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术后未闭的O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特发性黄斑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消毒空气填充而术后未闭的10例(10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4 d、10 d、3周的OCT图像特征。结果10例中,黄斑直径200~400 μm者1例,410~600 μm者4例,600 μm以上者5例。术前、术后4 d、10 d及3周黄斑孔最小径依次为(587.90±147.46)μm、(165.60±36.24)μm、(339.40±129.92)μm及(906.90±78.83)μm;基底径依次为(748.30±167.22)μm、(174.00±36.08)μm、(387.50±116.14)μm及(1 094.80±84.84)μm;高度依次为(641.00±28.99)μm、(233.80±82.61)μm、(325.30±27.92)μm及(674.70±32.04)μm。术后4 d、10 d及3周各参数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表现为接近愈合的黄斑的最小径和基底径重新拉长,边缘高度增高,视网膜内核层和(或)外核层的低反射空腔重新出现。结论特发性黄斑术后未闭合有逐渐增大增高的趋势,OCT有特征性表现。

  • 标签: 特征,孔,未闭合,黄斑,特发性 玻璃体切除术 剥除术,内界膜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原排液、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治疗黄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1组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黄斑性视网膜脱离30例(30只眼),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术中视网膜下液自原黄斑排出,联合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变化、裂孔闭合情况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黄斑闭合率为86.67%(26/30),视网膜复位率为90.00%(27/30)。术后1、3及6个月视力(BCVA,logMAR)逐渐改善至1.35±0.40、1.15±0.35及0.95±0.18(F=29.214,P<0.001)。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原排液、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治疗黄斑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较好,为黄斑性视网膜脱离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内填塞 玻璃体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椎间与超声引导下颈椎间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颈椎间治疗)与试验组(采用CT引导下颈椎间治疗),各44例,均于2019.5-2020.5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低于参照组(18.18%),试验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CSR患者应用CT引导下颈椎间治疗效果显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减轻疼痛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超声引导 颈椎间孔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经闭尿道中段吊带术后远期并发大腿根部内侧感染性肿物的案例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患者曾因压力性尿失禁行经闭尿道中段吊带术,9年后发现右侧大腿根部肿物,伴反复低热,查体可见右侧阴道前壁带状异物残端外露。行右侧大腿根部肿物切除术、阴道前壁吊带部分取出术。术后随访1年,尿控能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 并发症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重水保护下内界膜剥除及周按摩术治疗特发性黄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一组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者35例(37只眼),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重水保护下内界膜剥除及周按摩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裂孔闭合情况、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37只眼黄斑全部闭合。术后1、3及6个月视力(BCVA,logMAR)逐渐改善,由术前的1.02±0.32提高至0.73±0.19、0.59±0.18及0.50±0.18(F=79.690,P<0.001)。除1只眼短暂黄斑水肿,1只眼一过性高眼压外,余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重水保护下内界膜剥除及周按摩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术 基膜 内填塞 重水 按摩,孔周围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对腰椎神经根狭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镜治疗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8.4-2020.3内83例腰椎神经根狭窄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传统经椎间椎体间融合术)和观察组(43例,经皮椎间镜),观察临床效果及患者下肢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疼痛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6%,明显比对照组22.5%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经皮椎间镜治疗腰椎神经根狭窄效果显著且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并减少患者下肢疼痛。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神经根孔狭窄 临床效果 下肢疼痛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静脉留置针,在改良正压管技术以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采取的方式:在我院所有行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根据管方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成两个小组,每组人数相同,并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管方式为注射器脉冲式正压带液拔针,实验组患者的管方式为改良正压管技术。管以后仔细观察两组患者的实际效果。结果:经有效数据显示,不管是留置针回血率、堵管率,还是静脉炎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实验组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患者接受治疗的一种方式,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而将静脉留置针的管方式进行有效的改良,能够大大降低回血率、堵管率以及静脉炎的发生,让患者的身体健康得到更有效的保证。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改良正压封管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间镜治疗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有50例患者采用的是椎间镜摘除椎间盘髓核组织,成为实验组。有50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方法,成为对比组。最后把两组患者术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之后,腰腿痛缓解程度更加明显。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采用椎间镜治疗要比传统的开刀手术治疗效果好。

  • 标签: 椎间孔镜 传统腰椎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大型特发性黄斑两种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大型特发性黄斑(直径500~800 μm)82例(8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30例行内界膜剥除术,B组52例行内界膜剥除填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闭合率、视力及中心凹的OCT特征。结果术后B组黄斑的闭合率为92.3%(48/52),优于A组的83.3%(25/30)(χ2=9.210,P=0.001);术前A、B两组视力(BCVA,logMAR)分别为1.10±0.36及1.17±0.48;术后4 d为1.05±0.37及1.14±0.46,两组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心凹结构的OCT特征:A、B两组完整型分别为10眼和21眼,萎缩变薄型分别为8眼和24眼,缺失型分别为7眼和3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界膜填塞术可以提高大型特发性黄斑的闭合率,较好地恢复中心凹的解剖形态,但在术后视力方面未显示优势。

  • 标签: 孔,黄斑,特发性,大型 剥除,内界膜 填塞,内界膜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脊髓空洞症(SM)硬膜下的病变及枕大和Magendie疏通术(FMMD)治疗S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S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所见硬膜下病变及可能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因素,应用FMMD解除梗阻。观察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安全性。术后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颈椎评分,根据Tator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并复查颅颈交界区MRI评估脊髓空洞。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mJOA颈椎评分。结果术中观察发现,50例患者中,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占据枕大及覆盖Magendie44例(88%),两侧扁桃体间粘连18例(36%),扁桃体与脑干间粘连9例(18%),扁桃体发育不对称越过中线35例(70%),小脑后下动脉分支走行于Magendie11例(22%), Magendie表面假膜或瘢痕8例(16%),枕大池囊肿2例(4%),扁桃体与硬膜间粘连4例(8%)。50例患者中,仅1例(2%)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其他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5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3±0.9)个月(12~15个月)。至末次随访,50例患者复查MRI结果显示,脊髓空洞好转44例(88%)、稳定6例(12%);临床疗效好转44例(88%),稳定4例(8%),恶化2例(4%);mJOA颈椎评分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4.7±3.2)分和(12.9±3.1)分,配对t=2.83,P=0.03]。结论SM患者硬膜下存在多种病变,经FMMD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明显改善,且手术相关并发症少。

  • 标签: 脊髓空洞症 Arnold-Chiari畸形 病理学 治疗结果 枕大孔和Magendie孔疏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脊髓空洞症(SM)硬膜下的病变及枕大和Magendie疏通术(FMMD)治疗S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S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所见硬膜下病变及可能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因素,应用FMMD解除梗阻。观察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安全性。术后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颈椎评分,根据Tator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并复查颅颈交界区MRI评估脊髓空洞。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mJOA颈椎评分。结果术中观察发现,50例患者中,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占据枕大及覆盖Magendie44例(88%),两侧扁桃体间粘连18例(36%),扁桃体与脑干间粘连9例(18%),扁桃体发育不对称越过中线35例(70%),小脑后下动脉分支走行于Magendie11例(22%), Magendie表面假膜或瘢痕8例(16%),枕大池囊肿2例(4%),扁桃体与硬膜间粘连4例(8%)。50例患者中,仅1例(2%)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其他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5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3±0.9)个月(12~15个月)。至末次随访,50例患者复查MRI结果显示,脊髓空洞好转44例(88%)、稳定6例(12%);临床疗效好转44例(88%),稳定4例(8%),恶化2例(4%);mJOA颈椎评分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4.7±3.2)分和(12.9±3.1)分,配对t=2.83,P=0.03]。结论SM患者硬膜下存在多种病变,经FMMD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明显改善,且手术相关并发症少。

  • 标签: 脊髓空洞症 Arnold-Chiari畸形 病理学 治疗结果 枕大孔和Magendie孔疏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法与五法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给予三法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38例)和五组(给予五法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42例)。三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65.9±9.6)岁;五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65.5±12.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特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并发症(髂血管损伤、直肠损伤、闭神经损伤)、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肠瘘)发生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并发症、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11.2±2.5)d、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肠瘘1例)、术后复发1例与五组[(10.6±3.3)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复发2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法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具备和传统五法同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微创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腹腔镜 三孔法 五孔法
  • 简介:摘要:通过临床研究可以看出,浅静脉留置针能够呈现出十分良好的应用价值,它的操作更为简单方便,同时加固处理更为容易,质地比较柔软,在应用的过程中无需进行血管穿孔等等,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可以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进行高质量的应用。结合这种情况,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法和实践调研的方式有针对性的综述静脉留置针管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启示。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封管技术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留置针回血采用改良冲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9年12月份静疗小组对输液横断面调查,全院共调查1158名患者,使用留置针429例,留置针回血110例(25.6%),故选取我科2021年3月6日至3月25日住院的患者60例使用留置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30床分为试验组,30例患者,实施传统的正压管技术,31-60床为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改良冲管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回血率和堵塞率以及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回血率和堵塞率均显著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水肿、静脉炎、输液渗漏、导管堵塞、局部感染等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观察组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时间为(45.72±8.91)小时,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时间为(64.32±14.21)小时,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t=6..074,P=0.000<0.05)。结论:针对留置针回血采用改良冲管技术的效果突出,降低了回血率和堵塞率,且有效预防了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出现,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冲封管技术 留置针 回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近些年,在临床护理方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静脉用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项技术不仅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还避免患者经历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但临床护理人员是否掌握了浅静脉留置针管技术及其在临床方面的实际应用成效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浅静脉留置针管技术的临床应用问题。本文从浅静脉留置针管技术、浅静脉留置针管技术临床应用具体注意事项两方面对当前众多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更好地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管技术提供指导。

  • 标签: 浅静脉 留置针 封管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特发性黄斑(IMH)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2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IMH 59例(61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4组,A组,25例(25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翻转填塞及C3F8填充;B组,12例(14只眼)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翻转填塞、C3F8填充及术中内滴入神经生长因子(NGF);C组,8例(8只眼)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翻转填塞、无菌空气填充;D组,14例(14只眼)PPV联合内界膜翻转遮盖于黄斑表面、无菌空气填充。所有患者均行视力及OCT等检查。随访6个月,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各组的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A组黄斑愈合率为96.00%(24/25),B组、C组、D组愈合率均为100.00%,各组视力均较术前提高。B组愈合形态、视力均优于A组(Z=-1.996,P=0.046;t=2.226,P=0.029);A组与C组之间愈合形态、视力及视力增加值均相近(Z=-1.003,P=0.316;t=1.507,P=0.142;t=1.028,P=0.312);C组与D组愈合率相同,愈合形态及视力相近(Z=-1.095,P=0.273;t=-0.693,P=0.500),C组视力增加值高于D组(t=-2.241,P=0.036)。结论IMH手术中辅助使用NGF有益于术后愈合及视力改善,术中玻璃体腔填充无菌空气与填充C3F8效果无明显差异,内界膜翻转填塞者术后视力恢复可能优于直接覆盖者。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术 基膜 内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