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是一种罕见且病因不明的心肌病,以突出的肌小梁和深陷的隐窝为主要病理表现,是儿童三大心肌病之一。LVNC存在多种不同的遗传模式,如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线粒体遗传等。一些编码肌节或细胞骨架蛋白的基因突变也被证明与LVNC相关。作为一种合并了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心脏综合事件,LVNC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尽早完善遗传学检测,对直系亲属进行筛检,对高危患者密切随访,早期处理各项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改善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室腔容积(LVCV)等参数变化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DCM组42例.按LVEF降低程度又分为:轻度异常组12例.LVEF44.5±2.39;中度异常组24例,LVEF32.8±3.80;重度异常组6例、LVEF17±3.28。用超声心动图及Simpson法测定并算出LVCV、LVEF等参数。结果:42例DCM患者与健康人比较,LVCV明显增加(P<0.01);而在DCM组内不同LVEF组间,LVCV在中、重度异常组比轻度异常组明显增高(P<0.01);重度异常组与中度异常组比较也有明显增高(P<0.01)。结论:测定结果表明LVCV越大对LVEF负面影响越大。在康复心脏病学中LVCV可作为心功能指标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左室压力应变曲线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左室心肌做功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MHD患者48例为病例组,另选择3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二维超声基本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排出量(SV)、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期质量(LVDm)、左室收缩期质量(LVSm)、a′、E/e′、A峰及每分排出量(CO)]、纵向峰值应变离散度(PSD)、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有效功(GCW)、整体无效功(GWW)及整体长轴应变(GLS)的变化,并分析心肌做功参数与常规心脏参数的相关性。结果①两组间比较,MHD组LVDd、LVDs、LVEDV、LVESV、SV、IVSd、LVPWd、LVDm、LVSm、收缩压(SBP)、舒张压(DBP)、a′、E/e′、A峰及CO高于对照组(均P<0.05),MHD组e′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间比较,MHD组PSD、GWW高于对照组(均P<0.05),MHD组GLS、GWE低于对照组(均P<0.05),GCW、G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GWI与SBP、D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正相关(r1=0.442,P1=0.030;r2=0.477,P2=0.019;r3=0.431,P3=0.040),与GLS、LVDs呈负相关(r1=-0.576,P1=0.003;r2=-0.404,P2=0.050);GWW与GLS、PSD呈正相关(r1=0.584,P1=0.003;r2=0.564,P2=0.004);GWE与LVEF呈正相关(r=0.424,P=0.044),与EDV、ESV、PSD、GLS、LVDm呈负相关(r1=-0.444,P1=0.034;r2=-0.490,P2=0.018;r3=-0.721,P3<0.001;r4=-0.738,P4<0.001;r5=-0.442,P5=0.035);GCW与LVEF、DBP呈正相关(r1=0.494,P1=0.017;r2=0431,P2=0.035),与GLS、LVDs呈负相关(r1=-0.630,P1=0.001;r2=-0.419,P2=0.042)。结论无创左室压力应变曲线结合了血压和应变,与GLS相比,能准确评估MHD患者左室心肌做功情况,预测MHD患者潜在的左室功能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检测研究对象左室心肌纵向应变,评估此技术在心肌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心肌纵向应变,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心肌纵向应变进行分析。结果①对照组左室心肌纵向应变自基底段至心尖段呈递增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研究组,基底段与中间段的递增关系消失,两者无明显差别;两组结果显示基底段心肌纵向应变均低于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研究组与对照组相应室壁纵向应变比较中,研究组缺血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及整体纵向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③应用ROC曲线判断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75%时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纵向应变截断值分别为13.5%、14.5%、17.5%、20.1%。结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心肌纵向应变,简单、直观而有效的评估心肌缺血,为临床无创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压力-应变环技术评价左束支起搏下不同起搏模式(单/双极)对心室机械同步性及心肌做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因症状性心动过缓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左束支起搏(LBBP)的患者29例为LBBP组,以同期基线条件相匹配的29例右心室起搏(RVP)患者作为RVP组。所有LBBP患者术后1周内分别程控为单极、双极起搏模式,评价心室间及左室内的机械同步性,并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技术获得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效功(GCW)、整体无用功(GWW)和整体做功效率(GWE)。比较LBBP组与RVP组之间、LBBP组内不同起搏模式下的心脏机械同步性和心肌做功。结果与RVP组相比,LBBP组室内及室间机械同步性显著改善(均P<0.05);LBBP组GWI、GCW、GWE增大,GWW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BBP组单极与双极起搏对比,心室机械同步性、GWI、GCW、GWE、GW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提高输出电压后上述参数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RVP患者相比,LBBP患者能保持更好的机械同步性,心肌做功效率更高;LBBP不同起搏模式对心室机械同步性及心肌做功效率无影响。
简介: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左室心肌纵向收缩时心肌运动速度和位移的变化特点.方法36例健康成人获取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和心尖两腔切面,应用QTVI和组织追踪(TT)测定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收缩时的心肌速度和位移.结果同一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和位移从心底部到心尖部呈逐渐递减(P<0.001);同水平节段各室壁收缩期的运动速度和位移不相同;各节段心肌纵向收缩速度和位移的相关性良好(r=0.75~0.86,P<0.01).结论QTVI和TT对评价左室纵向心肌的运动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定量定位检测心肌运动的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不同血压控制水平对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白求恩医院确诊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315例,将其分为标准降压组和强化降压组。对于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通过增加或减少药物,对于尚未治疗的患者开始降压治疗,在3个月内将血压调整至目标值(标准降压组血压控制在130~150/<90 mmHg,强化降压组血压控制在110~130/<80 mmHg),均随访24个月。经过24个月降压治疗后,排除降压治疗期间失访、血压未达标或图像质量差者26例,共纳入289例,其中标准降压组148例,强化降压组141例。另选取同期71例年龄性别相匹配、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群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在基线位和24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D-STI获得左心室整体内层、中层、外层心肌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比较基线位和24个月时各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左室应变参数。结果①基线位时标准降压组、强化降压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大于对照组,GLS-endo、GLS-mid、GLS-epi小于对照组(均P<0.05);标准降压组与强化降压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应变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降压治疗24个月后,标准降压组LVEDD、E/e′及强化降压组IVSD、LVPWD、LVEDD、LVMI、RWT、E/e′小于基线位,强化降压组IVSD、LVMI、RWT小于标准降压组(均P<0.05)。③降压治疗24个月后,标准降压组及强化降压组GLS-endo、GLS-mid、GLS-epi大于基线位,强化降压组GLS-endo、GLS-mid、GLS-epi大于标准降压组(均P<0.05)。结论①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力学受损,收缩功能减低;②降压治疗后心肌力学明显改善,强化降压治疗心肌力学改善程度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斑点追踪超声结合腺苷负荷评价生理状态健康家兔心肌应变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对20只健康家兔在静息状态和腺苷负荷状态行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左室短轴及心尖长轴标准切面的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原始图像,并使用Echo PAC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析,测量静息及腺苷负荷状态下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整体圆周峰值应变和整体径向峰值应变。结果静息及负荷状态下,家兔心率、左室各结构及功能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腺苷负荷后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及圆周峰值应变较静息状态显著增加(P<0.001),而整体径向峰值应变未见明显增加(P>0.05)。结论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结合斑点追踪超声可评估家兔生理状态下心肌应变力学的变化特点,为未来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在家兔心血管疾病模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冠心病(CHD)非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二维应变定量参数和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接受PCI治疗的102例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为PCI组,另按同期、年龄匹配原则选择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二维应变技术测量采集PCI组(入院时、术后14 d)和对照组靶冠状动脉灌注区心肌节段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及圆周应变(CS)和应变率(SR),评价PCI组患者术后左室功能改善情况。结果PCI组入院时靶冠状动脉灌注区心肌节段LS、RS、CS和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PCI组术后14 d时LS、RS、CS、应变率较入院时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PCI组入院时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LV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PCI组术后14 d时LVEDV、LVESV、LVSV、LVEF值较入院时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术可改善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靶冠状动脉灌注区心肌节段的LS、RS、CS、应变率以及左心室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检测研究对象左室心肌纵向应变,评估此技术在心肌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心肌纵向应变,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心肌纵向应变进行分析。结果①对照组左室心肌纵向应变自基底段至心尖段呈递增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研究组,基底段与中间段的递增关系消失,两者无明显差别;两组结果显示基底段心肌纵向应变均低于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研究组与对照组相应室壁纵向应变比较中,研究组缺血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及整体纵向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③应用ROC曲线判断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75%时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纵向应变截断值分别为13.5%、14.5%、17.5%、20.1%。结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心肌纵向应变,简单、直观而有效的评估心肌缺血,为临床无创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应变环(pressure-strain loop,PSL)无创定量评估左室心肌整体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整体做功效率(global work efficiency,GWE)、整体有用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GCW)、整体无用功(global wasted work,GWW)等在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左室心肌做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HCM患者31例作为HCM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房内径(LAD)、最大室壁厚度(MWT)、左室质量指数(LVMI)、整体纵向应变(GLS)、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离散度(PSD)及GWI、GWE、GCW、GWW的差异。结果HCM组MWT、LAD、E/e′、LVM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M组左室心肌功能参数GLS、GWI、GWE、GCW较对照组明显减低,GWW、PSD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5)。左室GLS、PSD和GWI、GCW、GWW、GWE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重复性较好,同一观察者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852、0.707、0.917、0.955、0.675、0.618,不同观察者组间ICC分别为0.837、0.631、0.927、0.944、0.555、0.670。相关性分析显示,GLS与GWI、GWE、GCW呈正相关(r=0.765、0.737、0.815,均P<0.001),与GWW、PSD呈负相关(r=-0.517、-0.606,均P<0.001)。结论HCM患者左室GWI、GWE及GCW降低,GWW增加,PSL可以很好地评价HCM患者左室心肌做功受损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西孟旦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室收缩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接诊的 80例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患者在给予常规观察基础上采用 β受体阻滞剂,口服 50-100mg, 2次 /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静脉注射左西孟旦注射液。观察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用药后 7天,两组患者 HR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室收缩功能异常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