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肺错构瘤是最常见的一种肺良性肿瘤,根据发生部位分为肺内型和支气管内型。由于近几十年来胸部CT检查的普及,肺错构瘤的检出率不断上升。胸部CT是肺错构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其他检查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象(PET-CT)、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支气管镜检查等对术前诊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临床上对其进行精准的术前诊断较困难,本文对肺错构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肺错构瘤诊疗的认识。
简介:摘要下丘脑错构瘤(HH)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性早熟和痴笑样癫痫。近年来,HH的治疗方式有了新的进展,对于单纯性早熟的HH患儿,首选药物治疗;对于表现为癫痫的HH患儿,除开颅手术外,有多种新的手术方式可供选择,如神经内镜离断术、伽玛刀照射、射频热凝术、激光间质热疗等。HH术后的癫痫发作均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且并发症较开颅手术明显降低。
简介:摘要下丘脑错构瘤(HH)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性早熟和痴笑样癫痫。近年来,HH的治疗方式有了新的进展,对于单纯性早熟的HH患儿,首选药物治疗;对于表现为癫痫的HH患儿,除开颅手术外,有多种新的手术方式可供选择,如神经内镜离断术、伽玛刀照射、射频热凝术、激光间质热疗等。HH术后的癫痫发作均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且并发症较开颅手术明显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测量方法应用于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颌术后颌骨稳定性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术后颌骨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9年7至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矢状劈开术。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3 d(T1)、术后6~12个月(T2)螺旋CT数据,使用3D Slicer建模并导入Geomagic Qualify拟合配准、测量上、下颌骨各标志点三维移动距离。对T1、T2期各标志点坐标值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并对有明显复发的标志点之间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5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18~25岁,平均21.3岁。T1与T2期各标志点水平向坐标值比较,仅在右下颌角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期为(-50.47±4.44) mm,T2期为(-50.06±4.66) mm(t=2.948,P=0.011)。T1与T2期各标志点前后向坐标值比较,上颌骨上牙槽座点、左、右梨状孔点、左、右骨折线中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分别为37.7 %(1.36/3.61)、35.7%(1.15/3.22)、25.4%(0.84/3.31)、26.9%(0.84/3.12)、14.0%(0.41/2.92);下颌骨下牙槽座点、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左、右下颌角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分别为36.9%(1.75/4.74)、53.9%(2.45/4.55)、55.5%(2.72/4.90)、61.7%(2.90/4.70)、85.3%(2.20/2.58)、93.4%(2.40/2.57);复发距离与移动距离均显著相关(r值为0.572~0.736,P < 0.05)。T1、T2期垂直向各标志点坐标值比较,上颌骨垂直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下牙槽座点、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期较T1期发生明显的逆时针旋转。结论三维测量方法可准确反映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双颌术后颌骨的三维变化,术后上、下颌骨在水平向均无明显复发,在前后向均存在复发,与手术距离显著相关,在垂直向仅下颌骨存在旋转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