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并针对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40例病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收集这些病例的基本特征、听力检测结果和治疗记录等数据,并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关联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表现模式和潜在机制。此外,我们还将探索和讨论已有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对于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其中30例患者伴有耳鸣(感音性耳鸣20例、中枢神经性耳鸣10例);改善循环药物治疗有效率71.43%,高压氧舱治疗有效率83.33%。本研究的结果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指导,并促进对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进一步理解。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多因素对接噪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我院在岗期间噪声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对接噪工人的性别、年龄、接噪工龄、职业病危害因素、纯音听力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用二元 logistic 回 归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接噪工人高频听力的影响。结果:共收集8412名噪声作业劳动者,高频听力损失(high-frequency hearing loss ,HFHL)检出589人(7.0%),接触单一噪声的有1806人(21.47%),接触噪声及其他1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者有3007人(35.75%),接触噪声及其他2种、2种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者有3599人(42.78%)。男性接噪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是女性的1.93倍(P < 0.05)。接噪工人接害工龄每增加1年,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增加3.50%(P < 0.05)。同时接触粉尘、接触氮氧化物/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接触硫化物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增加29.0%、7.16倍、82.6%(P < 0.05)。同时接触紫外线,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减少73.6%(P < 0.05)。结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大对多因素联合暴露的研究,更好保护接噪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听力检测方法对早期发现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的意义。方法:选取了40位愿意主动参加本次测试的青年人,将其中接触过噪声且常频纯音听阈正常的青年划分为接噪组,将其中没有接触过噪声且常频听阈正常的青年人划分为对照组,对这两组青年分别进行扩展高频纯音测听、扩展高频DPOAE和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测试,并对两组的测试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对照组在扩展高频纯音听阈检出率上要高于接噪组,接噪组在扩展高频纯音听阈平均值上高于对照组,接噪组扩展高频DPOAE的信噪比和幅值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接噪组在信噪比损失值上要比对照组高。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两组测试结果的对比,可以发现以上三种检测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有一定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研究,意在探讨在治疗过程中听力损失加重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本院纳入5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疗,且出现听力损失加重的症状,对其进行纯音听力检查,比较不同频率听力下损伤加重程度,并对临床特点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125Hz和250Hz频率下听力损伤加重程度和发生率高于500Hz和1000Hz频率下(P<0.05);听力损伤加重原因中精神压力大占总最大为53.57%。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听力损伤加重情况,且发生率会随频率降低而提高,其原因可能与激素减量、症状加重、精神压力大、休息欠佳等因素有关。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听力筛查后确力损失患儿的听力言语随访结果。方法:选取我院筛查后确诊的112例听力损失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时间段为2019年10月-2023年12月,全部患儿家属均接受电话随访。结果:与112例患儿中的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相比,轻度听力损失患儿IT-MAIS量表评分明显更高(P<0.05);与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患儿相比,轻度听力损失患儿的SIR言语可懂度分级更高(P<0.05)。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后确诊听力损失患儿普遍接受IT-MAIS量表、SIR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的判定,进而依据听力损失评分与言语分级随访结果为改善新生儿听力功能制定出相对应的干预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既往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NHL)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临床特征与疗效。方法:本试验以2021.01~2023.12为期限,选取既往存在SNHL的突聋患者40例(40耳)设为A组,选择同期既往不存在SNHL的突聋患者40例(40耳)设为B组。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特征、总体疗效及痊愈率。结果:A组年龄大于B组(P<0.05);但两组病程、患耳侧别、性别、听力受损程度及曲线下降类型等差异较小(P>0.05)。B组总体疗效高于A组(P<0.05);但两组痊愈率差异较小(P>0.05)。结论:既往存在SNHL突聋患者疗效欠佳,且病因复杂,所以还需深入进行研究,以确保在后续诊疗中制定更具个性化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