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次大深度氦氧潜水对潜水员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防险救生二支队15、5及6名男性潜水员分别参加80 m、100 m和120 m氦氧潜水,在潜水前、潜水结束后即刻及潜水结束后24 h检测肺功能指标。结果80 m氦氧潜水后即刻,潜水员的第1秒时间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0/FVC)、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MEF25%)低于潜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m和120 m氦氧潜水后即刻,潜水员的FEV1.0、FEV1.0/FVC、呼气峰值流量(PEF)、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MEF75%)具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潜水后24 h恢复至接近潜水前。结论单次大深度氦氧潜水可引起潜水员暂时性的呼气及小气道功能障碍,该障碍可在潜水后24 h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上300 m饱和潜水对潜水员手指震颤强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在进舱加压前、加压舱内和300 m饱和稳压各阶段,对4名潜水员手指震颤强度进行监测。结果潜水员在进舱加压至300 m稳压阶段手指震颤强度均较加压前增高,其中加压至250 m、270 m、290 m时手指震颤强度较加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加压至195 m、220 m、250 m、300 m以及300 m饱和停留24 h后,手指震颤强度均较加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饱和潜水加压阶段通过手指震颤强度的监测,可以客观且量化地评价高压神经综合征(HPNS)的发生和发展。将手指震颤强度监测与传统评价方式一起使用可为提高饱和潜水加压速率、保障潜水员安全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潜水员脑小血管病发病特点及潜水医学鉴定结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潜水员60例,潜水员是否存在脑小血管病采用MRI诊断,根据脑小血管病检出情况分组,未检出脑小血管病48例,检出脑小血管病12例。结果:对照组未检出脑小血管病的潜水员MoCA量表、NIHSS量表、SDS量表评分分别为27.43±1.58(分)、0.12±0.08(分)、20.35±1.18(分),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未检出脑小血管病的潜水员潜水资格合格率为95.83%,待定率为4.17%,不合格率为0.00%,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潜水员脑小血管病发病特点为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情感功能下降,检出脑小血管病的潜水员潜水医学鉴定结果存在不合格情况,因此临床上应该加强对潜水员脑小血管病的筛查,若确诊则应该积极治疗,避免该病对其潜水资格造成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急性潜水减压病最佳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此次实验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4月-2020年5月接收的患有急性潜水减压病的患者,共计12例,且全部为男性患者。本次实验主要采用补液、激素、再加压、高压氧治疗方法对12例急性潜水减压病患者进行诊疗,并观察患者的诊疗效果。结果在补液、激素治疗基础上,实施再加压治疗,12例患者中有2例I型减压病患者及7例Ⅱ型减压病患者治愈,3例Ⅱ型减压病患者有所好转。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再添加高压氧治疗法,12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完全康复,1例因治疗时间不及时遗留肢体麻木及关节疼痛现象,l例因脑栓而遗留轻度智力障碍,1例因伤及脊髓致使腰2椎体水平以下出现痛、温觉障碍及排便困难。结论 通过治疗结果可以发现,在补液充足、激素适量的基础上,实施再加压与高压氧治疗法是目前治疗急性潜水减压病最佳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反复潜水以往是指一次潜水结束后12 h内所进行的潜水,而其新的定义是指潜水员体内仍留有前一次潜水的余氮时进行的再次潜水。反复潜水的水面间隔时间并非单一的12 h,而应根据前次潜水减压方案的反复潜水分组符号而定。因此,正确确定反复潜水的水面间隔时间上限尤为重要。美国海军认为前次潜水结束后领先组织内氮张力完全脱饱和时即为水面间隔时间上限,而本研究认为还需注意半饱和时间更长的理论组织内的氮张力是否完全脱饱和,各类理论组织内的氮张力值≤0.805 ATA时才能保证反复潜水的减压安全,此时才为水面间隔时间上限。为方便实际使用,本研究还增加了水面间隔时间0~9 min档次的余氮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工作状态下脱险潜水服充气系统和气囊头罩压力变化,研究充气系统动态供气特性。方法模拟加压舱以指数速率空气加压至设定压力P1。P1为0.2、0.7、1.1、1.6和2.1 MPa时,加压时间常数b分别取30、20、10、7和4 s,记录加压过程中充气系统供气流量Q、脱险潜水服气囊内相对压力ΔP、头罩内相对液位ΔZ,描述分析动态供气特征。结果模拟加压舱加压到0.2 MPa时,供气流量Q快速线性上升,线性斜率K与b的关系为K=747.81b-0.26;随后Q出现短暂的平台期,波动范围为0.9~3.1 kg/h,所处压力区间为0.2~0.4 MPa;此后,Q随环境压力逐渐增加。气囊内相对压力ΔP的变化反映了Q的调节过程,加压至0.15 MPa,ΔP急剧上升至最高值,此后随模拟加压舱压力升高,ΔP趋于稳定;加压设定压力P1越大,ΔP越高,但始终保持在11~14 kPa之间,ΔP与P1的函数关系为ΔP=P10.088 4。头罩内相对液位ΔZ是充气系统供气的最终目标,ΔZ在加压过程中始终低于模拟加压舱水位,且随模拟加压舱压力升高而降低;ΔZ与气囊内相对压力ΔP相关,ΔP越大,同一深度下ΔZ越大。结论脱险潜水服充气系统的供气流量能与模拟加压舱加压速率相适应,可自动调整供气量,无需手动操作,能提高脱险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