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与膝胸卧位纠正臀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925例妊娠孕产妇进行观察,其中有臀位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A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体位进行分娩;B组为自由体位组,C组为膝胸卧位纠正组。观察3组孕妇纠正体位效果。结果自由体位纠正臀位的成功率为83.33%,采用膝胸卧位纠正臀位成功率为53.33%,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采用自由体位纠正臀位和膝胸卧位纠正臀位的产妇其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由体位与膝胸卧位纠正臀位都有很好的纠正效果,但是自由体位纠正臀位的效果优于膝胸卧位纠正臀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B超引导下PCNL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俯卧位及改良后仰卧位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3年间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9例,根据治疗体位的不同,将患者分为PP组(n=39)、MS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输血率、住院时间。结果MS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PP组(P<0.05),但从结石清除率及输血率的比较而言,MS组与PP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相较于PP具有更大的优势,临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麻醉前后摆放截石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妇科手术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7例患者麻醉后摆放截石位为对照组,57例患者麻醉前摆放截石位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安置体位所需时间、安置体位所需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舒适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摆放截石位有助于提高妇科手术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能够节省安置体位所需时间和操作人数,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椎病患者屈伸位时的有效椎管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28名,给予颈椎中立位及动态核磁共振成像,分别测量其有效椎管和脊髓正中矢状径、缓冲空间的变化。结果颈椎病患者椎间隙水平有效椎管矢径屈曲位最大,中立位次之,后伸位最小。颈椎各椎间盘水平缓冲空间屈曲位最大,中立位次之,后伸位最小,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颈椎C4/5、C5/6节段后伸位较中立位椎间隙水平椎管有效矢径减小最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动态核磁共振成像(KMRI)以一种非侵袭性的方法证实了人体真实的有效椎管、缓冲空间及脊髓的动态变化,即有效椎管矢状径及缓冲空间于前屈位最大,中立位次之,后伸位最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枕横位异常头位分娩活跃期使用山莨菪碱对分娩结局和产妇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取我科产妇326例,按住院号单双随机分组。观察组产妇在活跃期宫口开大3cm时给予山莨菪碱10mg缓慢静脉推注,配合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山莨菪碱,其余处理相同。记录每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分别为97.41±40.12min、37.59±10.68min,均短于对照组(237.3±48.46min、69.53±14.8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率分别为87.15%、5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产后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47±59.32ml,239±74.5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0.05)。结论山莨菪碱应用于分娩可以明显缩短产程,改善分娩结局,减少会阴裂伤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影响小,安全性高,经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