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12~16岁在校青少年抑郁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3—6月,采用整群、分层、随机相结合的方法,抽取镇江市12所学校12~16岁的学生4 268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抑郁因子测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4 268份,回收有效问卷3 544份。12~16岁在校生3 544名,抑郁因子检出214名,总检出率为6.04%(214/3 544),其中男生检出率为5.14%(87/1 691),女生检出率为6.85%(127/1 853),男女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0,P=0.032)。不同性别、学习情况、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系、与家人关系、与周围人关系以及父母期望的青少年抑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情况、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系、与家人的关系、与周围人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是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学习情况、与周围人关系不和以及与家人关系不和是造成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原因。
简介:摘要中国15~24岁青少年占总人口的17.1%,由于初次性行为的年龄提前,而结婚、生育的年龄后移,使青少年人群一旦发生非意愿妊娠,多以人工流产为结局。为避免人工流产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特制定《青少年避孕服务指南》,以促进青少年知情选择和持续使用高效避孕方法,有效避免非意愿妊娠。本指南建议由专门的医疗机构和接受过培训的服务提供者,遵循不歧视、保密和知情同意的原则,按照本指南建议的服务流程向青少年服务对象提供友好和规范的避孕服务。服务提供者应依据青少年选择避孕方法的原则,指导青少年优先选择并落实长效可逆避孕方法(宫内避孕或皮下埋植),特别是在人工流产后、产后和寻求紧急避孕等现场服务的时机。对选择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或临时避孕方法(避孕套、外用避孕药等)的青少年,应指导坚持和正确使用,以降低使用失败率。本指南强调选择任何其他避孕方法的青少年均应同时坚持使用避孕套,以减少包括HIV在内的性传播感染的风险。
简介:摘要: 此次为了研究尼泊尔青少年幸福感指数与自我、学校、居住环境、朋友、家庭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此研究引用了心理学普遍量表《 General Life Satisfaction Level 》对尼泊尔当地的中学生进行集中问卷的调查、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访谈,深度并科学的得出结论 。
简介:摘要:现在的青少年近视率比较高,很大一部分出现了近视问题。所谓近视,就是远处的物体难以在青少年的视网膜上汇聚,所以在视网膜之前形成了焦点,这样导致视觉变形,难以看到比较远的物体。青少年的学业压力比较重,而且要阅读大量的材料,近距离做作业。在休闲的时候,许多青少年用手机看视频或者玩游戏,这让近视问题更加严重,属于近些年青少年视力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青少年的视力问题并不是一个因素导致的,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学生体育锻炼不足属于环境因素和后天因素,经过运动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青少年的视力,属于重要的近视干预方式,相关的治疗和预防策略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分析了运行对青少年视力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一学校存在网瘾的青少年40例,时间为2019.1~2020.1月之间,将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前后的心理焦躁和恐惧情况。结果: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前,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焦躁、恐惧等心理状况评分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躁、恐惧等心理评分有显著的降低,且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对存在网瘾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青少年的恐惧、焦躁等心理状况,说明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护理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青少年电子健康素养研究现状,为推动我国青少年电子健康素养发展,有效提高青少年电子健康素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 Pubmed、 Embase、 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 ,从青少年电子健康素养的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模式以及对健康结局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国外对青少年电子健康素养研究较丰富,在研究对象、影响因素研究、量表编制、干预方法有较详实的理论支持。国内对青少年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以调查性研究为主,且研究内容较为局限,缺乏干预性研究及全面性、特异性的测量工具等问题。结论 推荐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 ,在青少年电子健康素养标准化评估工具、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方法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AD)青少年患者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收集符合DSM-5诊断标准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40例,并同期收集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进行症状评估,采用注意偏向任务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注意偏向进行评估。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注意偏向任务测试中,病例组负性反应时小于中性反应时[(647.14±94.44)ms,(661.08±112.07)ms],病例组注意偏向值大于正常对照组[(13.93±33.27)ms,(-0.13±18.49)ms],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SCARED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中,SCARED总分与中性正确率成负相关(r=-0.38),分离性焦虑因子分与负性正确率成负相关(r=-0.52),社交恐怖因子分与负性正确率(r=-0.45)及中性正确率(r=-0.43)呈负相关(均P<0.05);躯体化、广泛性焦虑及学校恐怖与注意偏向测试分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更快关注负性刺激,并难以将注意力从负性刺激转移,对中性刺激的回避可能是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父母饮酒与儿童青少年饮酒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饮酒的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济南市城区8~17岁儿童青少年,通过调查问卷获取儿童青少年及其父母饮酒的相关信息,共获得有效样本量2 785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饮酒与儿童青少年饮酒的关系。结果儿童青少年饮酒者占11.2%(311名),父亲饮酒者占58.6%(1 633名),母亲饮酒者占7.3%(204名)。与父亲从不饮酒者相比,父亲现在饮酒(OR=1.36,95%CI:1.03~1.80)和重度饮酒(OR=2.09,95%CI:1.44~3.05)与儿童青少年饮酒存在关联。与母亲从不饮酒者相比,母亲现在饮酒也与儿童青少年饮酒存在关联(OR=2.72,95%CI:1.89~3.91)。与父母均不饮酒者相比,父母仅一方饮酒(OR=1.58,95%CI:1.20~2.09)和父母双方均饮酒(OR=4.12,95%CI:2.73~6.20)与儿童青少年饮酒存在关联。按照性别、年龄组分层分析,男生组及13~17岁组的结果与总体结果类似,但是仅父亲重度饮酒或父母双方均饮酒与女生、8~12岁儿童饮酒存在关联。结论父母饮酒可能是儿童青少年饮酒的重要影响因素。今后儿童青少年饮酒的防控政策制定应该考虑父母饮酒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