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形肌动蛋白1(astrotactin 1,ASTN1)与肝细胞(HCC)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公共数据库下载HCC的RNA表达谱数据和临床信息,比较HCC组织和旁对照组织ASTN1 mRNA的表达水平。ASTN1 mRNA在旁组织差异分析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根据ASTN1表达高低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两组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STN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siRNA技术沉默HCC细胞中的ASTN1基因,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穿膜细胞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HCC组织ASTN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22(0~0.137),明显低于旁组织的0.037(0.004~0.216) (Z=-12.297,P<0.05)。生存分析显示ASTN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预后更好(HR=0.480,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ASTN1低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总体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52,95%CI:1.635~2.313,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siRNA-1和siRNA-2组穿膜细胞数为(88±7)、(89±5)个,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3)个(LSD-t=11.720,15.150;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沉默ASTN1基因后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增强。结论ASTN1高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总体生存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ASTN1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差。ASTN1可作为判断HCC患者生存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癌,肝细胞 ASTN1 预后 生物学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8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37例,女91例;年龄28~76岁,中位年龄47岁。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17例)、介入组(110例)、急诊切除组(36例)和联合介入切除组(联合组,65例)。介入组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E)和(或)TACE。观察各组疗效。止血率和生存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保守治疗组止血率65%(11/17),1年生存率0。介入组止血率86%(95/110),1年生存率50%。急诊切除组止血率100%(36/36),1年生存率89%。介入联合切除组止血率达100%(65/65),1年生存率达84%。4组止血率及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破裂出血行急诊手术切除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最佳,应作为首选方案。若出血速度快,生命体征不平稳,则建议行介入后肝切除。对于肝功能较差,全身情况较差,病灶多发或较大无切除机会者,可选择介入治疗或保守治疗。

  • 标签: 癌,肝细胞 破裂 出血 化学栓塞,治疗性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肝细胞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中早期小肝细胞(seHCC)是预后最好的一种肝细胞,其形态与肝细胞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HGDN)和进展期小肝细胞有交叉,特别是与HGDN的区别很微妙;而且这三者预后不同,因此准确诊断很有难度也有临床价值。该文结合作者及国内外其他学者关于seHCC病理学研究的进展,综述seHCC病理学特征,主要聚焦于侵袭性生长模式的识别。侵袭性生长包括经典的毁损性间质浸润性生长和膨胀性侵袭性生长2种,这其中任意一种模式的识别都能明确排除HGDN而支持 seHCC的诊断。总之,病理医师能敏锐识别侵袭性生长模式有助于明确seHCC的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单纯手术与原发性肝细胞手术后加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患者7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7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单纯肝细胞切除术治疗;37例患者为观察组,行肝癌细胞切除术后,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结果:(1)近期效果:观察组缓解率为94.59%,对照组缓解率为9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2年、3年生存率67.57%、56.76%均高于对照组的35.14%、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原发性细胞肝癌 单纯手术 肝动脉栓塞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在肝细胞(肝癌)淋巴结转移(LNM)术后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行肝癌肝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的11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0±12)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有否LNM,将患者分为LNM组和非淋巴结转移组(NLNM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两组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肝癌LNM患者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肝癌LNM发生率为15.3%(17/111)。LNM和NLNM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2、29.2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4.61%、18.35%、5.20%和76.75%、44.01%、13.85%,LNM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NLNM组(χ2=4.831,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RI>0.38、Plt>3.15×109/L、HBcAb(+)、DB>9.2 μmol/L、脾脏厚度>3.6 cm为肝癌肝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85,12.271,3.315,16.830,2.468;P<0.05)。结论肝癌LNM患者预后差,APRI是肝癌肝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癌,肝细胞 淋巴转移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治疗方式的多元化和多学科联合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化,综合运用经肝动脉插管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方法使中晚期肝细胞实现降期,或通过门静脉栓塞、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使剩余肝脏快速增生,以及常规行抗病毒和保肝治疗,让不同比例的中晚期或剩余肝脏储备不足的肝细胞能够成功转化为可切除肝细胞。这将成为提高肝细胞诊断水平的重要措施和肝细胞临床研究的热点。因此,笔者对肝细胞转化治疗的内涵、相应策略和进展进行深入阐述。

  • 标签: 肝肿瘤 肿瘤降期 转化治疗 二期手术 进展
  • 简介:摘要供肝数量不足是制约肝移植发展的主要因素,更是制约肝细胞肝移植治疗的突出因素。既往对肝细胞肝移植的研究多集中在受者选择标准、降期治疗、免疫抑制方案等方面,近年来研究发现供肝的选择对肝细胞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也有显著影响。笔者从临床供肝的主要类型、肝细胞肝移植适应证的把握、适应证内肝细胞肝移植和超适应证肝细胞肝移植的供肝选择以及供肝选择对肝细胞肝移植预后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 标签: 肝肿瘤 肝移植 供肝 选择标准 肿瘤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肺炎型转移性胆管细胞的认识。方法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例肺炎型转移性胆管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56岁男性,以持续发热、左斑片影就诊,就诊时胆管细胞术后半年。抗感染治疗无效,PET-CT示左舌叶病灶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异常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2.5,平均SUV 1.2]。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及超声支气管镜穿刺组织病理结果可见低分化组织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CK7(+)、CK19(+)、TTF-1(-)。结合临床、影像及病理结果诊断为转移性胆管细胞。结论单发肺炎型转移性胆管细胞较少见,结合临床和组织病理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胆管细胞癌 转移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高度异型增生结节(HGDN)转化成富血供肝细胞肝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的患者2 037例,筛选出51例有慢性肝病背景的HGDN,行至少2次随访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扫描,并且在首次MRI前后1个月内行CT增强扫描,研究终点为HGDN转化成富血供HCC,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根据有无富血供转化分为转化组(A组)和未转化组(B组)。线性回归分析HGDN向富血供HCC转化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36个结节,B组79个结节,富血供转化率31.3%(36/115)。单变量分析结节长径>10.2mm(P = 0.034)、年增长率> 2%(P < 0.001)、含脂质成分(P = 0.007),与其发生富血供转化具有相关性,多变量分析结节年增长率是发生富血供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00 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诊断HGDN年增长率可以作为向富血供转化的潜在预测因子。

  • 标签: 癌,肝细胞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高度异型增生 富血供转化
  • 简介:摘要肝细胞(HCC)发生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在其发展中检测出HCC前病变和进展期HCC,对预测肿瘤行为、判断病变程度、采用最佳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生存至关重要。肝脏成像技术的快速进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MRI(Gd-EOB-DTPA MRI)可提供肝结节血管变化、肝细胞功能信息,能够精确区分肝硬化再生结节、低度异型增生结节、高度异型增生结节、早期HCC(early HCC)和HCC,从而进行恶性进展的风险度分层。现综述Gd-EOB-DTPA MRI在HC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HCC多步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概念,以及前病变最终可能转化成典型HCC的影像学表现。

  • 标签: 癌,肝细胞 诊断,影像学 癌前病变 高度异型增生结节 对比剂
  • 简介:摘要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肝癌和肝癌破裂发生率差异很大。同肝癌一样,肝癌破裂病死率很高。肝癌破裂的原因,推论很多而且十分具有争议性。肝癌破裂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率很高。肝癌破裂的治疗主要分为3个处理阶段:(1)急症阶段。主要通过复苏治疗,稳定病人和停止肝癌破裂出血。停止肝癌破裂出血的方法包括改善病人凝血功能障碍,介入治疗(肝动脉栓塞)和手术治疗(围肝脏纱布填塞、肝动脉结扎、使用能量器械或化学制剂直接止血和急症期肝部分切除术)。(2)评估阶段。病人肝癌破裂停止出血后进行评估,包括病人整体情况、肝功能、肿瘤分期、肝癌(包括肿瘤位置)能否切除、剩余肝脏体积情况、是否伴有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症。(3)决定性治疗阶段。该阶段主要分为治愈性和非治愈性。由于肝癌破裂是肝移植的禁忌证,肝部分切除术是唯一治愈性手段。术中使用蒸馏水或5-氟尿嘧啶灌洗腹腔,可有效降低术后肝癌腹膜转移率。肝部分切除术可在急症期(出血期间),延迟早期(肝癌破裂时间≤8 d)或延迟晚期(肝癌破裂时间>8 d)施行。在急症期或延迟早期施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后肝癌腹膜转移率比延迟晚期低。肝癌破裂停止出血后,对于无法施行肝部分切除术的病人,其治疗方法与没有肝癌破裂的病人无较大差别。在可施行肝部分切除术的病人中,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手段。肝部分切除术病人的远期生存率高于其他任何非手术治疗(包括经肝动脉栓塞或化疗栓塞)。

  • 标签: 肝肿瘤 肝癌破裂 破裂机制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肝细胞(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在慢性肝脏损害基础上由肝硬化结节发展演变为HCC的多步癌变模式和主要病理改变已得到公认,这些改变成为了影像学检出、诊断和评价HCC的重要依据。本文拟对肝硬化结节多步癌变的病理特征、HCC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加深影像医师对HCC影像表现的认识,帮助提高影像诊断HCC的能力。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肝细胞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已成为关乎全民健康的严重问题。肝细胞的治疗方法众多,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兴起为肝细胞的治疗提供了新武器,其实用价值亦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和关注。肝细胞的免疫治疗经历了最初的细胞毒性药物、小分子抑制剂到现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促进肿瘤治疗的模式发生重大改变。同时,应重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管理和治疗,通过建立多学科诊断与治疗团队促进和提高肝细胞的综合治疗水平,从根本上提高疗效,造福患者。

  • 标签: 肝肿瘤 免疫治疗 综合治疗 现状 展望
  • 作者: 张恒辉 陈红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学研究所 100015;北京臻知医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0008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 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00044
  • 简介:摘要肝细胞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近年来,免疫生物治疗给肝细胞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溶瘤病毒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多样化的新兴免疫生物治疗技术也逐步向临床应用推进。肝细胞的免疫生物治疗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免疫特征,制定不同的个体化治疗策略。策略制定过程中需要关注逆转T淋巴细胞耗竭、突破肝癌微环境的免疫抑制、提高免疫治疗的特异性、辅助以免疫佐剂以增强抗肝癌免疫应答、及时和准确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等关键性问题。总之,个体化、特异性、安全和高效,是肝细胞免疫生物治疗的必然发展趋势。

  • 标签: 肝细胞癌 免疫治疗 生物治疗
  • 简介:摘要所有癌症患者中约20%有脑转移,而引起脑转移原发肿瘤多见于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或肾细胞。肿瘤脑转移目前仍是导致晚期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即便肿瘤的多模式治疗获得了进展,但预后仍较差。本文报道本院1例转移病例,为丰富相关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类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 脑转移
  • 简介:摘要透明细胞性肾细胞(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是一种由胞质透明或嗜酸性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转移部位多见于骨、等,但转移至鼻腔比较罕见,鼻腔转移者临床症状多为肿瘤压迫症状,如鼻塞、鼻出血、视力受损,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也无特异性,确诊只能依靠病理诊断。该类疾病临床特点不明显,所以临床医师在遇到类似患者时,要警惕该类疾病,最好取活检做病理诊断,尽可能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阿司匹林作为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于消化道肿瘤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肝细胞作为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寻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现综述阿司匹林对肝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机制,以期为今后的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阿司匹林 肝细胞癌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