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小儿骨强度监测对早期佝偻病的诊断价值,我们对2011-2012年儿童保健门诊根据临床诊断的308名3月龄佝偻病婴儿及同期309名3月龄正常婴儿骨强度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方法用阳光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SunlightOmnisense7000仪器行胫骨中段超声骨强度检查,按标准操作方法由专人进行骨强度测定。结果佝偻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佝偻病组骨强度减低率达48.70%,正常对照组骨强度减低率为38.19%,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940P<0.01),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χ2=4.547P<0.05;女χ2=4.229P<0.05)佝偻病组中男性骨强度减低率为40.44%,女性骨强度减低率为60.8%,男女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27P<0.01),正常对照组中男性骨强度减低率为29.52%,女性骨强度减低率为48.25%,男女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2P<0.01)。结论骨强度检测对小婴儿佝偻病有诊断价值,但佝偻病的诊断还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的辅助诊断方法才能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婴幼儿的缺钙诊断之中应用定量超声骨强度检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检查的100例婴幼儿,全部婴幼儿都予以定量超声骨的强度检测,分析超声骨强度在婴幼儿缺钙诊断中的效果。结果经检测得知,性别不同的婴幼儿SOS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0-1岁和1-2岁骨强度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1-2岁和2-3岁骨强度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骨状况会严重影响到人体情况,因此,应该及时对婴幼儿的骨发育情况进行处理,强化婴幼儿的身体活动护理,提高婴幼儿骨强度,促进婴幼儿的骨发育。
简介:目的探索超声检测心肌存活的有效定量和半定量指标。方法对24例临床确诊的亚急性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经食道超声进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用IBS、CK及AQ等指标检测存活心肌。结果①负荷后2D运动记分减少与CK记分增加的变化,相关系数r=0.98。②负荷后AQ值变化无统计意义。③IBS曲线形态、PPI值、SD值在梗死区、正常区及梗死周围区间差别明显。负荷后梗死周围区上述值差异显著。AⅡ值在三个区域间及负荷后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负荷后室壁节段CK记分增加≥1;该区PPI=5~10,负荷后增加12~16以上;IBS曲线由平直变成周期性峰—谷幅度明显的曲线,即应考虑此段心肌存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骨强度测定低骨强度婴幼儿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人员完成两组超声骨强度测定工作,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喂养方式、母亲孕期营养状态、日照情况等,将所得资料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探讨护理对策并获得结论。结果对研究组低骨强度婴幼儿与对照组健康婴幼儿临床资料分析可知,完全非母乳喂养、未实施婴儿被动操、母亲孕期营养不良、每日日照时间较少是低骨强度主要危险因素(P<0.05);两组性别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准确掌握超声骨强度测定低骨强度婴幼儿的影响因素,实施必要的干预护理措施降低低骨强度发生率,保障婴幼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肥胖患者腹部内脏脂肪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肥胖女性大学生分为HIIT组(23例)、MICT组(22例)及对照组(23例)。所有受试者均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实验期间MICT组辅以MICT干预[运动强度为60%最大摄氧量(VO2max)水平],HIIT组则辅以HIIT干预[运动强度为90%VO2max水平,每运动4 min则间歇3 min],2组受试者每次做功量均为300 kJ,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附加运动,干预时间为12周。于实验前、实验结束后48 h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测量各组受试者腹部内脏脂肪面积(AVFA)及腹部皮下脂肪面积(ASFA);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各组受试者体脂百分比(FM%)、全身FM以及腹部区域、臀部区域和躯干FM含量。结果实验后发现HIIT组及MICT组AVFA[分别为(60.1±7.5)cm2和(60.9±9.6)cm2]、ASFA[分别为(215.0±41.7)cm2和(216.5±34.1)cm2]、FM%[分别为(29.8±3.8)%和(31.2±4.1)%]、全身FM[分别为(19.9±2.5)kg和(20.4±2.2)kg]、腹部区FM[分别为(1.75±0.26)kg和(1.71±0.23)kg]、臀部区FM[分别为(4.01±0.49)kg和(4.23±0.47)kg]及躯干FM[分别为(10.0±1.7)kg和(10.4±1.9)kg]均较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HIIT组与MICT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HIIT及MICT干预均可降低肥胖女性大学生腹部内脏脂肪含量,且两种运动方式作用效果类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最大血块强度值(MA)联合动脉血乳酸检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年龄≥ 60岁的脓毒症患者(63例)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入院时的血栓弹力图MA值、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基础疾病、体质指数、实验室检测指标及相关治疗。根据研究对象28 d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MA、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及上述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探讨MA与各感染指标及年龄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MA、乳酸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3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主要感染来源为肺部及腹腔感染(79.4%、50/63),血培养阳性率为15.9%(10/63),病死率为66.7%(42/63)。生存组与死亡组的淋巴细胞计数、乳酸水平、MA值及ICU滞留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7、2.153、2.745、-3.574,均P<0.05),且MA与乳酸、SOFA评分以及生存结局均具有相关性(r=-0.498、-0.506、-0.35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酸及MA值为影响脓毒症患者生存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26、0.766,均P<0.05)。乳酸、MA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及95%CI分别为0.77(0.521~0.832)、0.58(0.574~0.730)、0.89(0.763~0.846)(均P<0.05)。结论MA联合动脉血乳酸的检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