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出院后口服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药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药期间采用延续护理,每组30例。两组分别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及Barthel指数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后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指导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早干预不良反应,降低因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整体生存获益。

  • 标签: 延续护理 恶性肿瘤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 出院患者
  • 简介:摘要肺癌与其它实体瘤一样,其发生、发展和转移均依赖于血管生成,当肿瘤直径达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启动“血管生成开关”,促进新的血管生成,以保证肿瘤生长的血供需要。肺癌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多种正性和负性血管生成因子的调控。因此,抑制血管生成过程中关键步骤阻断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切断肿瘤的营养来源和迁移通道,已成为近年来癌症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就近年来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肺癌 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
  • 简介:摘 要: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源于对肿瘤生长机制的深入研究,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中,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与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 标签: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血管生成抑制剂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干扰素和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药物(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和贝伐单抗)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1979~200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血管生成药物与干扰素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并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3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干扰素相比,血管生成抑制剂单用能有效抑制晚期肾癌进展[OR=0.38,95%CI(0.29,0.51),P〈0.01]和控制晚期肾癌[OR=2.53,95%CI(1.87,3.43),P〈0.01],但两者对治疗肾癌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97,95%CI(0.20,19.57),P=0.56];②与单用干扰素相比,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干扰素能有效抑制晚期肾癌进展[OR=0.67,95%CI(0.53,0.84),P=0.0005]和控制晚期肾癌[OR=2.14,95%CI(1.65,2.78),P〈0.01],显著提高晚期肾癌治疗的总有效率[OR=2.65,95%CI(1.94,3.61),P〈0.01];③血管生成抑制剂与干扰素各自单用治疗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可能性相当[OR=1.98,95%CI(0.90,4.34),P=0.09],但二者联用更易发生严重不良事件[OR=2.63,95%CI(2.09,3.31),P〈0.01]。结论与干扰素相比,血管生成抑制剂单用能更有效抑制肿瘤进展,控制晚期肾癌;血管生成抑制剂与干扰素联用能显著提高肿瘤治疗总有效率,但也伴随着更多药物相关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肾细胞癌 靶向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干扰素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晶 李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1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内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SCLC)属于恶性程度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侵袭性强,可迅速进展,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SCLC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多年来,放化疗一直是SCLC的主要一线治疗手段,但治疗后极易耐药,因此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受到关注。目前,血管生成药物主要聚焦于单克隆抗体(如贝伐单抗)、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如恩度)、血管生成融合蛋白(如阿柏西普)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安罗替尼等)4类。但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还存在一些瓶颈,探索更好的联合治疗方案和有效的双领域、多靶点药物是努力的正确方向。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药物 抗VEGF单克隆抗体 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进展
  • 简介:随着对肿瘤血管和肿瘤微环境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界对抗血管生成药物与放射联合应用治疗的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初步验证了放疗联合血管生成药物的可行性和疗效。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抗血管生成治疗
  • 简介:血管生成是指通过已有血管网络的增殖和重建产生新血管的过程.在成人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管生成见于创伤修复、女性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生和妊娠.病理状态下,见于肿瘤的增殖与转移,以及一些非肿瘤性疾病,如银屑病、风湿性关节炎等[1].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至关重要.1971年Folkmen就提出,如果没有新生血管的支持,肿瘤的直径不会超过2~3mm[2],其后的许多研究均发现,如果抑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就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 标签: 肿瘤研究 抗血管生成治疗 增殖 创伤修复 血管网 非肿瘤性
  • 简介: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生长迅速,预后差,血管生成在胶质瘤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其特异性的高度血管化,多型性胶质母细胞瘤可作为研究肿瘤血管生成过程和血管化治疗的理想模型。本文对胶质瘤的血管生成血管化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生成 胶质瘤 化治疗 原发性颅内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发生过程
  • 简介: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在肺癌中占比超过80%,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NSCLC的传统标准方案,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依然很低,不足5%。新生血管生成在多种实体肿瘤的生长、增殖和转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血管生成药物可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使现有肿瘤血管退化,同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随着我国血管生成药物的不断发展和药物可及性的不断提高,血管生成药物成为晚期NSCLC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之一。共识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版)》的基础上,由共识编写组根据近一年来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实践,整理而成共识更新版,以指导我国肺癌治疗相关的临床科室合理使用血管生成药物,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抗血管生成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5年生存率极低。尽管在手术、放化疗等治疗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生存率仅略有提高。近年来胃癌血管生成治疗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文章将对近年来胃癌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血管生成靶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采用贝伐单抗、VEGF-trap治疗方式,并针对络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在子宫内膜癌花考中的应用做出深入研究,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结合权威文献报道的治疗方法,所选病例均接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对其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贝伐单抗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一定疗效,VEGF-trap治疗方式,患者有效率反应率为3.8%~7.8%,使用高剂量TSU-8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使用,具有一定可行性。结论对子宫内膜癌进行血管生成以及靶向治疗,对病情具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血管生成 靶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常牵涉到许多基因异常及信号传导异常,因此抗肿瘤药物也会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引起多种毒副作用,尤其是心血管不良反应。严重的心血管毒性可危及患者生命甚至造成死亡。对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认识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时有效地做出处理。

  • 标签: 靶向治疗 心血管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胰腺癌是一种恶性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一致。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和联合放、化疗,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靶向治疗药物具有精准到达肿瘤细胞或组织,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的优点。本文对近年来胰腺癌的血管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胰腺癌 血管靶向药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均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近年来,大量的针对肿瘤血管形成的药物已进入临床实验与应用,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成为恶性实体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本文概述了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的机制与方法,并就该方法的发展方向与策略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血管生成 实体瘤 肿瘤血管生长因子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