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多媒体技术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2年4月份,截止时间为2023年6月份,参与研究手术室护士的数量为40名,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时间范围为2023年1月份至2023年3月份常规带教,护士数量为20名,实验组的时间范围为2023年4月份至2023年6月份,护士数量为20名,多媒体技术,分析两组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和技能操作成绩。结果:实验组护士的教学成绩高于参照组护士,P<0.05,组间差异存在。结论: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开展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成绩,提升教学质量,值得提倡。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 PHN 中老年患者 ,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高电压长时程射频组)、对照组(标准射频组)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PHN病人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②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T0)、治疗后7天(T7)、30 天(T30)、90天(T90)、180天(T180)时间节点口服用药及停药情况;③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PHN病人射频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口服用药及停药时间相比较,P < 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较,P > 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P > 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能明显减轻病人疼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应用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20年-2023年我科收治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经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治疗的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并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结束后1周、结束后一个月、结束后3个月的疼痛情况,并采用(改良Macnab评估)评估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 入组的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治疗,术中术后未见并发症发生,入组的19例患者治疗结束结束后1周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有效率达100%,随着时间延长患者疼痛评分有所上升,且部分患者有复发情况,但治疗结束后一个月、结束后3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总有效率达88.6% (P<0.05), 结论: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应用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具有安全、疗效明确的特点,但随着时间延长,有效率有所下降,是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下肢痛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仍存在作用时间不长的缺点,部分患者需要再次甚至多次行该治疗以获得更优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硬膜外导管设计和脉冲速率对脉冲压力的影响。方法对国内常用的12种硬膜外导管联合5种脉冲速率(120、240、360、480、600 ml/h)进行体外测压(峰值压力及脉冲平均压力)。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脉冲速率与脉冲平均压力的关系,并比较不同设计两种硬膜外导管在不同脉冲速率下脉冲平均压力的差异。结果不同硬膜外导管和脉冲速率总共产生60种组合,共进行180次测压。峰值压力变化范围为1.81~14.84 psi。12根导管的脉冲速率和脉冲平均压力呈高度线性正相关(r>0.8,P<0.05)。末端封闭导管在各脉冲速率下所产生的脉冲平均压力均高于末端开孔导管(P<0.001);20 G导管在各脉冲速率下所产生的脉冲平均压力均高于19 G导管(P<0.05);钢丝加强导管在各脉冲速率下所产生的脉冲平均压力均高于无钢丝加强导管(P<0.05)。结论脉冲平均压力与脉冲速率呈正相关,细管径、末端封闭、钢丝加强型的导管设计会增加脉冲平均压力,在使用较高脉冲速率(>360 ml/h)时,应使用粗管径的硬膜外导管以降低报警风险。
简介:摘要阐述“四逆散”的临床应用及配以胃镜、肾功、肝功等检查的必要性。
简介:背景:近年来,激光已用于疣的治疗,而且已成功治疗某些类型的疣。在一些激光研究中,已应用剥脱剂来增加激光的穿透力。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脉冲染料激光(PDL)疗法与应用水杨酸(SA)后再应用PDL疗法的效果。应用水杨酸的目的在于通过减少寻常疣的角化过度以增加激光穿透性。方法:本对照研究包括入选研究的19例患者的66个皮损。33个皮损先外用30%SA,2次/d,5d后再应用PDL治疗,其余33个皮损直接应用PDL治疗。两组患者PDL疗程1~5次,每次间隔4周。两组疗效用疣的尺寸改变比较,记录长×宽×高(mm3),治疗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在PDL组和SA+PDL组,治疗5个疗程后,与治疗开始相比皮损变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5疗程结束时,两组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451);然而在第二个疗程后SA+PDL组的清除率显著高于PDL组(P=0.049)。在第二个疗程后,SA+PDL组的完全清除率是54.6%,而PDL组在第五个疗程结束后完全清除率仅为66.4%。在2.2个疗程后SA+PDL组即观察到完全清除,而PDL组在3.1个疗程后才观察到完全清除(P<0.05)。结论:尽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