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痹证”是中医学中一类疾病的统称,在现代医学中,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密切相关。《皇帝内经》提出了三邪致痹说,历代医家都有研究,清代医学界在继承、总结、发展中医理论上有较大的贡献,对于痹的病因病机认识较全面,其中秉承湿热致痹理论的医家较多。喻昌、李中梓、何梦瑶、沈金鳌、张璐、顾靖远、陈士铎、王清任等对湿热致痹论述并不全面,但也有部分独到的见解,叶桂对湿热在痹病中的作用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继承与发扬《金匮》“经热则痹”观点,明确指出了湿热痹与风寒湿痹病因、病机差异。吴鞠通论痹尤重视湿热痹,其在总结前人基础上,基于实践,提出了较系统的学术观点。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血清代谢指纹采集方法筛选肺癌相关差异调控代谢物,为肺癌诊断提供候选标志物。方法在上海长海医院开展队列入组工作,共纳入2021年1月27日至6月4日的228例受试者,其中包括初诊确认肺癌患者97例和健康体检人群131名。根据标准流程采集入组队列血清样本,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将入组队列分为训练集和完全独立的验证集。采用纳米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对血清样品进行代谢指纹图谱采集。对训练集样本年龄、性别进行质量控制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基于血清代谢指纹图谱的诊断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分类效能。结果通过新型纳米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可在1 min内完成血清样品的代谢指纹提取,过程仅需消耗1 μl原始血清。针对训练集,基于此构建的分类器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5%CI 0.87~0.97),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89%。在独立验证队列中,AUC为0.96(95%CI 0.90~1.00),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94%,没有表现出性能损失。确定了由5个代谢物组成的标志物组合,展示了肺癌患者的独特代谢模式。结论本研究结合血清代谢指纹图谱和机器学习建立了肺癌的诊断模型,用于区分肺癌患者以及健康对照,可用于临床的体外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瓦斯爆炸致大鼠复合伤的血清代谢组学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于2018年4月,应用煤矿瓦斯爆炸大型巷道实验和爆炸测试系统模拟瓦斯爆炸实验。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参与爆炸)、近距离(40 m)组、中距离(160 m)组和远距离(240 m)组,每组8只。爆炸后,分别检测不同组大鼠2 h呼吸功能和48 h神经行为变化;48 h后麻醉处死大鼠,分离大鼠血清以及肺脏、肝脏等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肺脏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Orbitrap Elite/MS)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血清样本,主成分分析评价组间代谢谱差异,筛选并鉴定差异性代谢物,分析代谢通路。结果爆炸2 h后,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爆炸组大鼠的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最大吸气流量、最大呼气流量和1/2潮气量呼气流量明显减低(P<0.05),呼吸间歇、吸气时间和2/3潮气量所需时间明显增加(P<0.05);而爆炸48 h后,40 m组、160 m组大鼠神经行为指标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运动距离明显减少(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各爆炸组大鼠肺脏组织和肝脏组织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有炎性细胞浸润,有出血和水肿等表现。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组间代谢谱差异明显,血清样本中共鉴定出乌头酸、柠檬酸、烟酰胺、丙酮酸等18个差异代谢物,涉及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等12条主要代谢通路。结论瓦斯爆炸可导致大鼠多脏器系统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烟酸和烟酰胺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TCA循环等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超重代谢综合征(MS)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代谢差异特征,分析代谢物差异和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4—8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就诊的超重MS患者36例(MS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43例(对照组),收集血清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两组入选者血清样本代谢物的差异。采用皮尔森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其相关代谢指标。结果MS组与对照组比较,体质指数(26.9±2.0)kg/m2比(21.7±1.4)kg/m2、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老年超重MS组患者与对照组存在65种代谢差异物,这些差异物分别富集在21条通路。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腰围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最多,其次是体质指数,相关的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甘露糖、来苏糖、葡萄糖等单糖、亚麻酸及衍生物和焦谷氨酸等。结论老年超重MS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存在多种类代谢差异物,这些代谢物与涉及超重的临床指标体质指数、腰围等相关性较高,亦包含单糖、亚麻酸衍生物和氨基酸。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国汉族健康人群血清代谢组参照谱,探讨代谢组特征在不同地域、性别、年龄间的差异。方法基于国民健康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数据和生物样品,纳入7个省份的1 039名男性和1 032名女性汉族健康成年人(≥30岁)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UPLC-MS)方法检测血清代谢组,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比较不同地域、性别、年龄组间代谢组的差异。结果不同地域、性别、年龄人群血清代谢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共筛选并鉴定出地域差异性代谢物114种,其中参与人体代谢通路的53种,以肽类(20种)和甘油磷脂代谢相关(14种)代谢物为主。共鉴定出性别差异性代谢物59种,其中可替宁在7个省份不同性别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在陕西和海南的研究对象中发现不同年龄间代谢组的差异,共鉴定出差异性代谢物22种。结论血清代谢组受不同地域、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因此在利用代谢组学进行疾病诊断和筛选生物标志物时,不同研究不能采用同一参照,应遵循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入选标准,针对地域、性别、年龄和检测批次等因素选择差异性参照。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比不同证型糖尿病高危足受试者的血清代谢谱,并探讨其代谢规律。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4-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糖尿病高危足131例受试者经辨证分为寒凝瘀阻证(44例)、热毒伤阴证(54例)、气血两虚证(33例),另选取体检中心32位健康人血样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检测血清尿素、L-亮氨酸、天冬氨酸、9H-嘌呤、D-葡萄糖、D-吡喃葡萄糖、β-1-半乳糖吡喃糖苷、血清丁酸、苯、咪唑并[1,2-a]吡啶、β-D-葡萄糖醛糖含量,采用多维数据处理方法对血清代谢物轮廓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高危足组血清尿素[(2.41±1.57)×105比(3.32±2.10)×105]、L-亮氨酸[(4.94±3.15)×105比(6.39±3.57)×105]、天冬氨酸[(3.94±4.48)×105比(9.62±6.93)×105]、9H-嘌呤[(1.74±1.95)×105比(3.34±2.23)×105]含量降低(P<0.05或P<0.01),D-葡萄糖[(3.72±1.71)×105比(2.21±1.32)×105]、D-吡喃葡萄糖[(3.32±2.10)×105比(1.35±1.43)×105]含量升高(P<0.01),涉及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糖代谢。糖尿病高危足寒凝瘀阻证受试者L-络氨酸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热毒伤阴证受试者尿素、嘌呤、亮氨酸、天冬氨酸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气血两虚证受试者嘌呤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寒凝瘀阻证受试者血清丁酸、β-1-半乳糖吡喃糖苷水平高于热毒伤阴证,热毒伤阴证受试者血清尿素水平高于寒凝瘀阻证、气血两虚证(P<0.01)。结论糖尿病高危足不同证型受试者的血清代谢物存在一定差异,可从体内代谢物角度反映不同证型糖尿病高危足的代谢规律。
简介:[摘要] 目的:系统研究结晶肾损伤小鼠血液中代谢物的变化,以揭示草酸钙结晶形成中代谢异常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雄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乙醛酸盐一天组、乙醛酸盐五天组,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测定血清代谢物的变化,结合 SIMCA-P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肾组织出现明显的钙盐沉积;从血清中筛选出肌醇、脯氨酸、蛋氨酸、酪氨酸、次黄嘌呤、黄嘌呤、肌苷、马尿酸、尿酸等45个差异代谢物。结论: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中长链脂肪酸代谢、长链脂肪酰卡尼丁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牛磺酸代谢,以揭示疾病的代谢异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