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尿蛋白联合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及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作为实验组。选取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受检者尿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并比较它们的阳性检测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尿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且其阳性检出率也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和含量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参考指标,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UrinemicroalbuminUALB)、尿β2-微球蛋白(Ufineβ2-MicroglobulinUβ2-MG)、尿α1-徽球蛋白(Ufineα1-MicroglobulinUα1-MG)尿转铁蛋白(UrinetransferrinUTRF)和尿免疫球蛋白IGG(UrineimmunoglobulinUIGG)的检测对2型糖屎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81例2型糖屎病早期肾损害组,94例2型耱尿病无合并肾损害组及60例正常对照组尿UALB、Uβ2-MG、Uα1-MG、UTRF和UIGG值,研究尿蛋白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结果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UALB、Uβ2-MG、Uα1-MG、UTRF和UIGG值均异常。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较2型糖尿病无合并肾损害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蛋白联合检测可有效的判断2型糖尿病病情和早期肾损害程度和部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h尿蛋白和尿钙检测在先兆子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其预测意义。方法随机抽取300例于我院产前常规孕期体检及分娩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孕产妇是否发生先兆子痫分为对照组及先兆子痫组,比较两组孕产妇24h尿蛋白及尿钙排泄量检测。结果300例孕产妇妊娠期先兆子痫发生率为10.3%(31/300),其中轻度22例、重度9例;先兆子痫组及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361.7±31.1)mg/24h、(295.4±27.9)mg/24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子痫组及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172.2±18.5)mg/24h、(280.0±21.8)mg/24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子痫组孕产妇24h尿蛋白及尿钙排泄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可见孕前24h尿蛋白及尿钙检测对先兆子痫的诊断及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肌重塑、颈动脉硬化及尿蛋白的关系。方法将1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及24小时尿蛋白水平,根据脉压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脉压≤40mmHg)33例;B组(脉压41—60mmHg)45例;C组(脉压>60mmHg)62例;分析各组间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尿蛋白水平。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血脂异常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脉压增高,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24小时尿白蛋白量均增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高可导致左室肥厚,加重颈动脉硬化,尿白蛋白水平增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尿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tubularepithelialcells,RTECs)凋亡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与小管-间质的病变程度差异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蛋白尿致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机制。方法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为微小病变(minimalchangedisease)、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segmentalglomerularsclerosis)并排除继发性因素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液中的总蛋白成分,以不同浓度尿蛋白刺激HK-2细胞,四甲基偶氮哇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尿蛋白刺激HK-2细胞后的细胞凋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E-5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在缺铁性贫和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方法采用SYSMEX-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50例和正常对照50例的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RET-He(33.09±1.18)pg;缺铁性贫血患者组Ret-He(21.18±3.98)p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患者组Ret-He(23.21±5.48)p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患者组与地中海贫血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t-He测定在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和鉴别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3例AMI患者、3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和30名健康查体者的血清HMGB1含量,并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UAP组和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表明冠心病患者病情越重,血清HMGB1和hs—CRP升高越明显(均P〈0.01),且UAP、SAP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均分别呈正相关(r=0.4532、0.3247、0.4557,均P〈0.05)。结论血清HMGB1可能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用于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判断。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TnT)及线粒体偶联因子-6(CF6)含量在冠状动脉循环中的变化。方法纳入2009年4月到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诊的AMI患者60例,同期选取冠脉造影结果无狭窄或狭窄程度〈50%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取两组受试者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与外周血清,分别采用发光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hs-TnT及CF6浓度。结果AMI患者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与外周静脉血清中hs-TnT、CF6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患者冠状静脉窦血清hs-TnT、CF6较冠状动脉血清hs-TnT、CF6均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可导致冠脉循环hs-TnT和CF6浓度升高,二者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肌梗死面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7及血浆C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48例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抑郁患者组),同时选取36例老年冠心病无抑郁患者(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和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①老年冠心病抑郁组患者血浆IL-17和血浆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24.86±118.72)pg/mLVS(221.78±78.63)pg/mL,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2.14±19.26)ng/mLVS(13.21±12.17)ng/mL,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比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IL-17和血浆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75.26±148.27)pg/mL、(316.36±128.4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87±22.45)ng/mL、(42.68±23.6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老年冠心病轻-中度抑郁患者及重度抑郁患者血浆IL-17和血浆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21.45±142.16)pg/mL、(378.57±162.49)pg/mL、(224.46±81.4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28±23.21)ng/mL、(49.89±12.23)ng/mL、(11.79±10.8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抑郁状态组高于轻-中度抑郁状态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7及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发现确实较正常对照组高,二者联合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诊断的指标,检测方法简便易操作,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不同时间的hs-CRP含量变化,分析血清hs-CRP含量与脑梗死病灶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hs-CR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与脑梗死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s-CRP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拔牙过程中利多卡因注射前后唾液中粘/球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缩脲反应法检测拔牙患者利多卡因注射前后唾液各1ml,量化其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0例患者在利多卡因注射后唾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均有升高,且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利多卡因药物本身、其对感觉神经的麻醉或痛觉增加了涎腺对蛋白质的分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8例初发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cTnI、Mb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hs-CRP在发病后不断上升,在48h前后达到高峰(15.22±7.01)mg/L,1周后基本降至正常水平;Mb在12h前后达到高峰(230.3±70.2)ug/L,48h基本降至正常;cTnI在24h达到高峰(16.35±4.12)ug/L,1周后检测仍然较正常水平偏高。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s-CRP、cTnI、Mb血清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简介: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1日1次)静脉滴注,于治疗前以及治疗14d后评定治疗效果、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治疗组显效率(28/60,4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3/60,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PV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降低的幅度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IB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降低的幅度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能通过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含量来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的状态,对脑梗死患者有一定的积极治疗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级别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汁酸和脂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69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三级,同时选择8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空腹采集血清标本,在日立7600-0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样品Alb、PA、TBA、HDL-C和LDL-C浓度。结果肝硬化患者各功能级别的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级高于B级,B级高于A级(P<0.05);而Alb、PA、HDL-C、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C级低于B级,B级低于A级(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TB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Alb、PA、HDL-C和LDL-C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联合检测各项指标,有利于肝硬化的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