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术后未闭的O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特发性黄斑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消毒空气填充而术后未闭的10例(10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4 d、10 d、3周的OCT图像特征。结果10例中,黄斑直径200~400 μm者1例,410~600 μm者4例,600 μm以上者5例。术前、术后4 d、10 d及3周黄斑孔最小径依次为(587.90±147.46)μm、(165.60±36.24)μm、(339.40±129.92)μm及(906.90±78.83)μm;基底径依次为(748.30±167.22)μm、(174.00±36.08)μm、(387.50±116.14)μm及(1 094.80±84.84)μm;高度依次为(641.00±28.99)μm、(233.80±82.61)μm、(325.30±27.92)μm及(674.70±32.04)μm。术后4 d、10 d及3周各参数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表现为接近愈合的黄斑的最小径和基底径重新拉长,边缘高度增高,视网膜内核层和(或)外核层的低反射空腔重新出现。结论特发性黄斑术后未闭合有逐渐增大增高的趋势,OCT有特征性表现。

  • 标签: 特征,孔,未闭合,黄斑,特发性 玻璃体切除术 剥除术,内界膜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原排液、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治疗黄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1组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黄斑性视网膜脱离30例(30只眼),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术中视网膜下液自原黄斑排出,联合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变化、裂孔闭合情况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黄斑闭合率为86.67%(26/30),视网膜复位率为90.00%(27/30)。术后1、3及6个月视力(BCVA,logMAR)逐渐改善至1.35±0.40、1.15±0.35及0.95±0.18(F=29.214,P<0.001)。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原排液、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治疗黄斑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较好,为黄斑性视网膜脱离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内填塞 玻璃体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椎间与超声引导下颈椎间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颈椎间治疗)与试验组(采用CT引导下颈椎间治疗),各44例,均于2019.5-2020.5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低于参照组(18.18%),试验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CSR患者应用CT引导下颈椎间治疗效果显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减轻疼痛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超声引导 颈椎间孔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经闭尿道中段吊带术后远期并发大腿根部内侧感染性肿物的案例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患者曾因压力性尿失禁行经闭尿道中段吊带术,9年后发现右侧大腿根部肿物,伴反复低热,查体可见右侧阴道前壁带状异物残端外露。行右侧大腿根部肿物切除术、阴道前壁吊带部分取出术。术后随访1年,尿控能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 并发症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重水保护下内界膜剥除及周按摩术治疗特发性黄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一组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者35例(37只眼),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重水保护下内界膜剥除及周按摩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裂孔闭合情况、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37只眼黄斑全部闭合。术后1、3及6个月视力(BCVA,logMAR)逐渐改善,由术前的1.02±0.32提高至0.73±0.19、0.59±0.18及0.50±0.18(F=79.690,P<0.001)。除1只眼短暂黄斑水肿,1只眼一过性高眼压外,余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重水保护下内界膜剥除及周按摩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术 基膜 内填塞 重水 按摩,孔周围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对腰椎神经根狭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镜治疗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8.4-2020.3内83例腰椎神经根狭窄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传统经椎间椎体间融合术)和观察组(43例,经皮椎间镜),观察临床效果及患者下肢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疼痛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6%,明显比对照组22.5%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经皮椎间镜治疗腰椎神经根狭窄效果显著且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并减少患者下肢疼痛。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神经根孔狭窄 临床效果 下肢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间镜治疗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有50例患者采用的是椎间镜摘除椎间盘髓核组织,成为实验组。有50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方法,成为对比组。最后把两组患者术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之后,腰腿痛缓解程度更加明显。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采用椎间镜治疗要比传统的开刀手术治疗效果好。

  • 标签: 椎间孔镜 传统腰椎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大型特发性黄斑两种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大型特发性黄斑(直径500~800 μm)82例(8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30例行内界膜剥除术,B组52例行内界膜剥除填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闭合率、视力及中心凹的OCT特征。结果术后B组黄斑的闭合率为92.3%(48/52),优于A组的83.3%(25/30)(χ2=9.210,P=0.001);术前A、B两组视力(BCVA,logMAR)分别为1.10±0.36及1.17±0.48;术后4 d为1.05±0.37及1.14±0.46,两组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心凹结构的OCT特征:A、B两组完整型分别为10眼和21眼,萎缩变薄型分别为8眼和24眼,缺失型分别为7眼和3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界膜填塞术可以提高大型特发性黄斑的闭合率,较好地恢复中心凹的解剖形态,但在术后视力方面未显示优势。

  • 标签: 孔,黄斑,特发性,大型 剥除,内界膜 填塞,内界膜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脊髓空洞症(SM)硬膜下的病变及枕大和Magendie疏通术(FMMD)治疗S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S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所见硬膜下病变及可能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因素,应用FMMD解除梗阻。观察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安全性。术后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颈椎评分,根据Tator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并复查颅颈交界区MRI评估脊髓空洞。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mJOA颈椎评分。结果术中观察发现,50例患者中,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占据枕大及覆盖Magendie44例(88%),两侧扁桃体间粘连18例(36%),扁桃体与脑干间粘连9例(18%),扁桃体发育不对称越过中线35例(70%),小脑后下动脉分支走行于Magendie11例(22%), Magendie表面假膜或瘢痕8例(16%),枕大池囊肿2例(4%),扁桃体与硬膜间粘连4例(8%)。50例患者中,仅1例(2%)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其他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5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3±0.9)个月(12~15个月)。至末次随访,50例患者复查MRI结果显示,脊髓空洞好转44例(88%)、稳定6例(12%);临床疗效好转44例(88%),稳定4例(8%),恶化2例(4%);mJOA颈椎评分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4.7±3.2)分和(12.9±3.1)分,配对t=2.83,P=0.03]。结论SM患者硬膜下存在多种病变,经FMMD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明显改善,且手术相关并发症少。

  • 标签: 脊髓空洞症 Arnold-Chiari畸形 病理学 治疗结果 枕大孔和Magendie孔疏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脊髓空洞症(SM)硬膜下的病变及枕大和Magendie疏通术(FMMD)治疗S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S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所见硬膜下病变及可能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因素,应用FMMD解除梗阻。观察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安全性。术后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颈椎评分,根据Tator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并复查颅颈交界区MRI评估脊髓空洞。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mJOA颈椎评分。结果术中观察发现,50例患者中,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占据枕大及覆盖Magendie44例(88%),两侧扁桃体间粘连18例(36%),扁桃体与脑干间粘连9例(18%),扁桃体发育不对称越过中线35例(70%),小脑后下动脉分支走行于Magendie11例(22%), Magendie表面假膜或瘢痕8例(16%),枕大池囊肿2例(4%),扁桃体与硬膜间粘连4例(8%)。50例患者中,仅1例(2%)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其他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5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3±0.9)个月(12~15个月)。至末次随访,50例患者复查MRI结果显示,脊髓空洞好转44例(88%)、稳定6例(12%);临床疗效好转44例(88%),稳定4例(8%),恶化2例(4%);mJOA颈椎评分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4.7±3.2)分和(12.9±3.1)分,配对t=2.83,P=0.03]。结论SM患者硬膜下存在多种病变,经FMMD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明显改善,且手术相关并发症少。

  • 标签: 脊髓空洞症 Arnold-Chiari畸形 病理学 治疗结果 枕大孔和Magendie孔疏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法与五法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给予三法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38例)和五组(给予五法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42例)。三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65.9±9.6)岁;五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65.5±12.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特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并发症(髂血管损伤、直肠损伤、闭神经损伤)、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肠瘘)发生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并发症、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11.2±2.5)d、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肠瘘1例)、术后复发1例与五组[(10.6±3.3)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复发2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法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具备和传统五法同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微创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腹腔镜 三孔法 五孔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特发性黄斑(IMH)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2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IMH 59例(61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4组,A组,25例(25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翻转填塞及C3F8填充;B组,12例(14只眼)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翻转填塞、C3F8填充及术中内滴入神经生长因子(NGF);C组,8例(8只眼)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翻转填塞、无菌空气填充;D组,14例(14只眼)PPV联合内界膜翻转遮盖于黄斑表面、无菌空气填充。所有患者均行视力及OCT等检查。随访6个月,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各组的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A组黄斑愈合率为96.00%(24/25),B组、C组、D组愈合率均为100.00%,各组视力均较术前提高。B组愈合形态、视力均优于A组(Z=-1.996,P=0.046;t=2.226,P=0.029);A组与C组之间愈合形态、视力及视力增加值均相近(Z=-1.003,P=0.316;t=1.507,P=0.142;t=1.028,P=0.312);C组与D组愈合率相同,愈合形态及视力相近(Z=-1.095,P=0.273;t=-0.693,P=0.500),C组视力增加值高于D组(t=-2.241,P=0.036)。结论IMH手术中辅助使用NGF有益于术后愈合及视力改善,术中玻璃体腔填充无菌空气与填充C3F8效果无明显差异,内界膜翻转填塞者术后视力恢复可能优于直接覆盖者。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术 基膜 内填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镜下椎间成形术(PELF)治疗腰椎间狭窄症(LFS)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与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因单侧LFS行PELF术患者26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PELF治疗。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术后12~17个月)时,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法评定疗效。分析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椎间盘高度指数、腰椎前凸角、椎体滑移百分率、腰椎冠状面Cobb角、椎间盘楔形角和椎间面积)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均降低(P均<0.05)。末次随访时,有效率为96.2%(25/26例)。术前、术后腰椎前凸角与VAS评分、ODI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术前椎体滑移百分率与VAS评分、ODI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腰椎前凸角较小,效果较差(β=-1.086, P=0.004)。结论PELF治疗LFS效果良好,术前腰椎前凸减少是影响效果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腰椎骨 椎间孔切开术 椎间孔狭窄 影像学参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视网膜脱离日间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眼科医院高度近视黄斑视网膜脱离435例(435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手术。患者按手术模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42例实施常规住院手术模式,研究组93例实施日间手术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总体满意度、术后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视网膜均复位、黄斑均闭合,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日间手术同住院手术效果一致,且住院时间短和诊疗费用少,医疗资源利用率和患者满意度较高,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及人性化的治疗模式。

  • 标签: 视网膜脱离,黄斑孔,高度近视 手术,日间 手术,住院 效果,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黄斑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各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特点。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山西省眼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单眼外伤性黄斑48例(48只眼)作为临床试验组,其对侧健眼48只眼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方式,将试验组分为药物治疗亚组15例(15只眼)和手术亚组33例(33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手术亚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和气体填充术。随访6个月,比较各组间治疗后视力、黄斑愈合情况,黄斑中心区的视网膜无血管区面积(CMAZ),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与密度(CBFD)。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黄斑中心区浅层的CMAZ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5,P=0.051),试验组黄斑中心区深层的CMAZ大于对照组(t=2.362,P=0.034);CBFA及CBFD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t=-1.235、-2.076,均P<0.001)。药物治疗后3个月,黄斑闭合者15只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者33只眼。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药物治疗亚组、手术亚组及对照组比较,黄斑浅层CMAZ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925、8.354,P=1.332、3.547);黄斑深层CMA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78、16.498,P=0.042、0.049);药物治疗亚组与手术亚组CBFA及CBF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465、42.336、19.372、39.497,均P<0.001);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CBFA、CBFD均与视力呈正相关(r=0.843、0.342,均P<0.05),对照组CBFA、CBFD均与视力无相关性(r=-0.029、-0.122,P=0.956、0.344)。结论视网膜深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缺血在外伤性黄斑的发生发展中存在一定作用,CBFA、CBFD与治疗后视力呈正相关。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术 基膜 内填塞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