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在明代中叶大量的养生著作中,吴江县医学训科吴禄的《食品》是一部较有代表性的食疗医书。他以《食物本草》和《饮膳正要》为蓝本,根据自身医学实践的经验进行增删改定,指导吴中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饮食、健康养生。

  • 标签: 食品集 食疗养生 吴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无效注的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于2011年12月-2014年01月在我院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对其血清进行调查分析,并检测其相关抗体与类型。结果60例血小板无效注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患者共49例,占无效注的81.67%(49/60),血小板相关抗体阴性患者有11例,占无效注的18.33%(11/60);HLA抗体阳性者有31例,占无效注的51.67%,HPA抗体阳性患者11例及HLA、HPA抗体阳性者9例的无效注率均为100.00%。结论HLA与HPA类血小板抗体是导致血小板无效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血液病患者中进行相关抗体的筛查有利于及时发现血小板无效注的高危患者,并采取配合性注,对于有效降低血小板无效注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小板无效输注 血小板抗体 临床分析
  • 简介:《咽喉秘》是具有较高文献与学术研究价值的清代喉科著作,但作者及成书年代难以考据.其书流传较广,版本众多,从同治、光绪、宣统到民国各个时期,屡经翻刻,甚至流传至香港、日本等地.经版本寓目与文献研究后,将其传本系统及源流作一叙述.

  • 标签: 咽喉秘集 版本 文献研究
  • 简介:摘要现如今的临床麻醉工作中主要音高的是靶控注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系统为主要的辅助性工具,同时以药代-药效的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对于血浆和药物的浓度进行控制和调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给药方式。文中对靶控注技术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对相关的技术原理以及临床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仅供参考。

  • 标签: 靶控输注 临川麻醉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因素对血小板注疗效的影响。结论血小板注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提高疗效最好的方法是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总结了72例使用肠内营养注泵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重视营养评估及心理护理,规范肠内营养流程和注泵的使用,及时处理并发症,避免安全隐患,同时做好患者活动、睡眠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本组1例放弃治疗,1例不能耐受置管及胃肠道反应改用肠外营养,50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经治疗后好转,20例未诉不适。

  • 标签: 肠内营养输注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单采血小板注无效的原因,为临床科学、合理、有效使用血小板提供参考依据和对策。方法对46例115例次注单采血小板患者按不同疾病和注频率分组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血液肿瘤病患者注血小板无效率明显高于外科手术及其他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组血小板注有效率高于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血小板注疗效的因素很多。随着注频率的增加,血小板注有效率逐渐下降,易产生血小板抗体,出现血小板注无效(PTR),临床应进行配合型血小板注。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输血在抢救生命,疾病治疗中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人们对输血血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其安全和疗效,传统的输血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的年代,是近代医学发展的结果1。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输血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成分输血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一血多用,容量小,稳定性好,疗效好,副作用低,输入相对安全,便于保存,减少了血液传播疾病并节约了血液资源,降低费用减少了病人经济负担等优点。成分输血是患者缺什么补什么成分。目前国际上成分输血比例已达到90百分,发达国家已超过95百分以上。

  • 标签: 去白细胞 悬浮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诺维本致静脉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到2013年5月行静脉注诺维本致静脉炎的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在护理结束后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各项指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的满意情况方面也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诺维本致静脉炎的临床护理意义重大,更加全面综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疼痛情况,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 诺维本 静脉滴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中患者不同量的自体血回对患者凝血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60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甲、乙组,术后将回收的自体洗涤红细胞分别进行回,甲组<500ml、乙组600-1000ml,分别于术前、自体血回后1h、18h、36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结果甲、乙组患者的平均自体血液回量分别为(421.27±15.18)ml、(837.69±22.91)ml,两组患者的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p<0.001);甲组的PT、APTT在输血后变化不显著(P>0.05),而乙组的PT、APTT在输血后1h显著升高(P<0.05)。结论自体血回量会对患者凝血功能造成不利作用,在无任何处理情况下回量一般不应超过837.69ml。

  • 标签: 自体血回输量 凝血功能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凯时3种不同的注方法对老年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60例需要凯时治疗QD的老年患者分为3组,A组静脉注射组20例,予凯时20ug+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5min注射完;B组静脉滴注组20例,予生理盐水100ml+凯时20ug静脉滴注,40-60min滴注完C组微量泵泵注组20例,予凯时20ug+0.9%氯化钠注射液50ml微量泵泵注,60min泵完。比较3组老年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静脉炎发生率最低,3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泵注凯时时静脉炎发生率最高,操作复杂,注时间较长,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自理;静脉注射组静脉炎发生率最低,且操作简便,时间最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凯时 静脉炎 输注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髓注生脉注射液抗休克治疗效果及对外周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干预组,各20只。其中假手术组仅接受麻醉,模型组及干预组麻醉后接受失血性休克造模,造模后模型组接受骨髓注生理盐水,干预组接受骨髓注生脉注射液,比较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EPO含量变化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①骨髓腔注生脉注射液可以明显提高失血性休克模型实验兔的EPO的含量;②经过不同药物的骨髓腔注后可以发现干预组实验兔临床疗效明显高于模型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经骨髓腔通路具有理想抗休克疗效,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上调EPO有关。

  • 标签: 休克 骨髓腔通路 生脉注射液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本刊讯记者罗德芳)金秋十月,妈祖大爱情暖京华。10月26日下午,国家会议中心大厅里乡情融融、乡音绕耳,1500多位在京莆籍乡亲及全国各地代表齐聚于此,参加北京妈祖仁爱慈善基金会成立启动暨北京莆田企业商会新一届理监事会就职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中央政治局原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汉斌,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克辉,莆田市委书记周联清等到会祝贺,共同见证莆商的情怀和风采。

  • 标签: 基金会 北京 慈善 仁爱 全国人大常委会 文化交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注无效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0例血液病患者根,观察共1006例次的单次采血小板注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AL组血小板注有效率为66.5%,AA组72.1%,ITP组51.5%,三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AL、AA组未发热组其注有效率显著高于发热组(P<0.05);AL组脾脏肿大组与无肿大组、DIC组与无DIC组其注有效率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O.05);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注有效率53.0%显著高于骨髓移植组38.5%(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注无效原因较为复杂多余,注时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血小板计数及出血量进行综合性分析,避免发生注无效。

  • 标签: 血液病 血小板 输注无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瑞芬太尼靶控注用于开胸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50例纳入观察的胸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靶控注组)和对照组(芬太尼组)各25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对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芬太尼靶控注用于胸外科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清醒迅速完全,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 标签: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开胸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温液体对剖宫产患者在手术期间体温及寒战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剖宫产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加温输液组(A组)和室温输液组(B组),每组各30例。手术期间A组使用加温的平衡盐溶液,B组则使用室温平衡盐溶液。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不同输液时间肛温的变化及术中发生寒战情况。结果B组开始输液后30、45,60min肛温较基础值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5);A组寒战发生率(10%),明显低于B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温液体能有效防止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体温降低,并减少寒战的发生。

  • 标签: 加温液体 剖宫产 肛温 寒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