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下牙神经损伤是根管治疗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症状较为严重。根管治疗术导致下牙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与机械、化学和热因素导致的下颌前磨牙、磨牙的根管内容物超出根尖孔有关。本文对其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 标签: 根管治疗术 下牙槽神经损伤
  • 简介:老年患者常会因牙周病或多发龋齿拔除多个病牙,同时为了义齿修复而需进行牙骨修整.将二者同时进行,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本文就多个牙拔除概念的界定以及进行牙骨修整时,治疗计划的合理安排、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等问题作一阐述.

  • 标签: 牙槽骨 老年患者 义齿 拔牙术 手术方法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上牙后动脉(PSAA)上颌窦底、牙槽嵴顶的位置关系,为上颌窦底提升术等临床口腔外科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5年6-12月,对10%甲醛溶液固定的1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的PSAA进行解剖,观察PSAA的走行特点.分别以上颌窦底、牙槽嵴顶为参照面分为上颌窦底组、牙槽嵴顶组,以上颌第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第一前磨牙为标志点,分别测量PSAA上颌窦底、牙槽嵴顶的距离.结果PSAA由上颌动脉进入翼腭窝前发出,沿上颌骨体颞下面下行,发出分支上牙后神经伴行进入牙孔;继而在上颌体内或上颌窦黏膜外经过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尖上方呈弓形向前上内走行,并发出分支止于上颌磨牙及前磨牙牙突颊侧牙根和黏膜.PSAA在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处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逐渐加大,分别为(15.57±0.53)mm、(16.07±0.30)mm、(18.96±0.43)mm、(21.27±0.61)mm,上颌窦底的平均距离逐渐加大,分别为(6.68±0.26)mm、(7.26±0.34)mm、(8.54±0.45)mm、(9.81±0.4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SAA在由上颌第二磨牙向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走行过程中,上颌窦底和牙槽嵴顶的距离均在上颌第二磨牙处最短,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距离逐渐加大,准确测量PSAA在不同标志点上颌窦底、牙槽嵴顶间的距离,为临床口腔外科相关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有助于减少术中PSAA的损伤.

  • 标签: 上牙槽后动脉 上颌窦 牙槽嵴 解剖学
  • 简介:摘要随着环粗糙度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使用新型精车刀来达到要求。通过不同环精车刀和刀片的试验结果,研究新型刀具的可行性。

  • 标签: 环槽 复合刀杆 粗糙度 修光刃
  • 简介:摘要随着环粗糙度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使用新型精车刀来达到要求。通过不同环精车刀和刀片的试验结果,研究新型刀具的可行性。

  • 标签: 环槽 复合刀杆 粗糙度 修光刃
  • 简介:曳引式电梯是高层建设中常用的电梯形式,具有安全、稳定的应用优势,但是这种结构的电梯构造较为复杂,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轮磨损现象,在磨损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干扰整个电梯系统安全使用。为此,文章在分析曳引式电梯的基础上,结合曳引式电梯轮磨损现象,就如何优化曳引式电梯轮磨损进行策略分析,旨在为曳引式电梯的稳定运行提供更多支持。

  • 标签: 曳引式电梯 轮槽 磨损 检验检测
  • 简介:摘要牙嵴萎缩最常见的原因是天然牙齿的缺失、拔除、增龄性变化和各种手术切除。正常人咬合力通过牙周膜传到牙突,这是一种生理性刺激,可刺激牙突骨质的生长,调节骨的吸收再生,使其保持相对平衡。各种原因导致天然牙缺失或拔除后失去上述生理性刺激,1年之内牙骨的高度至少自然吸收减少25%,且过程会持续进行,最终导致50%甚至全部牙骨骨量丧失,造成不同程度的牙嵴萎缩。牙齿拔除后剩余牙骨的吸收是影响缺失牙患者健康的重要口腔疾病之一。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和应用了各种方法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本文综述了即刻种植、植骨术、牵张成骨术等几种主要的技术,指出了各种技术的优点及局限性,同时指出了防治牙嵴萎缩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牙槽嵴萎缩 治疗
  • 简介:日立7020型生化分析仪应按照防尘、防沙、调节室温的要求使用,2002~2006年通过反应壁上的透镜以及灯泡使用的比较,我们对光度计吸光度值检测过程中反应后部的透镜被灰尘污染的程度及对质控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透镜 灯泡 反应槽 灰尘污染
  • 简介:[摘要] 拔牙后的牙窝位点保存不仅种植时机的选择有关,而且关系到种植修复体的质量,美学和寿命,是口腔种植医生关心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各种位点保存的术式和方法做一综述,并对常用植骨材料的临床选择略做探讨。

  • 标签: [] 牙槽窝(骨) 微创拔牙 骨替代材料 位点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牙龈嵴修整手术在牙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行牙齿修复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修复,观察组行牙龈嵴修整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容效果和对修复的满意度。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美容效果为(8.65±1.3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1.24)分;修复满意度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嵴修整手术应用于牙齿修复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能提高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牙齿修复 牙龈 牙槽嵴修整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牙齿修复中采用常规修复术以及牙龈嵴修复操作在效果上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0位牙齿修复病患,随机分组后对照组应用常规修复操作,观察组采用牙龈嵴修整操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修复效果差异性。结果常规治疗下总有效率为72%,修复效果,为82%;观察组通过牙龈嵴修整操作下修复总有效率达到84%,修复效果达到95%。结论牙龈嵴修整操作在牙齿修复中具有更良好的美容效果,且有利于牙龈的恢复,具有应用意义。

  • 标签: 牙齿修复 牙槽嵴修整 修复效果
  • 简介:虽然牙嵴牵引成骨术是个很有前途的骨增量方法,可以用于上下颌骨吸收情况下种植,但适用于狭窄牙嵴的水平或斜形牵引成骨的技术还没有建立,这里报道一例用钛网板加牵引螺丝进行水平牵引成骨及种植的病例,患者为下前牙牙嵴极度萎缩。用水平截骨术准备两块移动骨段,植入两套水平骨牵引器,7天的等待期后,开始使用骨牵引器进行牙嵴唇向增宽(每次牵引0.225mm,一天两次,连续14天),巩固3个月后去除骨牵引器,牵引区完全由新生成的坚硬骨组织充填。去除牵引器后2个月,牵引区植入4枚骨内种植体并以种植体支持义齿进行最终修复。这种水平骨牵引技术可以用于临床上医院或刃状牙嵴的种植。

  • 标签: 牙槽嵴牵引成骨术 水平截骨术 种植体支持 个案报道 狭窄 下颌骨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决护理人员应用平车运送需要输液或同时输血、持续冲洗患者时,取用输液不方便及容易遗失问题,在原来的医用平车上安装可回收式输液,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在医用平车安装可回收式输液。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选取在我院手术室手术患者160例,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应用安装有可回收式输液的医用平车,对照组应用普通平车及活动旗杆式输液。比较手术结束后需要运送患者时,护理人员从手术室间走出去取平车回来的时间及患者运送完毕后输液遗留率,以评价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巡回护士取平车时间(63.34 ± 4.72)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61 ± 3.82)s(t值为-29.89,P<0.01),对照组巡回护士输液遗留率为6.25%(5/80),试验组为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16,P<0.05)。结论在医用平车上安装可回收式输液,保持了输液的清洁,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使用平车时,也减少了重新拿取输液的时间,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杜绝了输液的遗失,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 标签: 医用平车 可回收式 输液杆 手术
  • 简介:下颌智齿拔除术是口腔外科最常见的手术,由拔除智齿引起的术后并发症也比较多见,其中,下牙神经(inferioralveolarnerve)损伤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了解下牙神经的解剖特点、术前准确的评估以及合适的手术方法可有效预防这一并发症的产生。当发生下牙神经损伤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也会影响到后期的恢复。

  • 标签: 牙拔除术 并发症 下牙槽神经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牙龈嵴修整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0月开展研究,纳入64例牙齿修复患者为样本,以治疗方案差异为依据,均分为研究组(牙龈整嵴手术联合基础性牙齿修复治疗)、对照组(基础性牙齿修复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牙龈嵴修整手术应用于牙齿修复中效果显著,可全面推广。

  • 标签: 牙齿修复 牙龈与牙槽嵴修整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龈嵴修整手术对牙齿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行牙齿修整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牙齿修复手术,观察组在牙齿修复术前给予牙龈嵴修整手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修复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齿修复手术前行牙龈嵴修整手术疗效确切,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牙龈 牙槽嵴修整手术 牙齿修复
  • 简介:摘要弓形虫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中存在的外层视网膜光感受器分离首次以体锥体分离(BALAD)来命名,表现为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上光感受器内节在肌样体水平上分离,形成独特的视网膜囊腔。随后许多研究相继报道了不同疾病中存在的BALAD。外层视网膜中,光感受器内节的肌样体区结构相对薄弱,当促进光感受器外节附着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上的外向力超过光感受器内节肌样体的抗拉伸强度时,肌样体带分裂,形成BALAD。BALAD具有其独特的多模态影像特征,识别BALAD可以为临床诊断、鉴别以及治疗眼部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BALAD命名的发展过程、解剖结构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多模态影像特征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脱离 杆体锥体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