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建立处方残余药量审核系统,配合医生监控处方药用量,对门诊处方整包装药品残余药量进行信息化管理。方法资料来源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门诊联网医生工作站。采集门诊糖尿病专科医生在2012年7月286例患者服务医保联网数据,其中男性189例,女性97例;平均年龄52岁。分析糖尿病治疗药物残余药量发生的规律,设计处方残余药量审核系统。采集某个医生2012年7月~8月对231例糖尿病门诊特殊病患者开药信息化控制残余药节省统计。结果1例患者2个月购买30R芯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伏格列波糖片和甲钴胺片4次,共计购买了12盒,残余3.6盒,费用多花240.84元。排除整包装不拆分的情况,患者多购买了3盒药,费用为200.7元。286例患者残余药金额高达6万余元。使用该系统后门诊糖尿病专科医生2012年7月~8月治疗231例患者,在保证患者治疗前提下,共少开了3万余元糖尿病药品;糖尿病门诊特殊病患者使用该系统后,大大降低了门诊患者的购药数量。结论处方残余药审核系统的运行,降低了门诊医生的药品比例,使医院合理用药更趋于科学、完善,大大减少了医院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节省了患者治病费用。
简介:摘要医者治病,识因、辩证、用药,自古就有“效症相应,以方验证”的准则。然临床辩证基本无误。但疗效并不理想,这可能与药物配伍、药物剂量有关。先是误打误撞,病人误将处方药加倍服用,而出现预想不到的效果,后又读了吴承洛的《中国度量衡史》及柯雪凡的度量衡考,发现后人将《伤寒论》《金匮要略》经典方剂的药物剂量给误解了。于是临床上参考《伤寒论》《金匮要略》经典方剂的药量,与临床病人实际情况相参酌,有意提高药物剂量,发现疗效也大幅度提高。从2000年开始,《中医杂志》也陆续发表一些此类文章,又读了一些名医医案,辩症奇闻,及历代先贤的论述,觉得药物剂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太重要了,有讨论一番必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7年我院住院病历合理用药量化评估。方法根据临床合理用药知识,以国家药事管理规定为基础,和我院实际情况相互结合,随机抽取各个临床科室年资较高医师和药师创建监督小组,通过讨论实现临床合理用药量化评分表的创建,并且下发到各个科室。随机抽查2017年1月—12月200例住院病历,对其临床合理用药情况实现量化评分。结果2017年各个季度的住院病历合理用药合格率分别为50%、60%、70%、80%,第四季度的合格率比第一季度的合格率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中药注射剂使用率占据70%,使用率最高,其次为抗菌药物,占比45%。结论住院病历合理用药量化评分体系得到临床医师认可及参与,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简介:临床合理用药的四要素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其中的“适当”包含了中药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用药时间和适当的用药方法.中药服用的剂量与疗效有着颇为重要的关系,合理的剂量有助于疾病的康复,甚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1].1剂量的定义与意义剂量或称用量,是依据传统经验为达到一定治疗作用所应用的药量.首先是指一味药的成人1日量,其次是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例份量,即相对剂量.剂量实际是指药物应用于机体能够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的量.理想的剂量要求有最好、最大的疗效,最小的不良反应.在方剂中,单味药的剂量还涉及对其他药物作用的影响以及与其他药物配合后产生共同效应的需求量.
简介:目的建立体外磷酸盐缓冲溶液(PBS)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缓释卡氮芥(BCNU)微球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用此法研究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ODS2C18色谱柱(5μm,4.6mm×150mm),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紫外光检测波长237nm。结果BCNU在0.005—0.35μmol/ml范围内呈线性(r=0.9992),最低检测下限为0.005μmol/ml。采用低、中、高浓度(0.03、0.1、0.3μmol/m1)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3.33%、101.43%和102.04%,日间及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4%和〈1%。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表明,PLGA缓释BCNU时间可达3w以上。结论本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缓释BCNU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