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移位,分析治疗效果,为类似治疗提供启示与借鉴。方法选取2017年7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的患者5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每组患者的前牙移位颗数各116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移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现有78颗牙齿松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达67.24%,远高于对照组的32.76%。此外,观察组的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等也得到明显改善,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正畸能较好的治疗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移位,有利于明显改善牙周病引起的前牙位移,纠正牙齿松动,改善牙齿咬合功能,提升患者口腔美观度,因而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疗效。方法自我院随机选取46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选取时间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抽签法分组,对照组23例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23例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口腔正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明显更佳,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组间数据包括治疗后12月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牙槽骨高度、出血指数以及探诊出血率、牙齿松动度、TNF-α、IL-6、IL-2。结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疗效较为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牙槽骨高度、出血指数以及探诊出血率、牙齿松动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胃肠外科术后容易出现肠道屏障受损,身体免疫系统被破坏,进而引发高烧、呕吐等病状,本文主要研究胃肠外科手术与细菌移位、以及肠道粘膜屏障、并发症感染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主要选择120例患者,其中60例观察组,分别在术前2h和术后2、24、48h采集外周血,进行全血细菌DNA、血D-乳酸等监测。观察指标为体温大于38°C或小于36°C,心率大于90每分钟等可判定SIRS感染,说明胃肠外科手术后感染症并发。在观察中可以发现,术后的血浆D-乳酸在2小时后开始升高,但是在24小时之后不会在升高,可判定24小时为其最高峰值。不仅如此,PCR阳性的患者外周血血浆D-乳酸浓度也(P<0.01),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表1)。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全部患者均实施正畸修复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炎袋深度、前牙覆盖、前牙间压槽骨高度、颌凸角、下颌平面角和面角、Y轴角。结果治疗后患者牙周炎袋深度、前牙覆盖、前牙间压槽骨高度和治疗前进行对比,患者牙周炎袋平均深度为(3.26±0.68)mm、前牙覆盖为(2.56±0.65)mm,发现有明显的改善(p<0.05),同时患者治疗前后颌凸角、下颌平面角和面角、Y轴角经过治疗分别为(9.6±3.6)、(29.56±6.3)、(63.25±3.7),和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面角为(83.24±5.9),和治疗前进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畸修复治疗方式对患者牙周炎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防止PICC留置期间尖端移位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再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PICC置管74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PICC留置期间管道尖端移位下降率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PICC留置期间尖端移位下降率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结论PICC留置期间实行全程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导管尖端移位发生率,提高PICC留置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1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81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牙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牙齿松动情况、牙周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及口腔功能。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牙齿松动度和牙周相关指标都更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口腔功能Wheeler量表评分都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牙齿美观度,在前牙移位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的5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来分析研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颌深度、牙周出血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一年后对患者牙周病情况进行复查。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前牙覆颌深度和牙周出血指数优于治疗前,此次的正畸治疗成功率是100%,一年后的复查表明,患者没有恶化情况出现,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使用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安全、有效的牙周病情改善,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的效果。方法我院对5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治疗前后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颌深度、牙周出血指数等指标进行观察,评价一年后复查时的牙周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得到了矫正,成功率是100%。治疗前后患者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前牙覆颌深度和牙周出血指数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牙槽骨高度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一年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其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前牙覆颌深度和牙周出血指数和治疗前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患者的牙槽骨高度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使用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患者牙周不良体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卵巢移位术对年轻宫颈癌患者卵巢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56例行卵巢移位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44例未接受放射治疗。监测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其血清中FSH(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的变化。结果未接受放疗的患者移位的卵巢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接受放疗的患者,放疗后3、6个月血清激素水平与放疗前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但放疗结束后半年大部分卵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卵巢移位术可保留年轻的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术后放疗仍可直接影响卵巢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在接受基础治纠正牙周病后进行口腔正畸,调查患者正畸前后的状况,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后牙周袋深度为(2.81±0.32)mm,前牙覆盖高度为(2.09±0.41)mm,明显少于治疗前,治疗前患者牙周出血指数为(19.4±5.1)%,明显少于治疗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满意的34例,不满意的6例,满意度为85.00%。结论口腔正畸能够改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牙齿的美观度,纠正患者牙齿畸形,降低患者牙周袋深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将28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患者均来自我院,研究时间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畸修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长度、牙槽骨深度以及探诊出血率指数。结论正畸修复治疗后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长度以及探诊出血率指数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牙槽骨深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探诊出血率,改善患者的牙齿咀嚼功能,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