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抗生素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治疗效果,经常与其他类药物联合使用1。而联合用药在大输液配置过程中,由于药品性质不同,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现象,即药品的配伍禁忌。如颜色改变,理化性质改变,沉淀以及结晶的产生,等等。会影响到治疗效果,严重的会引起患者不适。引发安全隐患。所以有必要对抗生素的配伍稳定进行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确保药物合理、有效应用。

  • 标签: 抗生素 配伍稳定性
  • 简介:摘要本研究运用艾森克情绪稳定测验对罪犯服刑初期的情绪变化进行分析。2013年2月至6月,陆续选取符合条件的新入狱罪犯,按犯罪组和犯罪类型配对,每组120人,共计240个被试,进行第一次测验。一年后重测,了解不同犯罪组、不同犯罪类型入狱时和入狱一年后的情绪变化差异。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入狱初期,所有罪犯的自卑、抑郁、焦虑、强迫性、自主性、疑病症和自罪感都明显偏离了常模,但重新犯罪组无论是入狱初期还是入狱一年后,情绪都比初犯组稳定。犯罪类型之间情绪状态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抑郁、焦虑、自主性上。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监狱教育和心理矫治的对策。

  • 标签: 情绪稳定性 重刑犯 罪犯心理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硫酸阿托品缓释片的稳定,便于科学贮存硫酸阿托品。方法根据经典恒温法对硫酸阿托品缓释片的有效期进行预测,并在高湿以及强光照射条件下观察供试品的外形变化,并对药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该药品的稳定与温度相关,符合Arrhenius公式,但高湿度环境下不稳定,测定其有效期是2年。结论该药品不稳定,应根据其不稳定质设定有效期,并放置于干燥处保存。

  • 标签: 硫酸阿托品缓释片 稳定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渐次评估肘关节稳定,分步修复稳定结构在治疗肘关节骨折脱位中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41例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术前评估,依据影像学评估骨性结构的破坏情况,判定肘关节失稳的主要因素,分主次、先后予以修复;术中评估,骨性结构修复后进行应力试验,评估关节囊韧带损伤情况分别予以修复。术后评估,评估肘关节整体稳定,决定是否予以肘关节的辅助稳定,并及时予以康复锻炼,随访治疗效果。结果41例术前评估认定为复杂孟氏骨折10例;恐怖三联征14例;经尺骨鹰嘴前脱位9例;单纯冠状突骨折合并脱位4例;单纯桡骨头骨折合并脱位4例。术中评估,发现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损伤者34例,其中23例骨性结构修复后肘关节仍失稳,并对其中的18例内外侧韧带损伤者实施修复。术后评估,进行骨性修复与软组织修复后,9例肘关节存在半脱位倾向与摇摆不稳,需要支具、石膏、克氏针等辅助固定。平均随访10.4个月,41例骨折均愈合。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肘关节功能评估表,优者12例,良者19例,可者7例,差者3例。结论渐次评估骨折脱位的肘关节稳定,可以更全面地发现肘关节不稳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从而能更好地恢复肘关节功能。

  • 标签: 肘关节 尺骨 桡骨 骨折 肘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优化药物运用在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稳定心绞痛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运用优化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本组的99例患者中,60例显效,占60.61%,29例有效,占29.29%,10例无效,占10.1%,治疗有效率为89.9%;同时,相比较治疗前而言,治疗后患者的LDL-C、TC、DBP以及SBP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优化药物治疗稳定心绞痛,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优化药物 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33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骨折愈合时间6~10周,治疗效果,优24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91%。结论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上首先救治危及生命的出血性休克和腹腔脏器损伤,在抗休克的基础上早期手术探查治疗然后考虑骨盆骨折的治疗。

  • 标签: 不稳定性 骨盆骨折 非手术治疗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肿瘤切除术的稳定重建方式及其效果。方法筛选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行椎体切除22例,后弓切除14例,全脊椎切除12例,其它类型8例,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及切除范围选择性进行椎体重建、前方椎体内固定、后路植骨内固定等术式,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于36个月内随访完成,其中有9例患者死亡,6例患者肿瘤复发再次手术,除复发病例其余患者植骨全部融合且无植骨骨折现象,术中、术后无严重神经功能损伤并发症。末次随访调查结果显示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明显优于术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肿瘤切除手术根据切除范围以及具体疾病类型选择相应的稳定重建方式可有效恢复患者脊柱的稳定,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并对促进植骨融合、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脊柱肿瘤切除术 稳定性重建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在药剂制备、储存的过程中,药物制剂出现较大质量变化将严重影响患者用药的稳定与有效,因而保证药物制剂的稳定十分有必要。近些年频频发生的药物制剂质量问题已引起多方关注,本文在分析影响药物制剂稳定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士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影响 药物制剂稳定性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应该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循环科治疗的1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抽样分析,对临床采用的护理方案和取得的效果予以总结。结果抽取的100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从疾病构成上看初发劳累型、梗死后心绞痛、恶化老类型分别为50、20、12例,自发性和混合性心绞痛分别为10例和8例。在对患者提供一般心血管疾病护理的前提下,结合病人状况给予优质护理,以改善临床的护理质量。结论优质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帮助心绞痛患者降低其内心的焦虑情绪,减轻胸痛症状;促进本病患者快速康复,最终改善其预后品质;各大医院可将该种护理方案予以借鉴。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综合护理干预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三踝骨折的术前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4例不稳定三踝骨折伴脱位的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麻醉下行胫距关节复位,克氏针(穿跟骨、距骨、胫骨)固定。结果伤后至骨折内固定手术时间为5~10天,术后伤口均呈甲级愈合。结论对不稳定三踝骨折脱位进行克氏针(穿跟骨、距骨、胫骨)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本低,患者经济负担小,制动效果佳,利于皮肤软组织消肿,提高手术安全性等优点。

  • 标签: 三踝 骨折 不稳定性 术前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月因不稳定骨盆骨折选择我院就诊的44例患者,经数字法随机分两组。研究组为整体护理,有22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有22例。对比两组。结果两组中研究组的住院日更短,满意度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整体护理方法,效果较好,建议推广。

  • 标签: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整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正畸微种植体能够提供可靠的正畸支抗,有赖于微种植体良好的稳定。影响正畸微种植体稳定的因素有植入区骨量骨质、植入角度、植入深度、植入方式、及口腔卫生维护等因素。

  • 标签: 微种植体 初始稳定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无论是在生产还是使用中,药物制剂必须满足三项基本要求,即安全性、稳定、有效性,只有这样,药物才能达到患者的治疗预期。其药物制剂性能是否稳定,与其临床效果密切相关,是患者治疗成效的保障基础,药物制剂的稳定关系到生产和临床应用两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药物的使用效果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产生药物中毒酿成医疗事故。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影响药物制剂稳定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旨在保障用药质量和用药安全。

  • 标签: 药物制剂 影响稳定性因素 提高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切口方式白内障摘除术对泪膜稳定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129例行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12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观察组则采用角膜缘切口,比较两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高于对照组,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缘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能有效保持术后泪膜稳定,减少术后不适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角膜缘切口 白内障摘除术 泪膜稳定 影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