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某 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需要进行儿童康复治疗的疾病包括脑瘫、颅脑损伤后遗症、脑功能障碍、生长发育迟滞、肌肉张力异常、骨关节不灵活、视觉空间障碍、感觉功能不良、营养不良等,脑瘫的患儿相对较多,是患儿脑损伤和发育缺陷导致的中枢性功能障碍,会伴有姿势异常、视觉或听觉缺陷,也会有感觉功能障碍等,这些患儿康复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其中,跌落风险最为普遍。跌落会造成进一步的脑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关节脱位等,严重的会威胁患儿生命,因此,儿童康复治疗中,预防跌落是对保护患儿生理功能,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国家也把预防患儿跌落作为衡量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研究预防跌落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儿童康复的系统工程,对保证患儿安全,保障患儿康复治疗达到预期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简介:目的:设计基于六轴姿态传感器的患者跌落报警系统,监测患者住院卧床或病房活动期间发生跌落的事件。方法:采用基于六轴姿态传感器测算功能,通过六轴姿态传感器和Zigbee模块搭建的物联网平台,组成医院病房的患者跌落自动报警系统。采用Arduino作为硬件开发平台,通过I~2C总线方式获取患者佩戴的传感器数据,并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数值滤波的方式进行姿态解算。结果:实现对患者当前姿态的识别,同时对突发的跌落事件进行及时报警,协助临床工作人员更好的对患者进行监护。结论:设计的患者跌落报警系统基本实现对患者跌落情况的监测与报警功能,但存在偶发性误判与佩戴硬件体积过大的问题,计划通过改进算法与硬件平台,以提升系统的实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T)靶区外沿纵向剂量跌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以便对临床关于计划衔接、靶区预处理以及执行效率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治疗部收治的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大孔径定位CT在获得层厚为1 mm的头颈部图像中勾画计划靶区和剂量跌落结构。在计划设计时射野宽度(FW)分别选择5.0、2.5和1.0 cm,螺距分布选择0.430、0.287和0.215,调制因子使用默认值1.8,剂量计算网格选择最精细0.195 cm×0.195 cm,其余计划参数都保持一致。按照不同参数分别进行计划设计,并将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显示同一射野宽度下不同螺距变化曲线重合,因而螺距对剂量跌落没有影响,不同射野宽度变化曲线相互独立说明射野宽度对纵轴双向剂量跌落有影响,靶区外沿纵向的剂量跌落速度与射野宽度成反相关系:即射野宽度越大剂量跌落速度越慢,半影区越大;反之射野宽度越小剂量跌落速度越快,半影区越小。当剂量跌落至处方剂量50%时距靶区纵向边界的距离近似约等于射野宽度一半,而对于距靶区边界不同距离处的剂量值可通过拟合公式计算得到。射野宽度和螺距对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影响较小,相对而言射野宽度为2.5 cm时靶区最佳。总治疗出束时间随射野宽度和螺距的增大而逐步降低。结论当靶区分段治疗需要考虑计划衔接、执行效率及沿纵向剂量跌落控制时,可选择最佳的射野宽度、螺距等计划参数或根据纵向剂量跌落公式对衔接处靶区进行内收处理,以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
简介:目的通过对意外跌落发生情况及其死亡情况的分析,为确定意外跌落的防制重点和防制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调查2001年上海市宝山区意外跌落死亡者的人群分布、跌落原因、场所、时间、损伤类型等情况.结果宝山区2001年因意外跌落致死共103例,调查97例中男性、女性分别占44.32%、55.67%,0~19岁、20~59岁、60岁及以上分别占1.03%、20.61%、78.35%.20~59岁组主要为高处跌落(75%),死亡原因为颅脑损伤(70%),95%在30d内死亡;60岁及以上主要为家中平面跌倒,68.4%死于股骨骨折和下肢骨折,从跌落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较长;仅1例为1岁儿童,家中跌倒,死于颅脑损伤.结论60岁及以上年龄组老年人为意外跌落的高危人群,社区预防保健工作应该将老年人的健康锻炼、慢性病康复以及家庭预防跌倒的措施等内容纳入其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降低儿童坠床跌落风险中应用清单式健康宣教结合Teach--Back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于我院展开此次实验研究工作,时间为2023年8月——2024年8月,共选择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儿童,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前者给予清单式健康宣教结合Teach--Back护理法,后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儿童的坠床跌落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坠床跌落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的26.6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示为P<0.05。结论:在儿童护理中应用实施清单式健康宣教结合Teach--Back法,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儿童的跌落坠床风险,保证儿童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血清GM试验联合G试验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住院治疗期间的AECOPD患者110例,进行GM试验及G试验,将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0.7 μg/L,1,3-β-D葡聚糖水平>200 ng/L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0.5 μg/L,1,3-β-D葡聚糖水平<50 ng/L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吸烟、合并症、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入院时症状、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实验室指标、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种类及时间、病情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烟比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吸入倍氯米松用量>1 000 μg/d的患者比例(58.3%)高于对照组(34.3%);观察组出现喘憋症状及肺部哮鸣音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高于5.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则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观察组使用超过1类抗生素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情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此次住院期间观察组死亡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检测AECOPD患者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及1,3-β-D葡聚糖水平,可帮助评估COPD伴有急性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估死亡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同常规凝血试验之间的关系,对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本院2016年10月1日—2018年6月1日期间选取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这180例患者分别进行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以及常规凝血试验,记录患者凝血因子的反应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并对比分析两种试验方法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以及常规凝血试验的结果对比,发现患者凝血因子的反应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TEG血栓弹力图试验明显比常规凝血试验的时间短,且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凝血因子反应时间呈正相关,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纤维蛋白水平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结论两种试验之间存在相关性,且TEG血栓弹力图试验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较短,与常规凝血实验的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呈正相关;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纤维蛋白水平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