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进莫氏骨诱导膜在成年家兔股骨干缺损中加速骨修复作用的有效性及机制,以期为临床上骨缺损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选取健康成年家兔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在两组家兔的股骨干上制造相同大小的骨缺损模型。实验组应用改进莫氏骨诱导膜覆盖骨缺损区,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通过X光片、骨密度测量、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对两组家兔股骨干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改进莫氏骨诱导膜的应用显著加快了股骨干缺损的骨愈合过程。X光和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区的骨质重建速度和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实验组的骨愈合区域形成了更多的成骨细胞和新生骨组织。生物力学测试也证实,实验组的骨修复区域展现出更高的力学稳定性。结论:改进莫氏骨诱导膜在成年家兔股骨干缺损模型中能有效促进骨组织的快速重建和愈合,显著提高骨缺损区域的骨质量和力学稳定性。这项研究证明了改进莫氏骨诱导膜在促进骨缺损修复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及在不同骨缺损模型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莫氏骨诱导膜 骨缺损修复 股骨干缺损 组织工程 生物力学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经尿道激光诱导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5月到2024年5月期间在本医院进行经尿道激光诱导前列腺切除术的70例患者,以双盲法将各35例患者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为研究组开展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的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71%)比对照组(25.71%)低,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经尿道激光诱导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康复速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经尿道激光诱导前列腺切除术 并发症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ASUC)是一种临床急危重症,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加速诱导缓解可作为对标准剂量反应欠佳患者的治疗手段。本文主要针对IFX加速诱导ASUC缓解的理论依据、预测因素、疗效及不良反应做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疗法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加速诱导 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 不良反应 预测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并观察Osterix对iP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和病毒转染的方法,结合定量RT-PCR以及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在成骨诱导的条件下,iPSCs中成骨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iPSCs经悬滴培养可以形成拟胚体,在成骨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病毒转染并不影响iPSCs的多向分化潜能;与对照组相比,转染Osterix的iPSCs形成的矿化结节、碱性磷酸酶活性、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成骨诱导液培养条件下,小鼠iPSCs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且过表达转录因子Osterix可以进一步促进iPSCs的成骨分化。

  • 标签: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OSTERIX 成骨分化 组织工程学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法在儿童口腔外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方法本次选取了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口腔外科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患儿二百四十五例,根据患儿的每个年龄段对其进行了划分,学龄前期(3~6岁)患儿共有八十二例,学龄期(7~10岁)患儿共有一百零八例,少年期(11~14岁)患儿共有五十五例,本次针对患者进行了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法干预,对护理干预后,患者配合治疗的合作度进行了对比。结果在护理干预后,每个年龄段的患者在合作人数上比护理前高,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患者合作度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每个阶段的患儿进行了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法对口腔外科护理干预,帮助患儿有效的缓解消极、恐惧的心理,使得患儿诊疗的合作度得到提高,值得临床上的推广。

  • 标签: 心理诱导 行为诱导 口腔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口腔科护理中使用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儿童牙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儿,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45例采取常规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另45例在此基础上使用相应的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方法干预(观察组),护理后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护理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合作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年龄的不同,使用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法,可以缓解儿童的恐惧心理,提高儿童的诊疗合作性,值得临床应用和广泛推广[1-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口腔科护理中使用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儿童牙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儿,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45例采取常规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另45例在此基础上使用相应的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方法干预(观察组),护理后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护理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合作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年龄的不同,使用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法,可以缓解儿童的恐惧心理,提高儿童的诊疗合作性,值得临床应用和广泛推广[1-2]。

  • 标签:
  • 简介:摘要Pedro Delgado及其同事阐述了如何通过改善人群合作方式,达到缩小医疗公平差距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初是在几十年前被描述,随后陆续有报道称在服用肼苯哒嗪(肼曲嗪,氢氮嗪)、普鲁卡因酰胺和磺胺嘧啶的患者中出现ANCA相关性血管炎、药物诱导的狼疮和药物相关性膜性肾病。文中通过对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DIL)研究进展的综述,认为DIL某些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可以与特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区别开来。不同的药物引起的DIL有其本身特点,文中还就传统的药物和生物制剂引起的DIL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以及治疗进行介绍。

  • 标签: 红斑狼疮 药物诱导 ANCA相关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确保患儿安全进入手术间,能更好地配合麻醉工作。方法患儿进入手术间前先用咪唑安定(0.05mg一0.1mg/kg)IV进行镇静,待患儿入睡后,再送入手术间。结果镇静后患儿SPO2维持95%以上,呼吸平顺,躁动及哭闹明显减少。结论在家长陪同下患儿进行镇静后再送人手术间,确保术前各项工作能有效地进行,能减少患儿恐惧感,同时能减轻家长的焦虑与情绪。

  • 标签: 诱导 镇静 护理
  • 简介:目的: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探讨防风愈伤组织的培养条件。方法:以防风叶片为外植体,对防风的愈伤组织进行不同浓度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结果:在2,4-D1mg·L-1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长势好于其他不同浓度,具有显著差异。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配合使用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明显高于单个生长素的处理,生长情况也有差异。结论:诱导防风最佳外源激素的浓度配比2,4-D1.0mg·L-1+6-BA0.5mg·L-1。

  • 标签: 防风 愈伤组织 诱导 激素
  • 简介:KazutoshiTakahashi和ShinyaYamanaka首次发现,来自“正常”体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iPS细胞)利用所定义的一些因子可以再生,但所转染的细胞,仅百分之几变成多能细胞,而且整个过程非常慢。

  • 标签: IPS 多能干细胞 模型 CELL 体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七氟醚麻醉诱导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手术治疗患儿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诱导,比较两组麻醉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对患儿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明显,对心率、动脉压影响小,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明显优于氯胺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醚 氯胺酮 患儿全身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