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泡型包虫病是我国西部偏远农牧区多发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但恶性程度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根治性切除,但术前储备功能评估尚无同一标准,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较广泛的术前肝功能评价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合并静脉及后下腔静脉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20例破裂合并静脉及后下腔静脉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实施后下腔静脉破裂修补术者7例,右静脉破裂的间断缝合修补术者6例,右静脉缝扎手术者3例,周纱布填塞3例,左静脉缝扎术者1例;治愈18例(90%),死亡2例(10%).结论术前急救复苏,并针对肝脏破裂及出血情况进行有效且安全的手术,可提高破裂合并静脉及后下腔静脉损伤治疗成功率.关键词破裂;静脉及后下腔静脉损伤;手术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0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人工支持系统治疗衰竭的护理体会。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6例衰竭患者,对患者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治愈23例,好转27例,死亡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3%。经分析发现,人工支持系统治疗衰竭患者常见高危因素为皮疹、血压一过性下降、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临床护理人员务必机遇足够重视。结论为改善人工支持系统治疗衰竭的预后效果,临床护理工作务必要认清人工支持系统治疗中的高危因素,给予周密、细致的临床护理,尽可能降低人工治疗衰竭的相关风险。

  • 标签: 人工肝 肝衰竭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76-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准切除治疗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内胆管结石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30例对照组予以非规则性切除术,32例研究组予以精准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与手术结果,并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及结石清除率等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的创口感染、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及胆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胆管结石患者应用精准切除术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精准肝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 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床旁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年8月21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当日住院患者221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83%,例次现患率5.14%;下呼吸道(63.16%)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71%,预防、治疗用药的比率分别为32.27%、61.71%。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596例,病原菌培养送检率为56.21%(335例),病原菌检出率为15.52%(52例)。检出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呼吸道感染为医院感染主要感染部位,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管理仍是今后医院感染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医院感染 横断面调查 现患率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胆管结石予精准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89例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非规则性切除术,研究组46例予精准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研究组,出血量、住院时间、腹腔引流量均多于研究组,且结石残留率25.6%大于研究组8.7%,并发症总发生率27.9%高于研究组10.9%,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胆管结石予精准切除治疗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精准肝切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刮痧疗法对郁气滞型疼痛的疗效及推广。方法整理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2015年3月门诊或家庭病床诊疗中采用刮经治疗郁气滞型疼痛的108例患者,并随访观查1~5年。结果治愈57例,显效4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结论刮经治疗郁气滞型疼痛是一种疗效高、见效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经 刮痧 肝郁气滞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创性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血流阻断治疗严重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诊治的严重外伤患者53例为观察组,行清创性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血流阻断治疗。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1年1月诊治的严重外伤患者57例为对照组,行清创性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预后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创性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血流阻断是治疗严重外伤的有效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清创性肝切除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 严重肝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精准右半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05月在我院的18例肿瘤患者行腹腔镜精准右半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血管瘤6例,内胆管结石5例,原发性肝癌7例。平均手术耗时320(240~460)min,术中出血量约450(280~1200)ml。2例术后发生胆漏,经充分引流2~3周治愈。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8(6~14)d。对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年,肿瘤复发1例,无死亡。结论腹腔镜下精准右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其不但适用于良性肿瘤,也适用于恶性肿瘤,能达到根治要求。

  • 标签: 精准理念 腹腔镜右半肝切除 肝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源性损伤的临床出现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药源性损伤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32例,对两组患者的病史及服用药物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用药干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和损伤治疗。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情况,研究组患者2周后损伤情况较2周前有一定的加重,研究组经干预后肝功能情况有明显的好转,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肝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源性损伤发病机制复杂,及时对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和治疗是降低这种并发症发病率的有效手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药源性 肝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失眠病因虽多,病机总以阴虚阳盛,阴阳不交为主。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人们承受的精神心理压力增加,情绪波动也较大。以失眠为主症的患者,多表现有情绪变化或精神刺激,而此类表现多与的功能关系密切。因此,临床上临证施治首当从论治,结合脏腑气血辨证,兼顾调理其他脏腑,才能收到更为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失眠,从肝论治,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05-02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脂肪背景下血管瘤的准确性,并总结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接诊的脂肪血管瘤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非脂肪血管瘤患者37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超声诊断,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并以CT及MRI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判断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超声影像学差别主要体现在回声分布情况,观察组的低回声人数更多,组间对比差异显著(=8.49,P<0.05),二者的形态规则性与边界清晰度则无显著差异(=1.01,1.26;P>0.05)。超声对脂肪下血管瘤的诊断准确性为86.48%,与CT及MRI诊断结果比较存在差异(=5.38,P>0.05)。结论超声诊断脂肪下血管瘤具有一定临床价值,操作较简单,对于存在争议的患者需联合CT或MRI等进一步确诊。

  • 标签: 超声 脂肪肝 肝血管癌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人工血浆置换治疗不同临床分期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衰竭患者37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9.5岁。早期19例,中期11例,晚期7例。急性衰竭8例,亚急性衰竭13例,慢性衰竭16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人工血浆置换方法对37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h、治疗后72h临床症状、生物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血清转氨酶、黄疸指标等],从而判断临床疗效;并观察临床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常规内科治疗联合人工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急性衰竭有效率为37.50%,亚急性衰竭为69.23%,慢性衰竭为68.75%。早中晚期衰竭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4.21%、63.64%、28.57%。治疗后24h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有下降,PTA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h再次复查以上指标较治疗后24h的ALT、AST、TBiL、DBiL、IBiL有所上升,但较治疗前仍有所下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衰竭的方法,安全性好,明显提高了救治的有效率,降低了死亡率。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肝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静脉输液现状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医院静脉治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2014年9月16日和12月24日静脉输液现状横断面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4年12月24日医院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导管维护欠佳、输液工具选择不合理、穿刺部位不正确、敷贴固定不规范等发生率与2014年9月16日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调查日规定时段医院静脉治疗输液工具选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针仍是主要输液工具,但是钢针的使用率由55%下降到48%,留置针的使用率由43%上升到49%。PICC及CVC使用率仅占1-2%。结论医院静脉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取得一定成效,仍需进一步强化。

  • 标签: 静脉输液 横断面调查 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