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抑郁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重点关注隔辈家庭老年人抑郁情绪。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基线资料采用自编问卷进行收集,老年抑郁情绪筛查采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结果本次调查最终收集65岁及以上老年人7 673名,2 265名检出抑郁情绪(29.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孙辈照看方式、宗教信仰、地区、生活自理程度等15个因素影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抑郁情绪,其中孙辈照看方式中,相对于与子女共同照看,老年人独自照看是老年抑郁情绪的保护性因素[OR(95%CI)=0.613(0.499,0.755),P<0.01];相对于有宗教信仰,无宗教信仰是老年抑郁情绪的危险性因素[OR(95%CI)=1.281(1.102,1.488),P<0.01];个人收入水平中相对于收入≥4 000元,个人收入1 000~1 999元[OR(95%CI)=0.638(0.464,0.877),P<0.01]、2 000~2 999元[OR(95%CI)=0.567(0.432,0.744),P<0.01]、3 000~3 999元[OR(95%CI)=0.584(0.448,0.761),P<0.01]是老年抑郁情绪的保护性因素,保护水平随其收入增加而增加;职业中,相对于离退休,工人[OR(95%CI)=0.332(0.273,0.405),P<0.01]、农民[OR(95%CI)=0.391(0.296,0.516),P<0.01]、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OR(95%CI)=0.514(0.402,0.656),P<0.01]是老年抑郁情绪的保护性因素,影响水平有减弱趋势;农村[OR(95%CI)=0.686(0.586,0.804),P<0.01]、女性[12.086,OR(95%CI)=0.820(0.734,0.917),P<0.01]是老年抑郁情绪的危险性因素。结论河南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需灵活多变。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市、区)控制评价自查项目的省级质量评估情况,以保证各病区县(市、区)自查工作质量。方法在河南省抽取30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市、区)作为项目县(市、区),采取查阅与审核资料、现场调查与复核的方式,审核自查项目执行情况,调查病区村改水情况、水氟含量、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并进行自查项目省级质量评估分析。结果共调查30个县(市、区)的99个病区村,30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自查项目调查任务。共采集99份水样,有23个县(市、区)水氟的县(市、区)级自查和省级复核结果一致,占调查县(市、区)的76.67%;共调查8~12岁儿童5 815人,有18个县(市、区)氟斑牙检出率的县(市、区)级自查与省级复核结果一致,占调查县(市、区)的60.00%。结论河南省县(市、区)级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控制评价自查项目完成情况较好,大部分自查项目与省级复核结果一致,但部分县(市、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疾病诊断能力和实验室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驻马店市碘缺乏病状况,为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6-2020年,每年在驻马店市9个县(区)设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40名8 ~ 10岁非寄宿儿童(男、女各半),采集尿样及其家中食用盐盐样进行碘含量测定;每个乡镇/街道抽取20名孕妇,采集尿样及其家中食用盐盐样进行碘含量测定;选取儿童和孕妇调查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对儿童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按照国家和省"加强科学补碘工作"要求,进行生活饮用水碘含量测定。结果2016-2020年,共检测盐样13 500份,合格碘盐12 453份,非碘盐246份。儿童和孕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2.26%(8 303/9 000)、92.22%(4 150/4 500),非碘盐率分别为1.89%(170/9 000)、1.69%(76/4 500)。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08.91、179.02、222.85、203.50、230.50 μg/L;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2.01、153.26、178.72、196.82、178.75 μg/L;儿童甲状腺肿大(甲肿)率为1.63%(49/3 000),不同年龄段甲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47,P = 0.790),不同性别甲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1,P = 0.912)。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儿童为94.68%(11 916/12 585),孕妇为91.75%(4 537/4 945)。共检测1 572个行政村的27 664份水样,水碘中位数为12.90 μg/L,低碘村1 383个、适碘村173个、高碘村16个。结论河南省驻马店市儿童碘营养超适宜量,孕妇碘营养适宜,结合水碘监测结果,建议继续开展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巩固防治成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5-2020年河南省≤14岁儿童丙型肝炎(丙肝)疫情的时间序列特征,并通过有效的模型预测其流行情况。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005-2020年河南省报告的≤14岁儿童丙肝个案,季节特征的时间序列分析采用趋势分解法,以季节指数表示季节趋势的显著程度,按月变化的长期趋势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建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进行拟合。结果2005-2020年河南省共报告儿童丙肝病例5 355例,当年报告病例季节指数的极差值<1,季节特征不明显。以2012年为界限,2005-2011年当年报告病例数的按月变化长期趋势呈上升趋势(0.351例/月),2012-2020年呈下降趋势(-0.474例/月)。对当年报告病例数和现存儿童病例数2个指标分别建模拟合,ARIMA模型拟合的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较一致,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0.240、10.558,35.566、0.659和6.688、7.156。模型对现存儿童病例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结论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有助于了解河南省≤14岁儿童丙肝的流行特征,ARIMA模型用于河南省儿童丙肝的短期预测和动态分析,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河南省胸科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及其抑郁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并分析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与抑郁状况的相关性,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潜在剖面分析,进一步分析潜在剖析面与护理人员抑郁之间的关系。共发放问卷共264份,回收有效问卷252份。结果252名护理人员的内部满意度得分为(35.3±7.2)分,外部满意度得分为(24.2±6.1)分,总体满意度得分为(59.5±6.5)分;护理人员SDS评分为(16.2±2.8)分。护理人员在各维度的工作满意度得分与抑郁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护理人员的内部满意度得分与外部满意度呈正相关(P<0.05)。采用Mplus 7.0对剖面与抑郁的关系分析显示,抑郁症状得分类型-2[(26.2±0.7)分]>类型-3[(20.8±0.8)分]>类型-1[(14.3±0.5)分],所有剖析面均与抑郁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与抑郁呈负相关,即满意度越高,发生抑郁可能性越低。为了缓解护理人员的抑郁状况,应积极地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5—2020年河南省细菌性痢疾两次及以上发病病例的流行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细菌性痢疾报告病例(包括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主要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发病日期和诊断日期等,将同一病例两次发病时间间隔在15 d以上判定为两次发病。对2005—2020年河南省细菌性痢疾两次及以上发病患者的发病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ArcGIS软件绘制病例地区分布图。结果2005—2020年河南省累计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250 430例,累积发病率为228.66/10万。两次及以上发病病例共计2 342例;细菌性痢疾病例中两次及以上发病病例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趋势χ2=2 932.28,P<0.001);不同性别两次及以上发病病例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P=0.540);不同年龄组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40,P<0.001),60~69岁年龄组两次及以上发病的发生率较高(1.70%);病例发病时间间隔最短为16 d,最长为5 579 d,M(Q1,Q3)为428(237,843)d。与健康人群相比,有细菌性痢疾患病史的人群再次罹患细菌性痢疾的风险更高(RR:4.12,95%CI:3.95~4.29)。结论2005—2020年河南省两次及以上细菌性痢疾发病病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存在年龄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河南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中代谢健康肥胖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 194名河南省新安县≥18岁的农村常住居民于2007至2008年进行基线调查;随访调查于2013至2014年开展,共随访到17 265人。本研究为事后分析,根据研究目的最终共纳入11 864名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基线体质指数和代谢状况将研究对象分为代谢健康体重正常、代谢健康肥胖、代谢异常体重正常和代谢异常肥胖四组。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肥胖和代谢状态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54(46,61)岁,其中男性4 529人。经过平均6年的随访,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为7.16%。代谢健康体重正常、代谢健康肥胖、代谢异常体重正常和代谢异常肥胖组脑卒中的发病率分别为3.73%、4.61%、8.99%和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7.458,P<0.001)。控制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后,以代谢健康体重正常组为参照,代谢健康肥胖、代谢异常体重正常和代谢异常肥胖组脑卒中发病风险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与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1.52(1.10~2.12)、2.11(1.61~2.77)和2.78(2.18~3.55)。亚组分析表明,40~59岁人群中代谢健康肥胖表型显著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OR=2.12,95%CI:1.36~3.30)。结论代谢健康肥胖、代谢异常体重正常和代谢异常肥胖均是影响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021年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型别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河南省报告的529例AFP病例的粪便标本,对其进行病毒分离,其中NPEV阳性毒株进行VP1区域序列测定,使用MEGA5.1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遗传进化树。使用Excel2016和SPSS26软件对流行病学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52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共分离出30株NPEV,分离率为5.67%(30/529),其中A组和B组病毒各分离出15株,未分离出C组和D组病毒。A组包含6个血清型,以柯萨奇病毒A组(coxsackievirus A,CVA)2型和CVA6为主,B组包含3个血清型,以柯萨奇病毒B组(coxsackievirus B,CVB)3型为主。人群分布中,5岁以内的儿童NPEV的分离率最高,为76.67%(23/30),男女比例为1.51∶1。地区分布中,A组病毒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中部、南部和西南部,以CVA2和CVA4分布最为广泛,B组病毒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中部、北部和西南部,以CVB3为主。时间分布上全年除1~2月以外均能分离出NPEV,整体呈现春夏季高发,秋冬季低发的流行特征,其中A组病毒高峰期在5月份,B组病毒高峰期在6~7月。结论2021年河南省分离的NPEV以B组CVB3为主要血清型,NPEV的病原谱以及地区分布相比2018—2019年发生了显著变化,后期应当密切关注当前NPEV的流行趋势,为AFP的诊断、监测以及维持河南省无脊髓灰质炎的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HIV感染者/AIDS病例(HIV/AIDS)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因素。方法在河南省采取方便抽样方法抽取122例抗病毒治疗和未抗病毒治疗的病例,采集全血和粪便标本。提取粪便样本的基因组DNA,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高通量测序系统对16S rRNA的V3~V4高变区域进行测序。主要在菌群的属水平进行分析,选取丰度最高的30个属作为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衡量指标。使用冗余分析和Envfit函数对群落结构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完成了122例病例的16S rRNA测序和分析,其基本情况为:平均BMI为(23.62±2.78)kg/m2,年龄(47±13)岁,男性占66.39%(81/122),以异性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51.64%,63/122),有36例(29.51%,36/122)病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在122例总人群病例样本中,前5位优势菌属是Prevotella、Roseburia、Megamonas、Bacteroides和Faecalibacterium。在86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例样本中,前5位优势菌属是Prevotella、Megamonas、Bacteroides、Roseburia和Faecalibacterium。在36例未抗病毒治疗病例样本中,前5位优势菌属是Prevotella、Faecalibacterium、Roseburia、Bacteroides和Megamonas。在总人群中,抗病毒治疗(P<0.001)是群落结构最显著的相关因素。其他显著因素有:确诊时间(P=0.009)、病毒载量(P=0.022)和HCV抗体(P=0.018)。抗病毒治疗与Megamonas呈正相关,与Prevotella、Roseburia和Faecalibacterium呈负相关,而确诊时间、病毒载量和HCV抗体 3个因素则与Prevotella、Roseburia和Faecalibacterium呈正相关,与Megamonas呈负相关。在未抗病毒治疗人群中,确诊时间(P=0.003)是与群落结构显著相关的因素。确诊时间与Roseburia、Faecalibacterium、Megamonas和Prevotella呈正相关,与Bacteroides呈负相关。结论抗病毒治疗和确诊时间是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相关的因素,并且对多个高丰度菌属有着重要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2021年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2)Delta变异株肺炎流行病学及分子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ese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反馈测序结果,挑选2021年河南入境和本土病例为SARS-CoV-2 Delta变异株肺炎患者111例,从大疫情网上获得患者基本信息,对年龄、性别、是否接种疫苗、接种剂次、RT-qPCR检测ORF1ab基因和N基因Ct值在不同性别及不同症状病例间有无差异、患者临床分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测序结果核苷酸及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 S)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总结规律。结果111个病例在不同年龄组间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7,P=0.529)。不同疫苗接种史人群中的病例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74,P=0.209)。SARS-CoV-2核酸阳性标本中,大部分标本Ct值分布在较低区间,病毒载量较高。ORF1ab基因Ct值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6,P=0.439),在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普通、重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7,P=0.039) 。N基因Ct值在不同性别及不同症状病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本研究的111例患者主要通过密接筛查和全员核酸筛查发现,两者共占总体的62.2%(69例)。测序长度覆盖度基本都大于99%(占90.1%,100/111),核苷酸突变位点总数多为46~50个(86.4%,89/103),S蛋白突变位点总数多为12个(82.5%,85/103)。103株Delta变异株均含有T19R、R158G、L452R、T478K、D614G、P681R、D950N、E156del、F157del这9个突变位点,突变率为100%。结论2021年河南省SARS-CoV-2 Delta变异株对人群普遍易感;病毒载量高,ORF1ab基因载量增高会加重临床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9年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型别及分布情况。方法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AFP病例513例,每例病例采集双份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NPEV阳性毒株进行VP1基因扩增和测序鉴定,序列的比对以及遗传进化树的构建通过MEGA5.1软件完成。使用Excel 2016和SPSS19软件对NPEV阳性毒株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513例AFP病例中共分离出39株NPEV,分离率为7.60%(39/513),其中18株为A组病毒,21株为B组病毒,A组和B组病毒均包含7个血清型,未分离到C组和D组病毒。A组中以柯萨奇A组病毒(coxsackievirus A,CVA)4型和CVA16为主,B组中以埃可病毒(echovirus,Echo)11型为主。NPEV阳性毒株之间的核苷酸一致性为67.4%~100.0%,与原型毒株核苷酸一致性为71.4%~85.6%。NPEV主要集中在7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当中,分离率为84.62%(33/39),男女性别比为2.07∶1,分离率在不同年龄组之间以及不同性别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病毒中CVA2、CVA4和CVA16分布比较广泛,B组病毒中Echo3、Echo11和Echo30分布比较广泛。时间上除1月份以外,全年均能分离出NPEV,其中A组病毒主要发生在4~7月,分离数占到全年的66.67%(12/18),B组病毒主要发生在9月,分离数占到全年的28.57%(6/21)。结论2019年河南省分离的NPEV以B组Echo11为主要血清型,病原谱、地区分布以及不同年龄NPEV的分离率相比2018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要加强监测,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控,有效减少AFP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18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分布特点及就诊情况。方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在河南省30个县(市、区)开展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及以上城乡常住居民10 800人,利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按照评分分为高危、中危、低危3组,由精神科医师采用ICD-10对全部高危人群、随机抽取的40%中危人群及10%低危人群进行相应疾病诊断,并根据3个风险组中诊断抑郁症及焦虑障碍12个月患病人数,计算样本的调整患病率、标化患病率及两类患病率的95%CI。两类精神障碍患病率的分布比较采用χ²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完成调查10 057人,抑郁症患者229例,标化后12个月患病率为1.96%(95%CI=1.51%~2.32%);焦虑障碍患者412例,标化后12个月患病率为3.90%(95%CI=3.57%~4.23%)。农村、≥60岁、受教育程度较低、个人月收入较低、不经常锻炼、有慢性病、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不具备心理健康素养者患病率较高。抑郁症患者、焦虑障碍患者就诊率分别为32.8%(75/229)和25.5%(105/412),未就诊的主要原因为不知道是一种病和觉得问题不大。结论河南省城乡居民抑郁症和焦虑障碍患病率较全国及其他省略低,患病率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中差异较大,就诊率和治疗率仍然偏低。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河南省漯河市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病例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基因特征。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SARI病例中鉴定的HAdV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后,扩增并测定其Hexon基因的Loop2区域,初步鉴定病毒分离株型别。然后根据初筛结果,分别使用HAdV各型特异性引物扩增病毒株3个靶基因(Penton base、Hexon和Fiber)的序列全长,并与各型原型株以及国内外相应型别代表株进行系统发育和序列同源性分析,以确定HAdV病毒株型别并了解其基因特征。结果从河南省漯河市783份SARI病例中鉴定的27份HAdV阳性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获得18株病毒分离株,分子分型结果显示,这些毒株分属于B亚属(HAdV-3、HAdV-7和HAdV-55)、C亚属(HAdV-1、P1H2F2、Px1/Ps3H5F5、P89H5F5和HAdV-6)和E亚属(HAdV-4)。其中C亚属HAdV-1分离阳性率最高(33.3%),其次为B亚属HAdV-3(22.2%)和C亚属P1H2F2(11.1%)。本研究4种HAdV病毒株(HAdV-3、HAdV-4、HAdV-7和HAdV-55)基因组序列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显著的保守性和稳定性特点,而HAdV-C鉴定了3种基因重组模式(P1H2F2、Px1/Ps3H5F5和P89H5F5),其潜在的公共卫生意义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结论2017—2019年河南省漯河市SARI病例HAdV感染主要以C亚属为主,其次为B亚属和E亚属,该数据为当地腺病毒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2002—2020年接受抗病毒治疗(ART)10年及以上≥15岁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HIV/AIDS)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河南省200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数据,对最终符合纳入标准(住址为河南省;接受ART治疗满10年时仍存活;有完整的基线和随访信息者,如人口学特征、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的20 256例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 256例研究对象共计随访82 738.2人年,平均随访4.1人年;男女比例为1∶1.06;接受ART治疗10年时年龄为(51.2±8.7)岁;感染途径以血液传播(85.5%)为主;已婚者占71.2%;88.5%研究对象在村/乡级治疗机构接受治疗。共计死亡2 030例(10.0%),其中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1 897例(93.5%),病死率为9.4%(1 897/20 256)。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主要结果显示,与起始年龄25~39岁组患者相比,40~54岁、55~69岁、≥70岁年龄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HR(95%CI)值分别为1.57(1.19~2.08)、3.78(2.86~4.99)和6.17(4.33~8.79);与起始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组相比,200~349个/μl组和<200个/μl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HR(95%CI)值分别为1.81(1.61~2.04)和3.64(3.20~4.15);与起始病毒载量结果<1 000拷贝/ml患者相比,≥1 000拷贝/ml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HR(95%CI)值为1.73(1.52~1.97);与接受一线ART方案患者相比,接受二线ART方案患者的死亡风险较低,HR(95%CI)值为0.12(0.11~0.14)。结论2002—2020年河南省接受ART治疗10年以上HIV/AIDS生存率较高;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均为HIV/AIDS生存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关于电离辐射是否可诱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目前的研究结果尚未获得一致结论。笔者报道了河南"4.26"60Co源辐射事故中1例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受照后第13年患NHL的病例,结合患者的受照史、病史特点、诊断及国际多项大型研究,从流行病学资料和影响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患者"天"患非霍奇金淋巴瘤与电离辐射的关系,为电离辐射致NHL提供辐射流行病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地区β-地中海贫血患者和基因携带者的基因类型与血液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1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β-地中海贫血患者或基因携带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基因检测结果。结果83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或基因携带者中,女性46例,男性37例,年龄生后5个月至83岁,平均年龄(27.37±14.71)岁。共检出13种β-地中海贫血等位基因共计86个,前3位分别为IVS-Ⅱ-654(C>T)(33.72%)、CD41-42(-TTCT)(26.74%)、CD17(A>T)(18.60%),包括5种罕见基因:CD8-9(+G)、IVS-Ⅱ-1(G>A)、CD42(T>G)、Initiation codon ATG>AGG和Initiation codon ATG>ACG。其中,HBB:c.128T>G(CD42 T>G)为国内首次检出的突变类型。13种β-地中海贫血等位基因共组成15种基因型,包括12种单纯杂合子( 80例,占96.40%) 、2种复合杂合子(2例,占2.40%) 、1种纯合子(1例,占1.20%)。血液学主要表现为轻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以及HbA2增高。与β+/βN基因型携带者相比,β0/βN基因型携带者的MCV、MCH明显降低,HbA2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地中海贫血在河南地区并不少见,其特点与高发地区不同,需引起足够重视。HBB:c.128T>G(CD42 T>G)丰富了中国人群的β-地中海贫血突变谱。本研究为河南省β-地中海贫血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服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