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起源于肌腱的肿瘤及瘤样病变较少见。本文拟介绍肌腱解剖、常见的肌腱肿瘤和瘤样病变,以及其声像图表现。肌腱的原发恶性肿瘤及转移瘤罕见,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相对常见。肌腱的良性肿瘤表现为无痛或轻微触痛的软组织肿块,常见类型包括腱鞘巨细胞瘤、软骨瘤、骨软骨瘤、骨瘤、神经鞘瘤、海绵状淋巴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平滑肌瘤、纤维脂肪瘤等,约半数为腱鞘巨细胞瘤。肌腱原发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60岁,常见于下肢,主要为各种肉瘤,包括透明细胞肉瘤、滑膜肉瘤、上皮肉瘤。肌腱转移瘤以手部肌腱多见,大多来源于皮肤、关节或腱鞘肿瘤的直接蔓延,血行转移非常少见。肌腱瘤样病变多见于手部,腱鞘囊肿、表皮样囊肿及黄色瘤为最常见类型。
简介:摘要目的对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140例,根据病理学检查分为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型69例、硬化性苔癣组65例及混合性组6例。观察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效果。结果140例患者中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组69例中治愈42例(60.87%);好转25例(36.23%);无效2例(2.90%);硬化性苔癣组65例中治愈38例(58.46%);好转25例(38.46%);无效2例(3.08%);混合型组共6例患者,治愈4例(66.67%);好转1例(16.67%);无效1例(16.66%)。三组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方法值得肯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临床内科治疗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在经治疗及护理,治愈24例,好转8例,未愈6例,死亡2例。结论对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采用优质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卧床期间生活能基本自理,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保持呼吸道通畅,痰稀少且能咳出。配合促进康复或能适应疾病生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65例,所有患者应用环形电切术切除子宫颈病灶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未使用麻醉药,手术时间3~12min,术中出血量3~45mL,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3例患者术后2周出血1次,出血量约20mL,给予云南白药及纱布压迫止血,24h后取出,未再发生出血,1例患者发生宫颈粘连,经宫颈扩宫棒扩张后治愈。未出现感染者。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不仅可以治疗宫颈疾病,保留生育功能,而且对宫颈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临床使用价值,避免盲目活检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在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hTERC基因在预测CINⅠ向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进展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病理活检确诊为CINⅠ的病例110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10例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根据FISH对hTERC基因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研究组(hTERC基因扩增阳性)、对照组(hTERC基因扩增阴性),对所有病例随访2.5年-3年,每半年进行TCT细胞学复查,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和(或)宫颈活检,跟踪其临床转归。结果110例CINⅠ有10例hTERC基因表达阳性、100例hTERC基因表达阴性,阳性率为9.09%。随访至2.5-3年,研究组有6例(60%)进展为CINⅡ、1例(10%)进展为CINⅢ、2例仍为CINⅠ、1例(10%)转归为正常,对照组3例(3%)进展为CINⅡ、0例(0%)进展为CINⅢ、31例仍为CINⅠ、66例(66%)转归为正常。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进展为CINⅡ或CINⅢ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转归为正常及仍保持CINⅠ的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TERC基因在CINⅠ的进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CINⅠ患者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有望可以用作预测其发展到更高级别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良好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200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两组,每组100例,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的普通护理,研究组在这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改善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增加,研究组患者的提升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采用优质化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评价阴道镜检查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6月对128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thinprepcytologytes,tTCT)为CIN的患者应用阴道镜检查联合LEEP刀治疗,对比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病理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结果LEEP刀治疗CIN手术时间(5.3±2.5)min,术中出血量(6.3±3.1)m,l术后愈合时间(7.4±0.6)周。下腹胀痛不适发生率为82.0%(105/128),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生率为90.6%(116/128),无一例发生宫颈管狭窄。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病理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相符合117例,符合率为91.4%(117/128);升级5例,占4.0%(5/128);降级6例,占4.7%(6/128)。结论阴道镜检查联合LEEP刀治疗CIN安全、高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EP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查复妊娠结局、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LEEP术进行治疗,并与术后成功怀孕,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孕周、产程、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早产儿出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孕周37.99±2.17周,对照组平均孕周38.31±2.04周,P>0.05;观察组产妇平均产程6.63±2.04h,对照组平均产程为6.93±2.43h,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3.77±0.76kg,对照组为3.69±0.71kg,P>0.05;观察组产妇中阴式分娩24例,剖宫产6例,对照组产妇阴式分娩25例,剖宫产5例,P>0.05;观察组产妇早产儿出生率6.67%,对照组产妇为3.33%,P>0.05。结论LEEP术可有效降低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产妇的分娩风险,对于保证产妇的妊娠结局安全性和保证产妇的顺利分娩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患者女,15岁,主因"右侧眼球突出伴视力下降5年"入院。颅底CT平扫:右侧额骨及右侧前颅窝底骨质膨胀性扩大、变薄,伴骨分隔,病变呈不规则低密度,CT值约16HU,边界清楚,累及筛窦、右侧额窦及蝶窦,其内可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右侧眼眶受压变形,上壁及内壁骨质变薄,右侧眼外肌、视神经及眼球受压向下移位(图1)。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部磨玻璃样病变(pureground-glassopacity,pGGO)的临床特点,探讨肺部磨玻璃样病变与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与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5例无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体检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磨玻璃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随访3-6月病灶无变化、不能排除恶性病变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另选择体检胸部CT提示肺部磨玻璃样病变患者15例,未积极行手术治疗,在随访1~3年期间出现咳血、胸痛,咳嗽等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后,行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中10例为早期肺腺癌,1例鳞癌,2例结核球,1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例炎症样病变,11肺癌病人中术后病理纵隔内淋巴结均无转移,常规化疗人数4例,5年生存11例,其中2例复发转移。对照组中12例为肺腺癌,1例鳞癌,1例结核球,1例转移性病灶,13例肺癌中术后病理纵隔内淋巴结转移5例,常规化疗9例,5年生存9例,其中7例复发转移。研究组恶变率(73.33%),随访5年生存率(100%),5年复发、远处转移率(18%);对照组恶变率(86.67%),随访5年生存率(69.23%),5年复发、远处转移率(53.8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部磨玻璃样病变多为早期肺腺癌表现,建议早期手术治疗,提高预后及生存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与LEEP刀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接受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8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LEEP切除术并将切除病理组织送至病理检查,对两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与LEEP刀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总符合率为67.5%(54/80)。结论在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进行诊断时,阴道镜下活检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因为取材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有效获得颈管内病变组织,所以漏诊情况比较多,和宫颈锥切病理组织诊断相结合,能让诊断准确性得到有效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病灶内扩大刮除、同种异体骨或软骨下植骨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治疗距骨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2014年10月本科治疗的16例距骨病变的患者。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38岁(6~58岁)。其中软骨母细胞瘤2例,骨巨细胞瘤4例。邻关节骨囊肿7例,软骨母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单纯性骨囊肿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仔细评估确定病灶的完整性,通过踝关节周围切口或者经内外踝截骨显露病变,术中仔细刮除病变组织,应用磨钻及电刀处理病灶腔壁,同种异体骨或软骨下植骨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截骨的内外踝使用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中位随访15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转移发生。复查X线片示所有患者均无软骨下骨骨折,截骨端愈合良好。结论对于距骨的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可以选择内外踝截骨病灶扩大刮除、软骨下植骨骨水泥或同种异体骨填充修复骨缺损,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肢体功能恢复理想、近期复发率低、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