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液体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监测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临床广泛应用。神经外科临床上对重型颅脑损伤液体疗法的概念和具体方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液体疗法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颅脑损伤患者液体治疗中主要液体的选择上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输液液体温度对患者输液体验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相关假设。实验结果显示,输液液体温度与患者的输液体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温度的调节能够显著影响患者的舒适感和治疗体验。在实验组中,通过控制输液液体的温度,发现温度适宜的组别患者舒适感较高,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明显减少,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改善。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为临床输液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意义,强调了在输液过程中合理调节液体温度的重要性,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肝移植患者液体管理期间开展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肝移植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处理方案的差异分组为观察组(15例)以及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容量相关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移植患者的液体管理中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简介:[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病人液体复苏时输注加温液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病人设为对照组,2014年10月─2015年9月的60例病人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液体复苏全程输入常温液体,试验组液体复苏全程输入加温至36℃的液体,比较两组病人复苏前后核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尿量、氧合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复苏过程中,所有病人均出现核体温下降伴凝血功能障碍,但试验组核体温高于对照组,四项凝血指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病人实施液体复苏目标治疗后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复苏过程中输注加温液体可能会改善病人的核体温及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液体超负荷(fluind overload,FO)常见于PICU,且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升高有关。目前尚不清楚FO是疾病严重度和强化支持需求的替代标志物,医源性可纠正风险因子,还是少尿征象。造成FO的各种液体摄入比例及其识别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旨在描述:(1)PICU液体暴露的类型和液量;(2)明确临床医生FO识别情况。场所一家四级医院内不包含CCU的PICU。对象入院>24 h患儿。设计28 d以上的前瞻性观察研究。干预措施于入院第1天和第3天收集液体暴露(fluidexporsure,FE)量和类型数据—复苏剂量,血液制品,肠内摄入,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TPN)或可按患儿入院体表面积调整液体(静脉液体和药物)。回顾入院3 d FO>15%患者的相关记录,以评估临床医生对FO的识别情况。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第1天中位FE为2 318(1 831~3 037)ml/m2[可修改液体1 646(1 296~2 086)ml/m2]。47例患者(46%)快速输注大剂量液体,16例患者(16%)输注血液制品。第3天中位FE为2 233(1 904~2 556)ml/m2[可调整液体750(375~1 816)ml/m2]。在54例患者中,1例(1.9%)快速输注大剂量液体1次,2例(3.7%)输注血液制品。本文队列中,47/54(87%)患者入院第3天FE>1 600 ml/m2。30% FO>15%患者未被临床医生识别。结论虽然复苏液体对第1天FE的作用高于第3天,第3天FE经常超过维持需求。PICU医师并非总能识别液体超负荷。需要进一步研究可调整FE与FO之间的关联,并探索医疗实践改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