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管周围间隙由软脑膜围绕血管走形形成,参与脑内液体交换和废物清除。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提示大脑清除机制障碍,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关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颇多,文章对其解剖学、神经影像学、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微血管 扩张,病理性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 简介:牙列间隙除了因正畸治疗设计拔牙而引起的间隙以外,还包括其他各种因素使牙列形成间隙者。例如:各种错颌畸形、先天或后天牙缺失、过小牙和严重的牙体牙周病等。

  • 标签: 牙列间隙 正畸治疗 错颌畸形 牙缺失 牙周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根据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选择治疗咽旁间隙肿瘤的合理手术径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收治的18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20~64岁,平均44岁,根据术前CT和(或)MRI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特征接受不同径路的手术治疗。结果经颈侧径路14例,经腮腺径路2例,经口径路1例,经口联合颈侧径路1例。术后病理诊断多形性腺瘤8例,神经鞘膜瘤8例,腺淋巴瘤和腮腺导管癌各1例。术后并发声嘶3例。17例良性肿瘤术后随访4个月到10年均无复发,1例腮腺导管癌术后加放疗、随访26个月无复发。结论颈侧径路是咽旁间隙肿瘤最常用的手术方法。良性肿瘤主体凸向口咽,位于颈内动脉内侧可选择经口径路手术,来源于腮腺深叶的巨大多形性腺瘤选择腮腺联合经口径路显然优于单纯颈外进路。神经鞘瘤囊外切除容易损伤迷走神经而出现声嘶。

  • 标签: 肿瘤 咽旁间隙 影像学 手术径路 囊内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68例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广谱抗生素、全身支持疗法、脓肿切开引流以及清除病灶治疗,而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又采用了自拟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有效的中西药结合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能比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口腔面部 多间隙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情况。方法本文选择了55例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探讨对该病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55例患者中,有54例均康复出院,1例患者由于存在多处间隙感染,对其进行抗炎治疗后,效果不理想,医生建议其接受切开引流术治疗,被其拒绝,办理转院手续。结论做好牙周炎、淋巴结炎的预防工作,若患病需尽早治疗,而对重症多间隙感染病人,需采取抗炎和手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

  • 标签: 口腔 感染
  • 简介:自从2002年《中华烧伤杂志》在“专家论坛”栏目呼吁重视烧伤后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以来,短短几年国内已有6家单位报道ACS达40例,说明在烧伤救治过程中ACS有一定的发生率。由于它的发生和发展比较隐匿,临床表现常与血容量不足或早期脓毒症相混淆,但其后果可以是致死性的,所以曾被救治该类患者的医务工作者称为“披着羊皮的狼”。其现实意义提示,当前在液体复苏方面存在着一些倾向性错误。如何合理补液,值得同道认真研究。

  • 标签: 烧伤 补液疗法 腹腔间隙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间隙疾病的CT诊断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0例腹膜后间隙疾病患者进行CT诊断,以确诊患者的病情,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治疗。结果患者经过CT诊断确诊并接受对症治疗后,现已有38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对患者的CT诊断有效的降低了误诊的几率,及时的对患者做出对症治疗。

  • 标签: 腹膜后间隙疾病 CT诊断
  • 简介: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的CT表现笔者未见国内报道。近期我们发现ACS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腹腔间隙综合征 CT扫描
  • 简介: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眶下间隙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分析6例被误诊误治的眶下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感染被有效控制,面部伤口愈合。结论1.对于面部留有皮瘘的病变,应仔细寻找原因;2.临床医生对眶下间隙感染要有充分认识;3.接诊此类病人时应对相关的牙齿进行检查;4.提高眼、耳鼻喉科医生对边缘学科的诊治水平。

  • 标签: 眶下间隙感染 误诊 误治 原因分析 病例
  •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s,OMSI)是颌面部潜在筋膜间隙的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疾病。OMSI病例具有耐药菌感染增多、重症感染增多、致死风险增加等特点。为提高OMSI的治愈率,其治疗原则与方法需与时俱进。因此,依据国内部分专家当前诊治OMSI的临床经验,结合国际同行治疗经验,本文从术前检查、检查结果解读、经验性用药原则、手术处理原则、术后换药原则、智齿冠周炎相关间隙感染的防治策略、血糖监测与控制、物理因子治疗原则、路德维希咽峡炎治疗和围手术期护理等10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总结,形成共识,以期逐步实现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同行诊治OMSI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最终达到提高我国OMSI的诊疗水平的目的。

  • 标签: 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 诊疗技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召集国内著名医学院校及医院专家对儿童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进行专题讨论,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应用儿童间隙保持器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经过多次讨论和修订后,形成推荐性应用共识。本专家共识内容包括儿童间隙保持器的设计、适应证选择及临床标准化操作流程等,以期指导和规范儿童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促进该项技术的临床推广。

  • 标签: 牙缺失 间隙保持 间隙保持器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合咽旁间隙应用解剖,对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径路,包括经颈径路、经颈-腮腺径路、下颌骨截骨术、颞下窝径路、经口径路、经鼻径路进行概述。探讨术中保护颈动脉鞘的解剖标志,并详细介绍以上各手术径路的临床应用、手术要点,为临床开展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提供参考。

  • 标签: 咽肿瘤 咽旁间隙肿瘤 手术径路 应用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5月份接收的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4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计数改善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普及。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治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80例,给予抗感染、切开引流、冲洗换药、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80例均痊愈。结论明确病因,正确处理原发灶,提高机体抵抗力可以预防口腔颌面部感染。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全身与局部兼顾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颌面部 化脓性感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82例,分析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部位和感染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全身给予支持治疗,抗生素抗感染,局部形成脓肿时,要切开引流彻底清除病灶,可行多切口引流。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80患者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7.5%。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因合并糖尿病并发全身感染而死亡,1例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同时并发面部多间隙感染而死。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同时要注意合并症治疗。

  • 标签: 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