸外科与麻醉技术的发展,通气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就小儿通气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单肺通气 小儿
  • 简介:通气麻醉在心胸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低氧血症作为通气麻醉的最大挑战,其产生原因众多,本文综合阐述了通气麻醉的研究与进展,以期提高术中通气的效果,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

  • 标签: 单肺通气 低氧血症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 简介:目的:观察胸科手术中采用通气(OLV)结合低压PEEP的通气效果。方法:35例胸科择期手术病人,ASAⅠ-Ⅱ级,分别观察双通气(TLV)、OLV及OLV+PEEP(3-5cmH2O)三种方式通气30min时的血气分析、气道压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OLV+低压PEEP时,PaO2、PaCO2较单纯OLV时明显升高(P<0.01),PaCO2升高在临床允许范围之,Peak明显下降(P<0.05),MAP、HR、CVP变化不大。结论:OLV+低压PEEP可有效改善OLV通气时的动脉氧合。

  • 标签: 胸科手术 单肺通气 低压呼气末正压 血气分析 气道压力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为防止血液、脓液由病侧进人健侧是双腔支气管插管、通气的绝对指征。双交叉感染后可能造成广泛不张、脓毒血症和肺炎。支气管胸膜漏或气管皮肤漏则表现为正压通气时气道阻力下降,不能产生足够的肺泡通气;而巨大肺泡在正压通气时可能发生肺泡破裂。目的讨论胸科手术麻醉中的通气。方法对该类病人应给予双腔插管,两分别选择性通气。结论行胸腔镜检查时,如不是保留自主呼吸,在肋间神经阻滞下操作,全麻时通气更有助于病侧检查。

  • 标签: 胸科手术 麻醉 单肺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通气时体位对力学的影响.方法:12例胸科手术病人,分别于仰卧位双通气后、仰卧位通气后、侧卧位双通气后及侧卧位通气后,记录病人的力学参数及动脉血气.结果:从仰卧位转为侧卧位后,最大吸气压(PIP)明显上升,动态顺应性(Cdyn)明显下降,加上通气后,上述参数变化更为明显.仰卧双通时,PEEPi未测出,而仰卧位通时,PEEPi约为1cmH2O,侧卧通时,上升为3cmH2O.体位对动脉血气无明显影响.结论:侧卧位后,PIP及Cdyn明显改变,侧卧通时出现PEEPi,对于原本就可能存在有PEEPi的病人,加上PIP升高,有引起肺泡破裂的危险.

  • 标签: 不同体位 单肺通气 肺力学 胸部手术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通气持续正压通气(CPAP)在胸外科手术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01例胸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通气期间非通气支气管导管开口于空气,观察组患者在通气期间行非通气CPAP。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通气时间、手术时间、补液量、尿量),比较两组通气前(T1)、通气30 min(T2)、通气结束(T3)时氧合内分流情况[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流率(Qs/Qt)]及T1、术后24 h(T4)时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损伤程度。结果两组患者通气时间、手术时间、补液量、尿量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T1、T3时PaO2、Qs/Qt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T2时,两组PaO2水平较T1时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Qs/Qt水平较T1时上升,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3时,两组PaO2水平较T1时降低,Qs/Qt水平较T1时上升(P<0.05)。T1、T4时,两组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T1时,两组SOD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4时,两组SOD水平较T1时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损伤程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通气CPAP在胸科手术中应用对患者手术情况影响不显著,可有效提升PaO2,减少内分流,对部分血清炎症因子存在明显影响,可降低损伤程度。

  • 标签: 持续正压通气 胸科手术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血清炎症因子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秀茹1刘红2刘勇3高琳4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
  • 机构:李秀茹1刘红2刘勇3高琳41.河北省青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手术室河北青县062650;2.河北省青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北青县062650;3.河北省青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青县062650;4.河北省青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手术室河北青县06265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病人在通气中的麻醉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实施通气全麻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麻醉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麻醉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麻醉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3.3%,对照组为7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实施通气全麻的患者采取优质麻醉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全麻病人;通气;麻醉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1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2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腔气管导管用于食道癌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食管癌切除手术患者,常规施行硬膜外麻醉,全麻诱导后采用腔气管导管插管,气管导管插管到最佳深度,即双呼吸音一致,记录为Ⅰ;放气囊后将头向右偏,并缓慢置气管导管的同时听诊双呼吸音,当左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清晰,尤其是右上呼吸音清晰时,此时导管深度记录为Ⅱ;退气管导管到Ⅰ,打开胸腔后置管到Ⅱ至左萎缩;关胸前,退管到Ⅰ,把萎缩完全扩张。结果本组40例,右支气管插管均成功,一次到位29例,两次到位10例,需多次调整到位1例,SPO2一般能维持95%以上,左萎缩良好,术后恢复顺利,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腔支气管导管可以安全用于食道癌切除手术的麻醉。

  • 标签: 单腔气管导管 单侧肺通气 肺萎缩 食道癌
  • 简介:通过观察腔气管导管用于儿童通气(OLV)的应用,探讨其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14例行胸科手术患儿,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将腔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φ:2.8mm)引导下置入健侧主支气管,并经听诊后确定封堵效果。观察通气前(T1),通气5mim后(T2),通气结束前(T3),通气结束后(T4)的心率HR、血压BP、SpO2、动脉血气分析、气道压力(PAW)变化。结果:左侧通气5例,右侧通气9例,通气时间40~210mim。全组病例PaO2:T2较T1明显下降(204±102.2),T3持续小幅下降(202.9±112.3);T4基本恢复至通气前水平(393.6±88.3)。PaCO2:T2上升(36±4.8),T3持续升高(39.6±5.2),T4降至术前水平(36±5.1);PAW:T2升高(22±2.9),T3维持较高水平(21.4±2.3),T4恢复术前水平(17.9±1.9)。全组病例pH值各时间点数据无明显变化。结论:腔气管导管能够安全的用于儿童的通气

  • 标签: 单腔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儿童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7岁,身高171cm,体重60kg。因诊断右肺下叶肿块(性质不明),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右肺下叶切除术。麻醉前访视:既往20余年“冠心病史”,目前服用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美托洛尔,阿司匹林等。查体患者精神状况可,消瘦体型,桶状胸,右肺呼吸音减弱。

  • 标签: 高频喷射通气 单肺通气期 低氧血症 右肺下叶切除术 反复 硝酸异山梨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侧在无呼吸性气流通气时对通气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共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实验组24例。实验组在OLV(通气)期间,术侧持续接受5L/min的氧气无呼吸性气流通气。分别在OLV前1min(T1)、OLV结束后3min(T2)、33min(T3)这三个时间点采集患者的颈内静脉血5ml,用以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核转录因子-kB(NF-kB)、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以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浓度。在T3时间点,对术侧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以检测灌洗液中sICAM-1、NF-kB、IL-6、IL-10和SP-A的浓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在T3时间点的血清NF-kB、IL-6和SP-A浓度显著降低(P<0.05),IL-10浓度则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在T3时间点的BAL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NF-kB、sICAM1和IL-6的浓度也显著降低(P<0.05),SP-A和IL-10的浓度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OLV期间,对术侧进行5L/min氧气无呼吸性气流通气可以有效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并减轻术侧的损伤。

  • 标签: 单肺通气 无呼吸性气流通气 炎症反应 支气管肺泡灌洗
  • 简介:摘要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作为一种辅助通气模式,在通气中可以有效预防不张,改善氧合,优化呼吸力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随着人们对PEEP的了解日益深入,PEEP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更加普及,从最初的固定PEEP与小潮气量联合应用,到现在的复张之后进行PEEP个体化设置组成开放方法。文章从PEEP的作用机制、应用PEEP的优势及副作用、PEEP在通气中的应用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着手,对PEEP在通气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呼气末正压 单肺通气 肺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通气大鼠非通气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双通气组及右美托咪定组,每组8只。双通气组行双通气,模型组及右美托咪定组行通气。同时模型组及双通气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4 ml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组术前10 min予右美托咪定5 μg/kg静脉输注后,以2.5 μg/(kg·h)的速率输注至通气结束。比较3组大鼠机械通气前(T0)、机械通气后30 min(T1)、机械通气结束即刻(T2)、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处死各组大鼠后比较各组大鼠湿干重比(W/D)及含水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0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组织Nod样受体家族包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1 mRNA的表达,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模型组T1、T2时间点大鼠OI(T1:224.97±13.47、T2:274.24±31.68)均低于双通气组(T1:349.77±44.32、T2:404.26±30.56)、RI(T1:5.30±0.23、T2:8.61±0.61)均高于双通气组(T1:2.15±0.33、T2:5.45±0.04);而右美托咪定组T1、T2时间点OI(T1:284.02±34.86、T2:320.54±44.45)均高于模型组(T1:224.97±13.47、T2:274.24±31.68)、RI(T1:4.02±0.15、T2:6.95±0.28)均低于模型组(T1:5.30±0.23、T2:8.61±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831、26.632、330.620、133.311,P<0.05)。模型组大鼠W/D、总含水量(TLW)[(5.46±0.49)%、3.89±0.68)%]均高于双通气组[(2.95±0.52)%、(2.28±0.29)%],而右美托咪定组W/D、TLW[(4.45±0.19)%、(3.61±0.28)%]均低于模型组[(5.46±0.49)%、(3.89±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1.202、28.141,P<0.05)。模型组组织大鼠TNF-α、IL-6、IL-1β水平[(218.13±37.40) pg/g、(191.34±25.66) pg/g、(388.54±68.04) pg/mg]均高于双通气组[(101.26±12.53) pg/g、(120.44±11.08) pg/g、(110.45±29.34) pg/mg],IL-10水平[(98.13±7.38) pg/g]低于双通气组[(180.22±16.61) pg/g];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组织TNF-α、IL-6、IL-1β水平(126.64±32.20) pg/g、(152.57±16.30) pg/g、(244.36±28.97) pg/mg]均低于模型组[(218.13±37.40) pg/g、(191.34±25.66) pg/g、(388.54±68.04) pg/mg],IL-10水平[(128.12±23.53) pg/g]均高于模型组[(98.13±7.38) p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980、28.891、73.338、46.853,P<0.05)。模型组组织大鼠NLRP3、Caspase-1 mRNA表达(7.91±1.50、8.78±0.65)均高于双通气组(4.92±0.87、7.70±0.33),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组织NLRP3、Caspase-1 mRNA表达(6.13±1.05、8.73±1.61)均低于模型组(7.91±1.50、8.78±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151、3.912,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保护通气大鼠非通气组织。

  • 标签: 单肺通气 右美托咪定 焦亡
  • 简介:摘 要:通过调查分析保护性通气措施对老年患者术后内氧合的功能影响。 方法 选择 2021年4月到 2022年 4月我院治疗的7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于观察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通过常规通气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通过保护性通气措施进行治疗,通过不同措施对两组患者氧合功能、血压、心率、功能和术后肺部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第 1、3、5、7天CPIS 评分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在气管插5分钟后其 OI、Pa O2没有差别(P> 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气管拔管1小时后,观察组患者 OI、Pa O2比对照组高。 结论 采取保护性通气措施能够使患者术后内氧合功能得到提高与改善,并减少呼吸机相关性损伤以及肺部感染情况。

  • 标签: 双腔 支气管 插管 单肺通气  保护性通气  肺内氧合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胸腔镜手术时通气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2016-4到2017-6共80例肺癌患者,先实施双腔支气管导管,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再实施间歇性正压通气,实施通气应用间歇性正压通气治疗,调整呼吸参数。结果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在麻醉前,双间歇正压通气,双间歇正压通气20min,双间歇正压通气20min,间歇正压通气1h,间歇正压通气1.5h以及间歇正压通气2h不存在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PH值、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在麻醉前,双间歇正压通气,双间歇正压通气20min,双间歇正压通气20min,间歇正压通气1h,间歇正压通气1.5h以及间歇正压通气2h相比较,有一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辅助下肺癌手术患者实施通气,有利于掌握患者的呼气情况,确保手术安全,延长患者生命。

  • 标签: 麻醉分析 单肺通气 肺癌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视双腔气管导管在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需行通气的胸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双腔气管插管操作,观察组采取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操作时间、插管情况、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双腔气管导管进入左侧支气管即刻(T2)、插管后(T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声门显露时间[(36.65±13.17) s]、气管插管时间[(130.55±27.69) s]短于对照组[(74.82±14.25)、(187.62±29.15) s,t=10.774、7.775,P<0.05];观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甲状软骨按压率(3.33%)、术中气管导管异位重新定位率(0)、因重新定位气管插管导致低氧血症率(0)低于对照组(30.00%、23.33%、20.00%,χ2=7.680、7.680、5.822、4.630,P<0.05);观察组T1、T2、T3时刻HR、MAP波动小于对照组(t=0.013、3.143、3.093、2.822、2.669、2.085,P<0.05);插管后即时观察组PaCO2(33.79±2.46) 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36.18±2.37) mmHg,PaO2(85.76±7.39) mmHg、SaO2(98.47±0.54)%]高于对照组[(80.34±6.80) mmHg、(97.06±0.42)%,t=3.832、2.956、11.289,P<0.05];观察组T2、T3时刻rSO2分别为(66.16±5.04)%、(64.33±6.19)%,高于对照组[(63.59±4.61)%、(60.18±5.92)%,t=2.061、2.654,P<0.05]。结论可视双腔气管导管应用于通气患者,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操作成功率,降低低氧血症率,减小血流动力学波动,改善局部脑氧饱和度。

  • 标签: 可视双腔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声门显露程度 血流动力学 局部脑氧饱和度 动脉血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癌胸腔镜手术时通气的麻醉效果。方法:针对80名接受肺癌胸腔镜手术的病人进行研究。以随机法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40名病人。对病人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其中,研究组进行双通气到切皮以后,予以通气,并且患侧持续负压吸引到开胸后。对照组双通气到切皮以后,予以通气,直到开胸后。比较萎陷的程度、萎陷治疗效果和开胸后各时间的SPO2指标。结果:研究组的萎陷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癌胸腔镜手术 单肺通气 肺萎陷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镜手术通气(OLV)期间非通气不同处理方法对动脉血氧合内分流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将非通气的支气管导管旷置于大气中;B组向非通气的支气管导管吹氧;C组将非通气的支气管导管出口处接上-负压吸引管。在OLV前、OLV30win、OLV60win分别采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计算内分流率(Qs/Qt)。结果动脉血氧分压(Pa02)在OLV60min时A组下降明显,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s/Qt在OLV30win时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V60win时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组与C组的非通气处理方法都能降低内分流,提高动脉血氧合能力,但C组的方法更方便胸腔镜手术术中的操作。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单肺通气 动脉血氧合 肺内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