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妊娠子宫嵌顿的超声图像特征,提高超声对该病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3例妊娠子宫嵌顿患者及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检索的2000年1月至2020年7月中英文文献报道的53例经临床证实的妊娠子宫嵌顿患者的超声资料。总结56例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妊娠结局,统计各项超声特征显示率,复习相关文献并总结其诊断经验。结果56例患者中45例(80.4%)超声显示阳性征象,其中34例(60.7%)显示宫颈异常(宫颈拉长前移或显示不清),27例(48.2%)显示子宫后倾后屈,12例(21.4%)显示子宫底位于子宫直肠陷凹,4例(7.1%)显示膀胱拉长上移,宫颈异常与子宫后倾后屈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2,P<0.05)。结论宫颈异常是妊娠子宫嵌顿超声显示率最高的征象,正确识别宫颈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鼓室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干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例不同部位鼓室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案和随访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36例鼓室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研究收集的2例鼓室骨瘤患者病变分别来源于中鼓室的鼓岬和砧骨,均无明显的病因和诱因,鼓膜完整,听力学检查为传导性听力损失。鼓岬来源的骨瘤患者磨除骨瘤、听骨链完整保留并恢复活动,砧骨来源的骨瘤患者切除骨瘤、取出砧骨、置入人工听骨,2例患者术后气骨导差均基本消失。分析文献报道的36例(38耳)鼓室骨瘤患者发现,平均年龄26.5岁,源于鼓岬者最多,占39.5%(15/38),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感。结论鼓室骨瘤患者以鼓膜完整的传导性听力损失为临床特征,病变最常见的来源为鼓岬,手术切除病灶、保持或重建听骨链可恢复或改善听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子宫嵌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8月至2020年2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例产前超声提示妊娠子宫嵌顿孕妇。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难点及处理要点。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例孕妇主要症状均为阴道流血或流液,超声检查提示妊娠子宫嵌顿。2例未见阴道后穹隆膨出,1例有后穹隆膨出,1例因孕周小,门诊未进行专科检查。3例在孕晚期诊断,1例在孕14周诊断。结合孕妇孕周、子宫前壁肌层厚度的变化、自身的症状,并给予促胎肺成熟,3例孕妇行择期剖宫产术,皮肤切口取下腹正中直切口,子宫切口取高位横切口,术后新生儿状况良好,孕妇子宫复旧好,腹壁及子宫伤口愈合好;孕14周诊断者胸膝卧位治疗2周,超声提示子宫位置恢复正常,膀胱位置正常。结论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有相关症状体征时应联想到本病的可能,并注意与前置胎盘的鉴别诊断及2种情况共存可能。剖宫产时机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决定;切口宜选择下腹正中直切口及子宫高位横切口,后者往往需借助解剖标志定位。
简介:摘要脉管瘤是含有血管和淋巴的一种少见的血管-淋巴管畸形。多数病变出现于儿童,90%出现在颈部和腋窝,发生在纵隔较少见,其中前纵隔是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合并有脾脏脉管瘤的更为罕见,但影像表现具有特异性。本文通过报道1例前纵隔合并脾脏脉管瘤病例,重点介绍该病的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该病及治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臀部不同部位压疮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157例(170处)臀部不同部位压疮患者,其中骶尾部82处,坐骨结节52处,股骨大转子(无髋关节外露)24处,股骨大转子压疮同时合并髋关节外露12处。根据臀部不同部位的压疮,采用:①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骶尾部71例71处;②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10例10处、修复坐骨结节压疮36例42处;③阔筋膜张肌皮瓣修复股骨大转子压疮24例24处、骶尾部压疮1例1处;④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压疮2例2处;⑤髋关节离断治疗大转子压疮同时合并髋关节外露10例12处;⑥单纯插入式VSD治疗坐骨结节压疮8例8处。压疮面积5.0 cm×8.0 cm~15.0 cm×30.0 cm,皮瓣面积10.0 cm×12.0 cm~17.0 cm×32.0 cm。随访主要采用门诊和微信两种方式。结果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阔筋膜张肌皮瓣、股薄肌肌皮瓣及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坐骨结节压疮皮瓣全部成活;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骶尾部压疮10块有4块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采用皮瓣修复患者共139例,136例压疮愈合,1例骶尾部压疮和1例股骨大转子压疮患者因年龄大,长期低蛋白血症及贫血致压疮长期不愈合,1例坐骨结节压疮因骨髓炎伤口不愈合。髋关节离断治疗股骨大转子压疮同时合并髋关节外露10例和单纯插入式VSD治疗坐骨结节压疮8例,全部愈合。术后随访0.5~15.0年,平均7.5年,除3例压疮未愈合外,其余154例压疮愈合,无复发。结论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是修复骶尾部压疮较好的方法;阔筋膜张肌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是修复股骨大转子压疮的较好方法;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或V-Y推进修复坐骨结节压疮,简单有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骶尾部压疮,皮瓣远端容易部分坏死,不推荐使用。股骨大转子压疮同时合并髋关节外露时,可以采取髋关节离断。对于坐骨结节压疮,如果创口较小,而内部残腔很大,可以单纯插入式VSD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经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YAPP)与Lichtenstein 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 年1 月至2020年1 月我院收治的7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Lichtenstein手术;观察组行TAPP手术。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如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术后8h、24h、48h及72h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VAS疼痛评分)以(x±s) 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如术后血清肿、术后复发、术后感染、术后阴囊水肿、术后小肠坏死等比较采用x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两组在术后血清肿和其他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与Lichtenstein手术相比较,TAPP手术在手术创伤、平均住院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和术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方面存在劣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棉条填塞联合甲襞楔形切除治疗嵌甲型甲沟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接诊的96例嵌甲型甲沟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Winograd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棉条填塞联合甲襞楔形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 ~ 23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治愈47例(97.92%),对照组治愈41例(85.42%),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909,P < 0.05)。治疗组术后第3天和1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治疗组术后复发率(0)和感染率(2.08%),明显低于对照组(6.25%、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棉条填塞联合甲襞楔形切除术式简单,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儿童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对睾丸缺血损伤的影响因素,以便术前更准确地评估睾丸缺血损伤,从而及时进行睾丸探查或防止不必要的探查。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年7月到2019年6月行疝囊及同侧睾丸探查术的单侧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数据包括年龄、嵌顿时间、肠管损伤程度(术中发现)、睾丸损伤程度(探查发现)、既往手法复位次数和术前超声检查等。通过SAS 9.4(Copyright © 2016 SAS Institute Inc.Cary,NC,USA)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逐步倒退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460例接受了术前超声检查,其中57例(12.39%)(中位年龄:1.4个月,四分位区间:0.8~10.7个月)有严重的睾丸缺血损伤,平均嵌顿时间为(23.9±9.3)h,术前超声检查预测严重睾丸缺血损伤的敏感度为68.42%,特异度为95.3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257,95% CI=0.146~0.451)、手法复位次数增多(OR=4.543,95% CI=3.285~6.283)与睾丸损伤程度呈负相关,术前超声评分(OR=3.994,95% CI=2.845~5.609)、嵌顿时间(OR=0.457,95% CI=0.224~0.934)、肠管损伤程度(OR=2.317,95% CI=1.633~3.287)与睾丸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通过多元分析与后向逐步逻辑回归分析建立了一个严重的睾丸局部缺血损伤可能性计算模型:,当P<0.15时,则认为该患者患有严重的睾丸局部缺血损伤。通过十字交叉试验初步验证了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预测模型,可使用易获得的临床数据来预测因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导致的严重睾丸缺血损伤的风险,与单独的术前超声相比,该模型可提高严重睾丸损伤的预测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