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父亲在母亲受孕期间使用抗抑郁药与子代早产、畸形、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智力残疾之间的关系。设计利用回归方法和阴性对照进行观察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地点瑞典全国。参与者收集母亲在2005年7月29日以后受孕,并于2006—2007年出生的170 508名儿童,随访至2014年,儿童年龄为8~9岁。该队列中3 983名儿童的母亲受孕期间(即从受孕前4周到受孕后4周)父亲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164 492名儿童作为对照组,父亲未使用抗抑郁药物;2 033名儿童作为阴性对照组,受孕期间父亲未使用,但在母亲怀孕期间使用抗抑郁药(即从受孕后4周到分娩)。主要观察指标早产、出生时诊断畸形、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智力残疾。结果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显示,与母亲受孕期间父亲未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对照组相比,受孕期间父亲使用抗抑郁药物与早产[调整比值比(OR)= 0.91,95%可信区间0.79~1.04]、畸形(调整OR= 1.06,95%可信区间0.90~1.26)不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受孕期父亲使用抗抑郁药物与自闭症[调整风险比(HR)=1.13,95%可信区间0.84~1.53]、智力残疾(调整HR=0.82,95%可信区间0.51~1.31)不相关。在母亲怀孕期间父亲开始抗抑郁治疗的儿童中,所有结果都相似,除了智力残疾的调整HR有增加(调整HR=1.66,95%可信区间1.06~2.59)。与母亲怀孕期间父亲开始抗抑郁治疗的2 033名儿童相比,受孕期间父亲开始抗抑郁治疗的3 983名儿童在早产、畸形、自闭症方面没有差异,但是智力残疾方面表现出风险降低(调整HR=0.49,95%可信区间0.26~0.93)。结论母亲受孕期间父亲服用抗抑郁药物对于子代早产、畸形、自闭症或智力残疾等4种主要不良结局是安全的。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美国高龄父亲对孕产妇及围产期结局的影响。设计引用国家生命统计系统公布的数据,采用基于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背景美国。人群研究对象为2007—2016年记录在案的40 529 905名活产婴儿及其父母亲。父亲年龄按10年间隔分组:<25、25~34、35~44、45~54和55岁及以上。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的婴儿围产期指标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出生5分钟时的新生儿Apgar评分、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情况、产后需要使用抗生素情况和癫痫发作情况。主要的孕产妇指标包括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痫情况。次要指标是可预防的围产期事件的数量。结果父亲年龄越大,婴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和低Apgar评分的风险越高。校正母亲年龄后,父亲年龄在45岁或以上的婴儿早产的概率比父亲年龄为25~34岁的婴儿高出14%(比值比为1.14,95%可信区间为1.13~1.15),并且新生儿癫痫发作概率高出18%(比值比为1.18,95%可信区间为0.97~1.44),但与胎龄无关。年龄最大组的父亲,其妻子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概率较对照组高出34%(比值比为1.34,95%可信区间为1.29~1.38)。据估算,13.2%(95%可信区间为12.5%~13.9%)的婴儿早产和18.2%(95%可信区间为17.5%~18.9%)的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可归因于父亲的高龄。结论父亲年龄过高对母亲和后代都有不利影响。由于美国高龄父亲的占比率相对较低,目前基于人口水平的影响不大。然而,在过去一代人中,美国父辈的年龄已经翻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父亲年龄对出生结局和公共健康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预测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4月—2016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12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其中男79例、女45例,年龄(62±15)岁。计算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及入院时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及二者的差值ΔSOFA评分,并将患者分为ΔSOFA评分<2分的非进展组(101例)和ΔSOFA评分≥2分的进展组(23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85例)和死亡组(39例)。分别比较非进展组与进展组及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是否吸烟、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入院时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入院24 h内血清8-OHd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124例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阈值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根据住院期间死亡ROC曲线中的最佳阈值将患者分为高8-OHdG组(35例)和低8-OHdG组(89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SOFA评分、入院第2天SOFA评分和ΔSOFA评分,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2组患者入院90 d内存活率差异。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Log-rank检验。结果非进展组和进展组患者性别、年龄、住急诊ICU天数、吸烟情况、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及入院时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相近(P>0.05)。进展组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8-OHdG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Z=-2.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24 h内血清8-OHdG为124例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6,95%置信区间为1.01~1.11,P<0.05)。入院24 h内血清8-OHdG预测124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病情进展的ROC的AUC为0.65(95%置信区间为0.52~0.79,P<0.05),最佳阈值为32.88 ng/mL,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2.2%、79.2%。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住急诊ICU天数、吸烟情况、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及入院时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均相近(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8-OHdG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Z=-2.3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24 h内血清8-OHdG为124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4,95%置信区间为1.00~1.09,P<0.05)。入院24 h内血清8-OHdG水平预测124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ROC的AUC为0.63(95%置信区间为0.52~0.75,P<0.05),最佳阈值为32.43 ng/mL,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1.3%、84.7%。高8-OHdG组与低8-OHdG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均相近(P>0.05),高8-OHdG组患者入院时SOFA评分、入院第2天SOFA评分、Δ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低8-OHdG组(Z值分别为-2.49、-3.01、-2.64,P<0.05或P<0.01)。低8-OHdG组患者入院90 d内存活率明显高于高8-OHdG组(χ2=14.57,P<0.01)。结论早期血清8-OHdG水平是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能力有限。患者血清8-OHdG水平越高,入院90 d内死亡风险越大。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父母精神疾病与子女受伤风险之间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地点基于瑞典登记在册的人口。参与者1996—2011年出生的1 542 000名儿童和与之关联的89 334名母亲和873 935名父亲。暴露母亲或父亲的精神疾病(非情感性精神疾病、情感性精神疾病、酒精或药物滥用、情绪障碍、焦虑和压力相关障碍、饮食障碍、人格障碍)通过住院或门诊医疗保健记录确认。主要观察指标比较父母患有精神疾病的和没有患精神疾病的子女在0~1岁、2~5岁、6~9岁、10~12岁和13~17岁时的受伤风险(交通伤害、坠落、烧伤、溺水和窒息、中毒、暴力),计算率差和混杂因素调整后的比率。结果父母有精神疾病的儿童每年随访了201 670.5人,而父母没有精神疾病的儿童每年随访了2 434 161.5人。父母有精神疾病的儿童比父母没有精神疾病的儿童受伤率更高(在0~1岁儿童中,受伤率差为2 088人每10万人·年;父母患有和没有精神疾病的儿童受伤人数分别为10 235人和72 723人)。在0~1岁间,与父母没有精神疾病的儿童相比,父母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受伤率差范围为交通伤害18起每10万人·年至坠落伤害1 716起每10万人·年。从出生到青春期,父母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调整后受伤比率更高,受伤风险在出生后第一年最高(医疗保健记录的父母任何精神疾病与受伤之间的总体关联的调整后比率在0~1岁为1.30,95%可信区间为1.26~1.33)。0~1岁年龄段的调整后比率范围从坠落伤害的1.28(95%可信区间为1.24~1.32)到暴力相关伤害的3.54(95%可信区间为2.28~5.48)。常见和严重的母亲和父亲精神疾病与儿童受伤风险增加相关,与父母患严重精神疾患相比,常见精神疾病导致子女受伤风险略高。结论父母患精神疾病会增加子女受伤的风险,尤其是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努力增加对患有精神疾病父母的帮助,并在二级护理中识别和治疗父母的围产期精神疾病,有可能会预防儿童受伤。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骨肉瘤相关的微小RNA(miRNA,miR),研究其对骨肉瘤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筛选GSE39058中骨肉瘤相关miRNA的表达差异,确定miR-329为研究目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miR-329对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比较miR-329对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观察miR-329对G3BP1的调控作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miR-329转染前后G3BP1、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获得差异miRNA 90个,其中miR-329功能富集程度较高。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表明miR-329在各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低于成骨细胞hFOB1.19(P<0.05)。CCK-8结果显示miR-329模拟物组143B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NC低(0.571±0.019比0.975±0.0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分析发现转染miR-329模拟物组侵袭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8.83±4.55)个比(58.17±6.25)个,t=6.2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共转染G3BP1 mRNA3’端非编码区(3’UTR) wt和miR-329质粒的细胞荧光素酶相对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45±0.06比1.01±0.09,t=1.2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miR-329 mimic后E-cadheri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0.51±0.11比0.31±0.12,t=2.903,P<0.05),而Vimentin、N-cadherin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13±0.03比0.25±0.06,t=2.859,P<0.05;0.28±0.11比0.45±0.12,t=2.5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329通过靶向抑制G3BP1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从而抑制骨肉瘤143B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