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留置导尿管置管与拨管时限的选择,对孕、产妇心理、尿道刺激症状及拨管后对排尿的不同影响程度,从而选择最佳置管与拨管时机。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60例宫产术孕、产妇,术前留置导尿管置管与术后拨管时限的不同选择,将术前30分钟置管、术后24小时拨管与麻醉平面出现后置管、12小时拨管对孕、产妇心理、尿路刺激症状等进行比较。结果2组孕、产妇进行比较时发现麻醉平面出现后置管、术后12小时拨管对孕、产妇尿道激症状轻容易被孕、产接受。术前30分钟置管、24小时拨管对尿道刺激症状重不易被孕、产妇接受。结论剖宫产术前留置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是麻醉平面出现后,术后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能减轻产妇的不适,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应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3例病例资料,回顾分析所有病人腰大池置管引流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留管时间1-29天,平均5.87±1.04天。症状改善情况显效43例,有效17例,无效3例。并发症无并发症22例,脑疝1例,再次脑出血2例,迟发型脑积水3例,置管失败3例,低颅压6例,堵管15例,自拔管6例,拔管后术口渗液5例,引流不畅6例,硬膜下积液1例,神经根痛3例。结论腰大池置管引流能快速引流血性脑脊液,缩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时间,加快患者的恢复,虽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只要注意预防,均可避免,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41例留置气囊尿管后拔管困难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回顾性分析。结果留置气囊尿管拔管困难的原因是尿管质量问题至气囊液无法抽出,尿管牵拉变形尿管结形成,尿管与尿道粘膜粘连等因素。结论对拔管困难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强留置气囊尿管的护理,避免和减少留置气囊尿管拔管困难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留置气囊导尿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不需外固定,不易脱出外阴部易清洁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气囊导尿管有着特殊的结构,如果对其性能和结构了解不清,插管长度不合适或拔管时违反操作规程可出现拔管困难而造成尿道损伤,现将留置气囊尿管出现拔管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离胶管与肝素锂管对心肌酶谱(AST、LDH、CK、LD-1、HBDH、CK-MB)测定的影响。方法用三种试管分离胶促凝管、肝素锂抗凝管与普通干燥管分装全血与混合血清,37℃水浴1.5与3小时后测定心肌酶谱。结果37℃水浴3小时内,全血标本随时间延长,肝素锂管组与普通干燥管组心肌酶谱中的LDH、HBDH与LD-1均有上升趋势,分离胶管组则相对比较稳定。同一时间段,混合血清分离胶管组、肝素锂管组与普通干燥管组间心肌酶谱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血标本三种试管间AST、CK与CK-MB无显著性差异(P>0.05),LDH、HBDH与LD-1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分离胶管与肝素锂管的化学成份对心肌酶谱本身影响不大,但可有效延缓血细胞内心肌酶析出,比较起来,分离胶管因为隔开了血细胞与血清能更接近标本采集时的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crawford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门诊治疗的下泪小管阻塞共78例(90眼),在局麻下行crawford管治疗。根据病情平均3-6个月拔管,拔出泪道硅胶管后,泪道冲洗通畅且无症状为治愈;泪道冲洗通畅,但有一定阻力且偶有流泪为好转;泪道冲洗不通畅为无效;拔管两个月以上再次流泪冲洗不通畅为复发。结果术后1周症状、体征完全消失61眼(67.78%)。拔管后,治愈71眼(78.89%);好转7眼(7.78%);无效7眼(7.78%);复发5眼(5.56%)。结论鼻内窥镜下crawford管置管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下泪小管阻塞的办法。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性使用尿激酶封管的方法,预防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内血栓,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血液透析充分。方法将新插72例深静脉永久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插管后透析开始2周用尿激酶封管+2周后肝素封管组)和对照组(插管后透析后一直肝素封管组)。并比较两组导管通畅率、通畅时间及并发症(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通畅数为32例(其中完全通畅数为24例,部分堵塞数为8例),导管完全堵塞4例。完全通畅率为66.67%;对照组导管通畅数为28例(其中完全通畅数为12例,部分堵塞数为16例).导管完全堵塞8例。完全通畅率33.33%。观察组通畅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出血。观察组导管通畅时间超过对照组导管通畅时间。结论置管早期尿激酶常规封管,有效预防置管血栓形成,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可获得较佳的长期通畅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手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导尿管拔除方法的选择。方法将260例泌尿系手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术后拔导尿管前先将尿管向膀胱推进2cm,向左或右旋转导尿管360°,再抽出气囊内生理盐水,然后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方法拨除导尿管。观察拔导尿管同时留置的双“J”管是否伴随导尿管发生移位或脱出。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时,留置的双“J”管未发生移位,对照组5例发生移位或脱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系手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拔导尿管前先将尿管向膀胱推进2cm,再向左或向右旋转导尿管360°,再抽出气囊内生理盐水,然后拔除,比常规拔导尿管方法能有效减少双“J”管发生移位或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