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了解肥胖儿童对血压轨迹现象的影响.方法于1996年9月份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合肥市某小学1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每年的9月份重新测量他们的血压及身高、体重、心率等相关变量,随访4年观察他们的血压变化趋势.结果不同性别的儿童血压无论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初查与后4年复查血压的相关系数,收缩压依次为0.1724,0.5173,0.2024,0.5779,舒张压为0.4347,0.3327,0.1669,0.1481.复查时间跨度愈小,相关愈明显.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之间血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血压存在着明显的轨迹现象,肥胖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提示儿童期血压持续偏高及肥胖个体成年后可能成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人接受中药联合揿针治疗所产生的作用。方法:选用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间我院的124例PHN病人,随机将其均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按西中药进行治疗,观察组病人采用中药联合揿针加用揿针进行医治。对两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少(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揿针治疗PHN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疼痛症状,减少不良反应,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肺癌患者采用靶向治疗过程中,慢性病路径模式护理的疗效影响。方法:挑选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靶向治疗的120名肺癌患者作为试验样本,根据组间基础资料相似性原则,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人。对照组接受普通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慢性病路径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健康观念、自我管理能力、肿瘤标志物含量、癌因性疲劳指标及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变化。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健康观念、决策自主性、积极心态以及自我减压能力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CEA、NSE、CA125和CA199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过程中,实施慢性病路径模式护理,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健康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减轻癌因性疲劳,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改善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实现更佳的护理成效。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中国≥50岁人群的衰弱轨迹,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AGE)中国项目第一至第三轮纵向数据,由32种变量计算衰弱指数得分,并在此基础上在组基轨迹模型中采用删失正态模型确定随时间变化的衰弱轨迹模式,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社会经济地位和行为影响因素对衰弱轨迹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 303名≥50岁且拥有3轮完整数据的调查对象进入分析,本研究识别出3条衰弱轨迹:低水平稳定轨迹(LT)、中度增加轨迹(MT)和高度增加轨迹(HT),分别占所有调查对象的75.9%,19.1%和5.0%。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与LT组相比,HT组更倾向是女性(OR=1.88,95%CI:1.22~2.92)和农村居民(OR=1.87,95%CI:1.29~2.70)。在家庭人均财富方面,OR值有一个明显的梯度,较低的家庭财富更有可能归为HT组。结论本研究识别出了3种我国≥50岁人群衰弱轨迹的进展模式,并强调了干预措施应尽可能地以那些衰弱进展快速的脆弱人群为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其进行调查。住院期间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出院后1个月随访时失访7例,3个月时失访8例,6个月时失访3例,最终共182例患者完成研究。结果最终获得心理弹性下降、心理弹性升高、心理弹性平稳、心理弹性低水平下降4条心理弹性类别轨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功能障碍、无人照顾、有宗教信仰、在职工作、独居生活、有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轨迹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可呈现出不同类别的心理弹性轨迹,有功能障碍、无人照顾、有宗教信仰、在职工作、独居生活、有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轨迹的影响因素,临床中应根据不同患者特点予以个性化干预。
简介:目的克山病(KeshanDisease,KD)是在我国16个省区流行的地方性心肌病。几十年来,我国生物化学界对于KD的发病机弹做了大量创新性研究.本文回顾和评述我国克山病心脏代谢为中心的研究发展历程。方法和结果包括:使用综合酶谱早期诊断KD的心肌受损;发现KD有低硒性代谢紊乱;发现KD死亡病人心脏有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呼吸酶功能障碍和心肌收缩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发现心肌钙代谢紊乱与心肌收缩障碍之间关系;发现KD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受损;发现心肌自由基堆积等障碍;发现红细胞的形态、膜脂组分和功能异常;提出KD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或者是一种“膜疾病“等等。通过长期的KD生化研究并与病婵、临床所见综合分析,确立了“KD是一种以心肌线粒体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代谢性心肌病”的发病机理。提出应用抗氧化药物预防和控制KD策略:应用无机硒、辅酶Q10、含硒模拟物(PZ51)、GPX抗体酶等防治研究KD,取得巨大进展;还汪明GPX抗体酶(世界上第一个含硒抗体酶)、PZ51、无机硒、辅酶Q10等对于心肌线粒体自由基损害都有明显的阻止作用。结论克山病是世界上发病最多、研究得最为深入的人体心肌病。这些创新成果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轨迹与新发颈部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连续3年进行健康体检且符合入选标准的953例被检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观察对象2017、2018、2019年度健康体检的FPG数值,用潜类别轨迹模型确定4个不同的FPG轨迹组,分别为低稳定水平组,中稳定水平组,中高稳定水平组,高稳定水平组,随访各组人群至2020年度健康体检时颈部动脉斑块的发病情况。比较4组颈部动脉斑块发病率的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FPG轨迹组与新发颈部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结果颈部动脉斑块的发病率随着FPG轨迹的升高而增加,分别为11.13%、19.70%、23.44%、23.81%(P<0.001)。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性别、年龄、BMI等多种混杂因素后,FPG稳定中水平组、稳定中高水平组、稳定高水平组颈部动脉斑块发病风险分别为FPG稳定低水平组的1.895(95%CI:1.296~2.769)、2.273(95%CI:1.241~4.161)、2.527(95%CI:1.219~5.241)倍(均P<0.05)。结论长期高FPG水平是颈部动脉斑块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糖使其稳定在较低水平能够降低颈部动脉斑块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Ruth Hubbard及其同事研究了五位超级英雄的个体人格特征和健康相关行为,并预测了这个超凡人群队列在年龄渐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