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并分析发生医源性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2018年12月发生的39名暴露人员资料,统计分析相关指标。结果39名暴露者中,护士人群最多,为66.67%;暴露地点以病房、手术室最多,分别为48.70%、35.90%;暴露病原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为66.67%;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为87.18%;暴露的操作环节以手术操作和护理拔针居多,分别为25.64%和23.08%。结论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健全各类规章制度,规范使用技术设备。

  • 标签: 医源性暴露 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收集并分析发生医源性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 2013年 1月 -2018年 12月发生的 39名暴露人员资料,统计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39名暴露者中,护士人群最多,为 66.67%;暴露地点以病房、手术室最多,分别为 48.70%、 35.90%;暴露病原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为 66.67%;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为 87.18%;暴露的操作环节以手术操作和护理拔针居多,分别为 25.64%和 23.08%。结论 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健全各类规章制度,规范使用技术设备。

  • 标签: 医源性暴露 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探讨医源性压力性损伤容易发生的原因,针对源性压力性损伤易发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方法,采取正确、合适的护理措施。 对医源性压力性损伤易发原因及防治、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并将其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进行应用,根据应用的效果、不断改进。 正确评估医源性压力性损伤易发的危险因素,综合正确运用防治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医源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痛苦。

  • 标签: 医源性压力性损伤 易发因素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院内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6月间ICU收治的2168例患者,共发生ICU院内医源性感染132例,感染率为6.09%,对比分析患者住院期间与入院检查时的血尿便常规,以及痰培养、穿刺或者引流分泌物的病原检查结果,检查患者是否出现新的病原体。待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院后随访,具体判断参照《院内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执行。结果132例患者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59(44.70%)例、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29(21.97%)例、消化道21(15.9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7(12.88%)例和切口感染6(4.55%)例,感染菌种分别为革兰阴性菌81(61.36%)例、革兰阳性菌37(28.03%)例和真菌14(10.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使用机械通气、使用深静脉留置管、使用泌尿道插管、使用抗生素、ICU时间≥14d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收治科室内外和镇静药物使用5d组间差异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机械通气、深静脉留置管、泌尿道插管、抗生素、ICU时间都是ICU院内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ICU 院内感染 医源性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住院新生儿早期头部转向偏好并分析影响医源性因素。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住院的新生婴儿456例设为研究对象,在婴儿入院、住院3 d、住院1 w的节点判断转向偏好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婴儿头部转向偏好的因素。结果新生婴儿中,住院婴儿存在较高的头部转向偏好出现率,且更倾向于向右转向;早产与否、喂奶方式、日龄、辅助通气与否、入住新生婴儿重症监护室(NICU)与否等都会影响婴儿头部转向偏好。结论环境、喂养方式、日龄、有创管道等都会影响新生婴儿头部转向发生率,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来降低婴儿头部转向偏好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头部转向偏好 医疗环境 喂奶方式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疗输尿管疾病的方法从开放手术往微创方向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a'acorporealshockwavelithotripsy,ESWL)、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钬激光技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技术、腹腔镜微创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使许多上尿路疾病患者免除了开放治疗的痛苦。但是,技术更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相应的并发症,例如医源性输尿管狭窄。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医源性 危险因素 泌尿外科 经尿道输尿管镜 钬激光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发生。方法建立健全完善合理的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学习和自我防护工作,严格落实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环境清洁度检测以及对检验器材、仪器和医用垃圾的消毒处理工作。结果通过上述预防措施的严格执行,达到对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结论严格执行检验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源性感染的预防控制,可有效预防检验科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检验科 医源性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影响法医学鉴定结果的医源性因素。方法分别从时机把握、医疗因素和资料采集三个方面对法医学鉴定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时机把握不同、医疗失误和资料采集不当都严重影响法医学鉴定的结果。结论法医学鉴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多样,在进行法医学鉴定中应注意排除医源性因素的干扰,公正合理的进行法医学鉴定。

  • 标签: 法医学鉴定 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造成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医源性感染患者的疾病状况、感染途径以及疾病类型,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0例感染患者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其医源性感染的患者构成比、感染状况、感染途径及感染种类等基本情况进行记录研究,并对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制定控制及预防医院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有效临床政策。结果患者分布分析发现,感染发生率为2.52%,其中31例为患者感染,占62.00%;10例为检验科人员感染,占20.00%;6例为其他科室人员感染,占12.00%;3例为保洁员感染,占6.00%;对感染途径分析,15例为血液感染,占30.00%;23例为体液及粪便感染,占46.00%;3例为化学试剂感染,占6.00%;9例为其他感染,占18.00%;对感染类型分析,15例为甲型肝炎感染,占30.00%;3例为乙型肝炎感染,占6.00%;18例为丙型肝炎感染,占36.00%;7例为戊型肝炎感染,占14.00%;5例为梅毒感染,占10.00%2例为结合病感染,占4.00%。结论加强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及控制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检验科 医源性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调查分析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手段,调节临床控制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本次调查将2013~2019年作为调查的主要时间阶段,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针对在此过程当中的42例检验科医源性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对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途径,以及疾病的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分析患者1742例,其中有42例患者发生了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为2.41%;检验科医护人员感染发生共计9例,占比20.53%,其余科室发生感染约为7例,占比为15.62%,患者感染22例,占比约为52.38%,另有4名保洁人员发生感染,占比约为9.52%。42例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患者当中,有18例为体液或粪便感染,占比42.86%,有11例为血源性感染,占比26.19%,5例为化学试剂感染,占比11.9%,其他渠道感染8例。结论:检验科的医护人员应当提升对医源性感染的疾病认知和理解,院方应当优化检验科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对医疗废弃物采取合规的处理方式,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检验科 医源性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控制
  • 简介:1999年7月19~21日在世界卫生组织官员MauraRicketts的组织领导下,奥地利著名神经病学家HerbertBudka、英国MartinZeidler、MRBradley教授等专程来到北京,由中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举办,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具体承办的Creutzfeldt-Jakob病(CJD)监测讲习班,旨在我国尽快成立国家CJD监测中心,同世界发达国家与世界卫生组织取得紧密联系,共同努力尽快发现CJD的危险因素与致病因子,为减少和预防CJD的发生与扩延做出自己的贡献.会议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CJD课题组报告了国人CJD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基因检测、14-3-3蛋白和动物传递的研究.董小平研究员报告了人朊病毒病的实验室研究,郭玉璞教授对CJD的病理改变做了补充发言.

  • 标签: 医源性Creutzfeldt-Jakob病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感染来源 CJD 蛋白病毒病
  • 简介:一、封闭治疗意外封闭治疗是一种方法简便、见效迅速的止痛疗法,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残疾甚至发生猝死。广州有一位女士因左肩颈酸痛,到医院就诊。主治医生确诊患者落枕(不排除颈椎肌膜炎),在左背部肩胛下压痛点,用利多卡因、康宁克痛针封闭。打针后不久,患者大汗淋漓,口

  • 标签: 医源性猝死 封闭治疗 止痛疗法 静脉推注 苯巴比妥 安定
  • 作者: 高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8-18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8期
  • 机构: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很多,可见于各种胆道手术和胃大部切除术、肝切除术等非胆道手术,其中以胆囊切除手术最为多见,其发生率大约为0.1%~0.5%,近年来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胆道损伤发生后如果修复不成功,势必造成多次胆道手术,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如何高质量地完成胆道修复手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已成为临床医师的一个重大课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一般性因素:①认为胆囊切除简单。②基础知识不足,缺乏足够训练。③麻醉不满意,过短、过低、过分靠外的腹直肌切口,过斜、过短、过分偏外的肋缘下切口,暴露不良,肝十二指肠韧带伸张不够,采光照明不佳等等。

  • 标签: 医源性胆管损伤 肝十二指肠韧带 肋缘下切口 预防 危险因素 胆囊切除
  • 简介:摘要由医疗行为造成的皮肤及深部组织感染、坏死、缺损,被称为医源性创面。目前,导致医源性创面的主要因素为外科手术、放射治疗、介入治疗与药物等。医源性创面属于医源性损伤,这种损伤不违背伦理、法律与相关规定的要求,其损伤程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医护人员可通过技术改进、提高责任心等措施降低医源性创面的发生率和损伤程度,并可借助有针对性的治疗,使该类创面达到良好修复,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何预防医源性创面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患者的损害需要不断探索。故此组织本期重点号,以引起广大同行对医源性创面防治的重视。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医源性创面 特殊原因 防治
  • 简介:术中胆道损伤是胆道良性狭窄和胆瘘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处理不当,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现总结我院1997年6月~2001年3月发生的9例术中胆道损伤的处理经验.

  • 标签: 医源性胆道损伤 处理 胆道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医源性脾损伤保留脾脏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医源性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该11例医源性脾损伤的患者进行处理时.采用压迫和/或电凝止血者3例,直接缝合止血者3例,自体腹膜加垫缝合修补术5例。11例医源性脾损伤的患者均成功保住脾脏.无1例因术后出血或脾周脓肿行再次手术。无手术或术后近期死亡病例。结论压迫、电凝、缝合以及自体腹膜加垫缝合等方式在医源性脾损伤的处理中是安全、可行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脾切除。

  • 标签: 脾损伤 医源性 患者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