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光(激光、紫外线)照射磁极化血液净化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在发病后72小时以内的脑梗死的同期住院患者92例,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及加用光照射磁极化血液净化疗法一疗程(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半个月两组分别做血脂、血液粘度检查,并分别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且对两组患者在发病后的三个月进行生活能力的评定。最后对以上结果作对比性研究。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别使血脂、血液粘度的指标及受损的神经功能在短期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是,治疗组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在发病后三个月的生活能力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光照射磁极化血液净化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不仅安全,而且治疗效果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水化疗法"治疗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AP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9年6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重度AP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5月10日以前收治的26例患者纳入标准治疗组,患者由急诊科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立即给予反复洗胃、导泻、活性炭或蒙脱石散肠道吸附、药物治疗及血液净化等标准治疗。从2016年5月10日开始收治的32例患者纳入强化治疗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水化疗法",即以0.9% NaCl和(或)5%葡萄糖注射液全天不间断匀速持续静脉补液,保证患者入ICU后48~72 h每日补液总量达到200 mL/kg,同时应用呋塞米强化利尿,保证出入量及水、电解质平衡,治疗过程中出现心力衰竭或急性肺间质水肿者立即终止"水化疗法"。治疗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可正常活动、无不适主诉及无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者视为治愈,评价"水化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服毒量、服毒至入ICU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强化治疗组32例患者在持续补液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心力衰竭。随访6个月时,强化治疗组总体治愈率明显高于标准治疗组〔59.4%(19/32)比19.2%(5/26),P<0.05〕。在随访6个月治愈患者中,两组年龄和服毒至入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强化治疗组服毒量明显大于标准治疗组(mL:54.06±26.03比23.00±4.47,P<0.05)。两组随访6个月治愈患者的胸部CT均显示,肺纤维化病灶随时间延长逐渐缩小,并非完全呈渐进性和不可逆性。结论以强化利尿为主的"水化疗法"可明显提高重度APP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布地奈德雾化疗法和常规药物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18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n=59例),进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IL-18的水平(24.48±3.89)pg/ml高于对照组患儿的(14.44±2.99)pg/ml,而TNF-ɑ的水平(17.74±3.56)pg/ml和TGF-β1的水平(202.44±32.55)pg/m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TNF-ɑ的水平(25.85±5.44)pg/ml和TGF-β1的水平(487.78±56.36)pg/ml,并且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2.33±0.89)天、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3.74±0.56)天以及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2.44±1.55)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4.32±1.99)天、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5.99±1.44)天以及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4.78±2.36)天,两组患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使用布地奈德雾化疗法进行疾病的治疗,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疗法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进修单位2021年9月-2022年2月收入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综合疗法)两组,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改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负面情绪有改善,恶心呕吐评分减少,总有效率更高,对比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疗法可帮助恶性肿瘤患者改善化疗后的白细胞计数问题,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且临床的恶心呕吐症状有改善,负面情绪减少,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绘画疗法对减轻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肿瘤科层流病房住院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纳入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2—5月纳入的39例患者为干预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每周1次,共4周的绘画干预。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SD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和干预后1个月评估2组患者疲乏和情绪状况。对照组失访1例,干预组失访3例。结果绘画疗法后干预组2个时间点疲乏、焦虑、抑郁总分分别为(4.04 ± 0.91)、(48.81 ± 3.92)、(46.06 ± 4.53)、(3.55 ± 0.84)、(47.47 ± 4.33)、(45.17 ± 4.74)分,对照组分别为(5.34 ± 1.18)、(51.13 ± 3.88)、(50.63 ± 4.36)、(5.07 ± 1.40)、(52.74 ± 4.04)、(51.24 ± 4.01)分。2组患者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焦虑和抑郁总分的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值为48.859~126.096,均P<0.05);疲乏总分及感觉、情绪、行为维度得分,焦虑和抑郁总分的组间效应与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值为6.037~37.014,F交互值为7.696~35.754,均P<0.05)。结论绘画疗法能有效缓解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的疲乏,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