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特点,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白癜风发病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2017年4-12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收集30例白癜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粪便标本,通过Roche/45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16S rRNA V3区进行定性分析;用宏基因组学对5例白癜风患者粪便及5例健康对照者粪便进行分析,明确其潜在调控通路。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白癜风患者粪便中细菌物种相似,但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富集明显减少(P<0.05);在门水平上,变形杆菌和梭杆菌丰度明显降低;在属水平上,7个种属(拟杆菌、大肠杆菌志贺菌、罗氏囊菌、相炭疽杆菌、梭杆菌、柔膜细菌-RF9、普氏菌-7)丰度明显降低(P<0.05),4个种属(瘤胃球菌-1、瘤胃球菌科UCG、毛螺菌科、链球菌)明显增加(P<0.05);链球菌属及相炭疽杆菌在白癜风患者表达差异尤为明显,前者增加10.8倍,后者减少6.517倍。通过构建一个基于11个白癜风相关属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的随机森林模型,显示该判别模型在ROC中AUC为0.89;宏基因组分析显示,白癜风相关菌群失调主要与免疫相关通路(如WNT通路、Notch通路等)、能量代谢、线粒体功能、氨基酸代谢(如苯丙氨酸代谢)通路相关。结论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健康对照存在明显差异,其菌群失调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发展,补充益生菌可能有益于白癜风治疗。
简介:摘要:以广西梧州动物研究所黑叶猴为研究对象,在微观水平上,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黑叶猴粪便肠道菌群的DNA进行定量检测;宏观水平上,在掌握灵长类肠道菌群的类型并配制相应选择培养基的基础上,对黑叶猴粪便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纯化,最终通过对各培养基的菌群染色鉴定,分析得出黑叶猴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分布,探讨黑叶猴肠道共生菌群与能够消化纤维素、取食植物的有毒部分这一独特生态位之间的联系。整个实验结果能够解释实验过程出现的各种实验现象,说明了黑叶猴肠道微生物是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黑叶猴肠道微生物大致属于以下四个属: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疣微菌属(Verrucomicrobiota)、变形菌属(Proteobacteria)、厚壁菌属(Firmicutes)。并且各属中的各物种表明黑叶猴肠道微生物有致病菌和调节肠道功能的菌落。说明黑叶猴肠道内的菌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肠道系统,从而维持了机体的健康。其中中黑叶猴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群是在纤维物质消化中起主要作用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