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探讨医源性压力性损伤容易发生的原因,针对源性压力性损伤易发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方法,采取正确、合适的护理措施。 对医源性压力性损伤易发原因及防治、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并将其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进行应用,根据应用的效果、不断改进。 正确评估医源性压力性损伤易发的危险因素,综合正确运用防治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医源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院内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6月间ICU收治的2168例患者,共发生ICU院内医源性感染132例,感染率为6.09%,对比分析患者住院期间与入院检查时的血尿便常规,以及痰培养、穿刺或者引流分泌物的病原检查结果,检查患者是否出现新的病原体。待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院后随访,具体判断参照《院内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执行。结果132例患者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59(44.70%)例、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29(21.97%)例、消化道21(15.9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7(12.88%)例和切口感染6(4.55%)例,感染菌种分别为革兰阴性菌81(61.36%)例、革兰阳性菌37(28.03%)例和真菌14(10.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使用机械通气、使用深静脉留置管、使用泌尿道插管、使用抗生素、ICU时间≥14d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收治科室内外和镇静药物使用5d组间差异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机械通气、深静脉留置管、泌尿道插管、抗生素、ICU时间都是ICU院内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住院新生儿早期头部转向偏好并分析影响医源性的因素。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住院的新生婴儿456例设为研究对象,在婴儿入院、住院3 d、住院1 w的节点判断转向偏好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婴儿头部转向偏好的因素。结果新生婴儿中,住院婴儿存在较高的头部转向偏好出现率,且更倾向于向右转向;早产与否、喂奶方式、日龄、辅助通气与否、入住新生婴儿重症监护室(NICU)与否等都会影响婴儿头部转向偏好。结论环境、喂养方式、日龄、有创管道等都会影响新生婴儿头部转向发生率,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来降低婴儿头部转向偏好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造成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医源性感染患者的疾病状况、感染途径以及疾病类型,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0例感染患者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其医源性感染的患者构成比、感染状况、感染途径及感染种类等基本情况进行记录研究,并对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制定控制及预防医院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有效临床政策。结果患者分布分析发现,感染发生率为2.52%,其中31例为患者感染,占62.00%;10例为检验科人员感染,占20.00%;6例为其他科室人员感染,占12.00%;3例为保洁员感染,占6.00%;对感染途径分析,15例为血液感染,占30.00%;23例为体液及粪便感染,占46.00%;3例为化学试剂感染,占6.00%;9例为其他感染,占18.00%;对感染类型分析,15例为甲型肝炎感染,占30.00%;3例为乙型肝炎感染,占6.00%;18例为丙型肝炎感染,占36.00%;7例为戊型肝炎感染,占14.00%;5例为梅毒感染,占10.00%2例为结合病感染,占4.00%。结论加强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及控制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调查分析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手段,调节临床控制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本次调查将2013~2019年作为调查的主要时间阶段,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针对在此过程当中的42例检验科医源性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对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途径,以及疾病的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分析患者1742例,其中有42例患者发生了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为2.41%;检验科医护人员感染发生共计9例,占比20.53%,其余科室发生感染约为7例,占比为15.62%,患者感染22例,占比约为52.38%,另有4名保洁人员发生感染,占比约为9.52%。42例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患者当中,有18例为体液或粪便感染,占比42.86%,有11例为血源性感染,占比26.19%,5例为化学试剂感染,占比11.9%,其他渠道感染8例。结论:检验科的医护人员应当提升对医源性感染的疾病认知和理解,院方应当优化检验科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对医疗废弃物采取合规的处理方式,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简介:1999年7月19~21日在世界卫生组织官员MauraRicketts的组织领导下,奥地利著名神经病学家HerbertBudka、英国MartinZeidler、MRBradley教授等专程来到北京,由中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举办,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具体承办的Creutzfeldt-Jakob病(CJD)监测讲习班,旨在我国尽快成立国家CJD监测中心,同世界发达国家与世界卫生组织取得紧密联系,共同努力尽快发现CJD的危险因素与致病因子,为减少和预防CJD的发生与扩延做出自己的贡献.会议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CJD课题组报告了国人CJD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基因检测、14-3-3蛋白和动物传递的研究.董小平研究员报告了人朊病毒病的实验室研究,郭玉璞教授对CJD的病理改变做了补充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