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驱动压导向个体化PEEP通气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中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70例,年龄60~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25 kg/m2,LVEF>5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5):常规PEEP通气组(P组)和驱动压导向个体化PEEP通气组(D组)。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设置VT 7 ml/kg,吸入氧浓度60%,吸呼比1∶2,吸气末暂停时间为10%。P组于气腹建立5 min时给予5 cmH2O PEEP进行通气,直至手术结束。D组于气腹建立5 min时行驱动压导向的个体化PEEP滴定,并以滴定的个体化PEEP维持通气,直至气腹关闭;气腹关闭后,D组重新行驱动压导向的个体化PEEP滴定,并以重新滴定的PEEP维持通气,直至手术结束。分别于气腹前(T0)、气腹建立5 min(T1)、PEEP通气5 min(T2)、PEEP通气30 min(T3)和气腹结束5 min(T4)时记录MAP,并采用经食道超声测量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二尖瓣和三尖瓣瓣口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峰)、二尖瓣和三尖瓣瓣环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和收缩期峰值速度(S′),计算心肌做功指数(MPI)和E/e′。结果与P组比较,D组T2和T3时MAP、LVEF、二尖瓣瓣环S′、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三尖瓣瓣环S′和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降低,左心室MPI、二尖瓣E/e′、右心室MPI和三尖瓣E/e′升高(P<0.05)。结论驱动压导向个体化PEEP通气可降低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气腹期间心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孔腹腔镜与4孔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及中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湖北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两孔或4孔法的13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68例行两孔腹腔镜手术患者入两孔组,70例行4孔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入4孔组。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中转手术以及出现严重术中并发症者,术后环周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清扫数目、系膜完整性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四孔组比较,两孔组腹部切口总长度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早,术后住院时间较少,术后疼痛更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四孔腹腔镜手术相比,两孔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及中高位直肠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的优势,并且能够达到同样的手术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驱动压(ΔP)滴定PEEP对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RARP)老年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RARP患者46例,年龄65~80岁,BMI 19~28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加泰罗尼亚外科患者呼吸风险评估为中高风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ΔP滴定组(D组)(n=23)。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后采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模式,C组术中采用5 cmH2O的固定PEEP;D组分别在机控呼吸后、建立Trendelenburg体位及气腹后滴定最适PEEP,首次滴定从4 cmH2O为起始,每隔4 min增加1 cmH2O,直到ΔP达到最小值或PEEP增加至12 cmH2O,第2次滴定在首次滴定的最适PEEP基础上按上述方法递增。D组分别于首次PEEP滴定完成后4 min(T1,C组在固定PEEP机械通气后4 min)、建立Trendelenburg体位后2 h(T2)、气管拔管后1 min(T3)和术后2 h(T4)时测定血清肺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D(SP-D)、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可溶性受体(sRAGE)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浓度;评估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的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2组T2~4时血清CC16、SP-D、sRAGE和sICAM-1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T2~4时血清CC16、SP-D、sRAGE和sICAM-1浓度降低(P<0.05),术后7 d内PPC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ΔP滴定PEEP可减轻RARP老年患者肺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研究D101大孔树脂纯化甘草酸的工艺。方法:从单因素(样品溶解乙醇浓度、上样浓度、上样体积、上样量、吸附时间、解析液乙醇浓度、乙醇用量、解吸附时间)方面考察纯化甘草酸的树脂、最佳条件。结果:选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作为填充材料分离纯化甘草酸,用20 %乙醇溶解粗品,上样浓度2 mg·ml-1,上样体积1 BV,上样液pH=5,解吸液为70 %乙醇,解吸液用量为5 BV,吸附时间为1.5 h,解吸附时间为2h。通过得到的最佳单因素,进行工艺组合确定最佳工艺下甘草酸转化率和含量。结论:在以上条件下甘草酸的吸附率为69.03 %,解吸率为91.76 %,转化率为79.21 %,纯度为36.45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按需成型5级法在椎间孔镜侧方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3月-2020年3月,采用椎间孔镜侧方入路共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34例(采用椎间孔入路,均为单节段手术),男312例,女222例;年龄26~74岁,平均38.2岁,均为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无腰椎不稳或滑脱,有明确手术适应证,均行椎间孔镜侧方入路手术。根据术中椎间孔成型情况和术后复查CT判断成型的范围分为0~4级。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 d内复查CT,根据以上级别标准分析成型范围和术中情况成型是否相符,并统计各级成型例数及占比;分析椎间隙高度、椎间盘突出位置、椎间孔大小、关节突距离、椎间盘钙化范围、减压节段、腰椎管狭窄程度等相关因素对椎间孔成型的影响。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个月与术前ODI评分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减弱2例,保守治疗1个月后恢复,硬膜囊损伤3例,未出现不适症状,术后遗留残余症状11例,保守治疗1个月基本缓解。0~1级成型大多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旁中央型)患者,0级成型平均年龄27.5岁,1级成型平均年龄28.3岁,节段为L2~L5;2级成型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37.5岁,节段为L2~S1;3~4级成型患者大多数为腰椎间盘突出(脱垂游离型)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级成型平均年龄40.6岁,4级成型平均年龄57.3岁,节段为L2~S1。0~1级成型:椎间孔大,椎间隙高度好(和邻近正常间隙比较),关节突无明显内聚,单纯平间隙突出间盘并偏一侧,无明显脱垂游离,无明显钙化,单纯极外侧间盘突出3~4区,根据术中情况有变为2级可能。2级成型:椎间孔稍小,椎间隙高度变小(和邻近正常间隙比较),关节突有轻度内聚,以及L5、S1间隙,单纯间盘突出,并偏一侧,减压无需过中线,根据术中情况有变为3级或4级成型可能。3级成型:椎间孔小,椎间隙窄(和邻近正常间隙比较),关节突内聚,局部增生明显,椎间盘钙化,椎体后缘离断,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垂游离等,根据术中情况有变4级可能。4级成型:基本和3级成型相同,主要需要背侧减压,并需要过中线,余基本同3级,3级成型后,术中根据需要减压情况镜下逐步变4级成型。结论①椎间孔镜侧方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以根据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大小、关节突有无内聚、突出间盘的情况及有无钙化、椎管狭窄的程度等因素去因需按级成型,更好的保留关节突关节,更好的体现微创的优势;②L2~L5节段旁中央突出都有可能选择0~1级成型完成手术,L5、S1间隙至少需要2级以上成型,间盘钙化需要2级以上成型,腰椎管狭窄症需要3~4级成型;③低级别成型患者年龄较高级别成型的年龄较轻,表明年龄小的患者退变较轻,骨性结构基本正常,多选择低级别成型就可以很好的完成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