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克罗恩病(CD)患者血浆鸟苷前体激素(ProGN)和尿鸟苷前体激素(ProUGN)水平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克罗恩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ProGN和ProUGN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疾病活动性及24 h大便次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CD患者血浆ProGN与ProUGN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缓解期与活动期患者血浆ProGN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活动期患者水平低于缓解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缓解期患者血浆ProUGN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活动期患者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缓解期患者显著低于活动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ProGN及ProUGN水平与患者24 h大便次数均呈显著负相关(r=-0.804与r=-0.767,均P<0.001)。血浆ProGN水平与Best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561,P<0.001);而ProUGN水平与Best克罗恩病活动指数无线性相关(r=-0.155,P=0.314)。结论克罗恩病患者疾病临床活动性和腹泻可能是血浆ProGN水平的决定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8-氧化鸟苷(8-oxo Gsn)和8-氧化脱氧鸟苷(8-oxo dGsn)探讨高血压患者体内DNA和RNA氧化水平。方法现状调查。征集2018年8月至12月无其他慢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各139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9.6±12.4)岁和(48.5±11.7)岁。采集空腹静脉血及晨尿,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DNA氧化产物8-oxo Gsn和RNA氧化产物8-oxo dGsn。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血糖、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尿液肌酐(U-Cr)等。8-oxo Gsn和8-oxo dGsn结果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使用IBM SPSS 22.0以及GraphPad Prism 5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健康对照组与高血压患者8-oxo Gsn和8-oxo dGsn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患者尿液中DNA和RNA氧化产物8-oxo Gsn和8-oxo dGsn以及其经U-Cr校正的8-oxo Gsn/U-Cr和8-oxo dGsn/U-Cr分别为14.38(10.39~19.91)ng/ml、12.97(7.92~18.96) ng/ml、1.10(0.88~1.38) μg/μmol、0.96(0.75~1.30) μg/μmo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对应的结果:11.95(7.52~18.01) ng/ml、10.12(6.42~15.04) ng/ml、0.86(0.59~1.21) μg/μmol、0.72(0.50~1.02) μg/μmol。经性别分组之后,男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尿液DNA氧化产物8-oxo Gs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74,P=0.14),女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尿液8-oxo Gsn和8-oxo dGsn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经过U-Cr校正后,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人群,8-oxo Gsn/U-Cr以及8-oxo dGsn/U-Cr高血压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高血压患者体内DNA和RNA氧化水平高于健康对照人群。
简介:摘要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全球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鸟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病(MAC肺病)是常见的类型之一。MAC肺病病程长,治疗困难,是分枝杆菌治疗的难点。该病唯一有循证证据的治疗药物为大环内酯类,但存在时间长、易耐药等问题。本文将对MAC肺病指南标准治疗方案和最新治疗药物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初步评价含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用药方案对MAC肺病的治疗效果,并以患者治疗转归为出发点,提出MAC肺病患者在治疗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父亲对母乳喂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0名新生儿的父亲为研究对象,采用研究者自行编制的父亲母乳喂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父亲的母乳喂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9.80 ± 2.61)、(38.71 ± 4.45)、(39.72 ± 6.4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文化程度、妻子文化程度和妻子产次是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t值为2.016、2.068、2.988,P<0.05),父亲知识总分、妻子分娩方式是态度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t值为-3.029、5.225,P<0.05),态度总分、婴儿所处年龄阶段是行为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t值为1.985、2.633,P<0.05)。结论父亲对母乳喂养态度较积极,但仍有错误认知,行为也存在较多不足。相关部门有必要对父亲进行健康教育,督促父亲行为的改善,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简介:【 摘要】目的 探 讨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 回顾性 方法进行 分析 201 9 年 4 月 -2020 年 5 月 在我院 出生的 90 例新生儿,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 随机 将其 分为 对照组 和 研究组 。 对照组 接受 常规护理 法 ,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 鸟巢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及胃肠功能情况。 结果 对比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对照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大于研究组,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新生儿实施鸟巢式护理模式可保证生命体征平稳,且并发症少,有助于新生儿身体的成长发育。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氧化应激标志物8-氧化鸟苷(8-oxo-Gsn)与社区老年人躯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社区年龄≥75岁的老年人210例,采用简易躯体功能评定(SPPB)方法,将入组老年人分为SPPB较好组(10~12分)、一般组(7~9分)、较差组(0~6分)。对所有入组老年人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同时检测尿8-oxo-Gsn、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尿8-oxo-Gsn与躯体功能的相关性。结果SPPB较差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评分、握力和步速均低于其他两组(H=47.002、110.902,F=11.962、235.952,均P<0.001),SPPB较差组老年人的尿8-oxo-Gsn和血hs-CRP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F=23.780、13.259,均P<0.001);尿8-oxo-dGsn和血白细胞水平3组老年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8-oxo-Gsn与步速、握力和SPPB评分呈负相关(r=-0.559、-0.302、-0.450,均P<0.001),与5次起坐时间呈正相关(r=0.290,P<0.001);其中尿8-oxo-Gsn与步速的相关性最强。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Charlson共病指数后,尿8-oxo-Gsn(OR=1.38,95%CI:1.06~1.77)和血hs-CRP(OR=1.23,95%CI:1.04~1.48)水平升高均可能加速躯体功能的下降。结果尿8-oxo-Gsn与社区老年人的躯体功能下降有独立相关性,提示功能状态差的老年人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父亲早接触对剖宫产新生儿应激反应和早期喂养的影响 。 方法: 选取 98 例剖宫产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 49 例。常规组新生儿未在早期与父亲接触,实验组新生儿在早期与父亲接触,对比两组新生儿早期喂养情况与唾液皮质醇水平。 结果 : 实验组新生儿第一次成功开奶时间与持续吮奶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新生儿在出生后 0.5h 、 1h 以及 2h 唾液皮质醇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 P < 0.05 ,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让剖宫产新生儿早期与父亲接触,有利于新生儿在短时间内趋于稳定状态,不仅能够提高早期喂养成功率,还能够降低新生儿出现应激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族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10月及2018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为研究对象。2例患者的就诊年龄分别为34、65岁,2例患者为父子关系。对2例患者行血常规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及融合基因检测等。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经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①患者1(儿子)因"头晕乏力、盗汗3个月"于2012年10月23日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入院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为38.5%。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结果示,CD34、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10、CD20、CD19均呈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示正常,考虑为B系淋巴瘤/白血病。随后,行R+Hyper-CVAD(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地辛+表柔比星+地塞米松)/R+MA(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方案交替化疗4次,联合8次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或者阿糖胞苷)。其间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完全缓解(CR),并且MRD呈阴性。2013年4月26日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移植后行利妥昔单抗巩固治疗2次。2013年11月8日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骨髓增生活跃,淋巴瘤细胞比例为35.0%,考虑疾病复发。随后予VDCLP(长春地辛+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培门冬酶+泼尼松)与CA(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方案进行诱导与巩固化疗,患者获得CR后再次复发。2014年3月12日行挽救性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获得CR。2015年4月3日复查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幼稚淋巴细胞比例为22.0%;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结果示,CD34、CD22、CD19、CD33、HLA-DR均呈阳性;染色体核型正常。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于2015年4月7日给予挽救性地西他滨+VLP(长春地辛+培门冬酶+地塞米松)方案化疗后获得CR,MRD比例为0.13%。随后给予患者多种方案化疗后再次复发。于2016年1月27日给予CIOLP(环磷酰胺+长春地辛+米托蒽醌+地塞米松+培门冬酶)方案化疗,化疗后患者出现Ⅳ级骨髓抑制合并重症感染,给予对症治疗后无效,患者于2016年2月20日死亡。②患者2(父亲)于2001年7月因"腹胀不适"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结果示低分化腺癌,遂行全胃切除术。2018年4月患者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查CT结果示膀胱占位,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膀胱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2018年11月患者行膀胱癌术后随访,血常规检查结果见幼稚粒细胞。遂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粒系增生活跃,其中原始粒细胞比例为19.0%,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原始细胞增多(EB)2。于2018年12月26日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原始粒细胞比例为26.0%;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结果示,CD7、CD34、CD13、CD33、CD117、CD15、CD64、髓过氧化物酶(MPO)、HLA-DR均呈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示复杂核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示,cen8三体阳性比例为86%,TP53缺失阳性比例为85%。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2,于2018年12月28日给予地西他滨+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方案诱导化疗。2019年1月30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原始粒细胞比例为7.0%,考虑为部分缓解(PR)。于2019年2月13日给予地西他滨+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再次诱导化疗。2019年3月23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稍减低,原始粒细胞比例为1.0%,提示CR。分别于2019年3月25日、2019年4月27日行IAG(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巩固化疗。期间多次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CR,并且MRD呈阴性。2019年6月10日行HA方案化疗。2019年7月19日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原始粒细胞比例为25.0%,提示疾病复发。于2019年7月20日行地西他滨+HA方案再次诱导化疗。截至2019年8月8日,尚未复查化疗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论家族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以遗传因素为主,常规化疗难缓解、易复发,生存期短。但是该结论仅限于对2例病例的临床分析,尚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二磷酸腺苷(ADP)核糖化因子鸟苷酸激酶1(ASAP1)在调节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检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SAP1以及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水平,分析60例标本中ASAP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用慢病毒CRISPR/Cas9技术敲除ASAP1来构建稳定细胞系,通过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SAP1敲除组与对照组之间自噬水平的差异,各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ASAP1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为276.33,癌旁组织中ASAP1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为7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C3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为74.67,癌旁组织中LC3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为290.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ASAP1敲除组LC3Ⅱ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A-T32细胞:0.463±0.081,P<0.05;MDA-T85细胞:0.750±0.050,P<0.01)。结论ASAP1能够调节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自噬,这可能是ASAP1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转移调控的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鸟苷酸结合蛋白1(GBP1)促进胶质瘤U87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过表达GBP1的胶质瘤U87细胞(U87-GBP1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对照U87-Lacz细胞进行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种U87细胞GBP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mRNA相对表达量或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两种细胞增殖变化。利用免疫磁珠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选出CD14+单核细胞和CD3+ T淋巴细胞。用U87-Lacz或U87-GBP1细胞培养液处理CD14+单核细胞,分别为U87-Lacz培养液组和U87-GBP1培养液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中MDSC比例,用两培养液组作用的CD14+单核细胞与活化的CD3+ T淋巴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的CD3+ T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以未经U87细胞培养液处理的单核细胞或活化CD3+ 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组。用加入抗人CCL2抗体U87-Lacz或U87-GBP1细胞培养液处理CD14+单核细胞,分别为U87-Lacz+抗CCL2培养液组和U87-GBP1+抗CCL2培养液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14+单核细胞中MDSC比例。分别将U87-GBP1细胞和U87-Lacz细胞原位接种至BALB/c裸鼠颅内致瘤,1周后各分为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抑制剂RS504393治疗组(U87-Lacz+RS裸鼠组和U87-GBP1+RS裸鼠组)和未经治疗的对照组(U87-Lacz裸鼠组和U87-GBP1裸鼠组);30 d后处死裸鼠,分离全脑、脾脏和骨髓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裸鼠脑中移植瘤,计算移植瘤体积,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织MDSC比例。结果U87-GBP1细胞中GBP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U87-Lacz细胞,但两组细胞体外增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87-GBP1培养液组MDSC比例高于U87-Lacz培养液组[(7.75±0.80)%比(4.50±0.08)%,P=0.003],两组均高于对照组[(2.55±0.31)%)](F=18.27,P=0.002);U87-GBP1培养液组作用的活化CD3+ T淋巴细胞增殖率低于U87-Lacz培养液组[(47.38±0.08)%比(61.70±5.05)%,P=0.040]。U87-GBP1细胞中CCL2 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培养液中CCL2蛋白表达水平[30.66±0.17和(1 005.00±12.23)ng/L]高于U87-Lacz细胞[1.29±0.15和(111.60±11.44)ng/L](均P<0.01),U87-Lacz+抗CCL2培养液组和U87-GBP1+抗CCL2培养液组MDSC比例分别低于U87-Lacz培养液组和U87-GBP1培养液组(均P<0.05)。U87-GBP1裸鼠组脑移植瘤体积大于U87-Lacz裸鼠组,U87-GBP1+RS裸鼠组和U87-Lacz+RS裸鼠组脑移植瘤体积较未经治疗的相应裸鼠组增长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87-GBP1裸鼠组脑移植瘤、脾脏和骨髓中MDSC比例高于U87-Lacz裸鼠组,U87-GBP1+RS裸鼠组和U87-Lacz+RS裸鼠组各组织MDSC比例均较未经RS504393治疗相应裸鼠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BP1可能通过促进胶质瘤U87细胞中CCL2表达,招募MDSC,在胶质瘤微环境中集聚形成免疫抑制,进而促进胶质瘤U87细胞在体内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