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人们健康的生活与炎症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炎症是引发一些疾病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证明,许多的细胞因子都是与炎症有着联系的,其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7在人体中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例如,癌症、青光眼等一些病症的发生。本文主要是依据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7在人体中的促炎功能进行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出院后口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药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药期间采用延续护理,每组30例。两组分别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及Barthel指数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后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指导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早干预不良反应,降低因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整体生存获益。
简介:摘要在NSCLC治疗中,肿瘤细胞对于铂类化疗药耐药的出现极大影响患者生存。铜是参与人体生理代谢的一种重要微量元素,且一些铜基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和抗血管生成作用。现就铜基配合物基于抑制肿瘤学管生成作用在顺铂耐药型NSCLC治疗的可能性进行了展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58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29例。A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治疗,B组患者给予EPO及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均降低,且B组患者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采用EPO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尿症状及肾功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7年 7月至 2018年 7月收治的 58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 A、 B两组,各 29例。 A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治疗, B组患者给予 EPO及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均降低,且 B组患者低于 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 IL-6、 TNF-α水平均降低,且 B组低于 A组( P< 0.05)。 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A组( P< 0.05)。结论:采用 EPO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尿症状及肾功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56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进行治疗,各28例。结果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均提示观察组更佳(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使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血小板水平,促使患者血小板水平更快恢复正常,同时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更低,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7月 至 2019年 1月期间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展开此次研究;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 35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分别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80.0%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 54.3%;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为( 12.7±3.1) d明显短于参考组患者的( 18.6±5.1) d;另外,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5.7%显著低于参考组的 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但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而且不良反应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0例贫血患者择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将患有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 40例纳入 A组,将患有缺铁性贫血的 40例纳入 B组,另选取 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 C组。三组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三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与 C组相比, A组和 B组的红细胞计数( RBC)、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和血红蛋白含量( Hb)各项数值均更低,其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数值更高, P< 0.05;与 A组相比, B组的 RBC、 MCV、 RDW、 MCHC和 Hb各项数值均更低,其 MCH数值更高( P< 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可显著提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性,其检查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预后。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大剂量地塞米松组采取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生成素辅助治疗组则采取大剂量地塞米松加上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组、血小板生成素辅助治疗组效果;PLT计数≥100*109/L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PLT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血小板生成素辅助治疗组效果、PLT计数≥100*109/L的时间、PLT计数相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组更好,P<0.05。血小板生成素辅助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大剂量地塞米松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加上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