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快速锥形束CT (CBCT)扫描模式对图像质量和配准结果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适合快速CBCT的扫描预设。方法分别使用常规和两种快速扫描模式在CBCT模体上进行检测,定量评价不同扫描模式下的配准精度和图像质量;随后使用33例临床肿瘤患者278组CBCT数据进一步验证不同扫描模式在临床环境下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模体3种扫描模式测量结果与标准值最大偏差0.70mm (平均偏差0.51mm),同一部位各扫描模式间的测量结果一致(偏差0.00mm);常规模式的均匀度结果最好(平均值为3.62%),快速1模式次之(平均值为3.90%),快速2模式最低(平均值为4.84%);常规模式的噪声结果最好(平均值15.69),快速2模式次之(平均值17.23),快速1模式结果(平均值21.74)最低;3种扫描模式的高对比度分辨率测量结果一致(至少可以分辨3个线对);快速1模式的低对比度分辨率结果最好(1.69),常规模式次之(2.10),快速2模式结果最低(2.31);3种扫描模式的几何精度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的最大偏差基本一致(平均偏差0.05mm)。临床病例常规和快速1扫描模式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最好(R2>0.90,P<0.01),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95%一致性限度均<1mm界值)。结论快速1扫描模式拥有与常规模式接近图像质量和一致的配准结果,而且拥有更快的扫描速度、更低的扫描剂量,故推荐使用快速1扫描模式作为临床扫描方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锥形束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锥形根尖种植体与非锥形根尖种植体对老年植牙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的上颌前磨牙区后天性牙缺失患者共 80例,随机分为锥形根尖组与非锥形根尖组,每组 40例,对比两组患者两组形状种植体植入后不同时间的旋如扭矩值和种植体稳定系数 (ISQ),采用 Image J软件分析对比术后 6个月和 1年的骨缺损量。结果 两组患者植入后即时测量的扭矩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34, P=0.595),两组患者植入时测量的 ISQ值和植入 6周及 6、 12个月的 ISQ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锥形根尖组患者植入后 6个月与植入时的骨丢失量平均为 (0.242±0.135)cm3,非锥形根尖组植入后 6个月与植入时的骨丢失量平均为 (0.214±0.147)cm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76, P=0.384),植入 12个月两组均较植入时有骨长入,但平均骨量变化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405, P=0.164)。结论 锥形根尖种植体与非锥形根尖种植体在老年植牙中的初期稳定性相当,不影响骨长入。

  • 标签:  种植体 根尖 老年 稳定性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患者采用锥形束CT引导调强放射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05月~2020年06月收治的8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针对所有患者临床均实施锥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慢性宫颈炎治疗中予以LEEP刀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慢性宫颈炎患者86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实验组予以LEEP刀宫颈锥形切除术(4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微波治疗(43例),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躯体功能为(86.1±1.1)分、心理功能为(85.1±0.4)分、人际关系为(87.4±0.4)分、社会功能为(86.4±0.4)分;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P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LEEP刀 宫颈锥形切除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用锥形束CT测量比较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牙冠唇面角及Collum角(冠根角的补角),为正畸前牙转矩恰当表达及牙槽骨开裂、骨开窗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从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口腔科并拍摄CBCT影像患者筛出200例,男66例,女134例,年龄18~40岁,平均26.7岁。将影像数据导入Invivo5.4软件,使用牙弓断面视图功能获取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的正中唇舌向截面,导入Auto CAD 2007软件分别测量牙冠长轴根方延长线与牙根长轴的夹角(Collum角),过牙冠唇面中心点的唇面切线与牙冠长轴的夹角(唇面角),对两测量指标分别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两两比较不同牙位间大小差异,对同一牙齿两测量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和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Collum角(唇面角)分别为0.17°±5.11°(15.50°±2.91°),-5.67°±5.74°(15.52°±3.50°),-5.56°±4.67°(20.07°±3.66°),-3.97°±4.49°(14.40°±3.20°),-6.50°±4.03°(14.76°±3.25°),-3.70°±4.91°(18.27°±3.07°)。Collum角正值显示牙根长轴相对于牙冠长轴明显舍侧偏斜,负值显示牙根长轴相对于牙冠长轴明显唇侧偏斜。上下颌尖牙唇面角显著大于同牙弓内中切牙(P<0.001)及侧切牙(P<0.001),而中切牙和侧切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上颌中切牙外,同一前牙Collum角与唇面角大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冠根成角有较大差异;牙根长轴的舌侧偏斜越明显,牙冠唇面曲度也越大,此时牙齿的转矩表达更多变,在正畸术前评估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牙齿 前牙 冠根形态 Collum角 唇面角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在髋关节翻修股骨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使用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行髋翻修的61例患者临床及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平均(61±7)岁。根据骨盆平片及患髋侧位X线片观察髋臼、股骨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骨质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平均(5.6±2.2)年。随访期间,无假体周围感染和假体松动发生。1例术后2周脱位,经手法复位后未复发。1例术后2年发生假体周围骨折,行骨折内固定处理。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t=10.5505,P =0.000)、3个月(t=12.6154,P <0.05)和6个月(t=16.6196,P <0.05)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t=14.1128,P <0.05;术后3个月t=30.0689,P <0.05;术后6个月t=59.9639,P <0.05)。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45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为90.2%。末次随访时股骨柄假体的位置无明显改变,中心固定有58髋(95.1%),柄-髓腔匹配优良率100%。所有病例均出现股骨近端骨重塑,其中Ⅰ度56髋,Ⅱ度5髋。结论在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 B2 、Vancouver B3)和股骨近端骨缺损(Parprosky Ⅱ、Parprosky Ⅲ)病例中,采用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假体行股骨侧翻修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便、骨长入良好等特点。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再手术 假体和植入物
  • 简介:摘要: 口腔疾病中,牙体牙髓病是常见病,属于口腔硬组织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临床诊治中,锥形束 CT(CBCT) 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操作简单、投照范围广、影像精准、射线少、扫描快速的特点,因而获得了良好反响。通过影像辅助软件获得清晰图像,是一种先进的检查技术。本文主要针对锥形束 CT 在牙体牙髓病治疗应用 做 进一步探究。

  • 标签: 锥形束 CT 牙体牙髓病 应用现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MRI和锥形束CT图像配准方法,并运用配准后的图像对关节盘与髁突位置关系进行初步评估。方法纳入2018年1至3月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颞下颌关节门诊的3例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共6侧TMJ),男性1例30岁,女性2例,分别为21和26岁。使用Mimics软件分别重建TMJ锥形束CT与MRI三维图像并进行配准,评价配准后的图像,并依次测量3例患者在开口、闭口状态下关节盘面积和体积,关节盘的位置即髁突最高点(C点)到关节盘中心点(D点)的距离、关节盘后带最后点(P点)到C点的距离以及线段CD与眶耳平面的夹角(∠DCF)。结果3例患者的12幅TMJ的配准图像均可显示关节盘、关节结节、关节窝、髁突等解剖结构及相互关系。结合临床诊断,关节盘位置正常的CD差值最小(1.94 mm),不可复性盘前移位CD差值较小,可复性盘前移位CD差值较大;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PC差值较小;关节盘正常开口位时,∠DCF角度最小为3.81°。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其∠DCF角度最大为48.03°。结论图像配准融合后可准确地显示患者闭口、开口时关节盘相对髁突的位置。开、闭口位CD差值大小对判断关节盘位置有一定意义,PC值可判断关节盘后带相对于髁突的位置。配准图像可从三维角度全面认识关节盘在不同状态下的形态和位置,并为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磁共振成像 锥形束CT 配准
  • 简介:摘要: 颞下颌关节是主要由咀嚼肌支配的颌面部左右联动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颞下颌关节紊乱是肌肉骨骼和神经肌肉疾病的异质组,涉及颞下颌关节复合体,以及周围的肌肉组织和骨质成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TBD 影响多达 40%-75% 的人群,在 20 至 40 岁时发病率最高。常见症状包括下颌疼痛或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耳痛、头痛和面部疼痛。在国内 TMD 可分为四大类:骨关节病类、关节结构紊乱疾病类、炎症疾病类和咀嚼肌紊乱疾病类疾病,其病因同样繁杂,包括生物学,环境,社会,情感和认知触发因素。 TMD 起病隐匿,多属功能紊乱,但随病变长期发展也可出现关节结构紊乱或破坏。关节结构紊乱病占 TMD 构成比中的 71.3% ,并且在我国其发病率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对于 TMD 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和体格检查,当怀疑有咬合不正或关节内异常时,影像学检查对提高诊断准确率、保证治疗效果是极其重要的。

  • 标签: 锥形束 CT 核磁共振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锥形束CT测量下颌颊棚区骨斜面坡度,为口腔种植支抗钉在下颌后牙区植入位置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的成人患者200例,拍摄采集其下颌骨颊棚区锥形束CT影像,分别测量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下颌第二磨牙近中根和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冠状测量面上的颊棚区骨斜面坡度,并对左右侧、性别和各冠状测量面间进行比较。结果从近中至远中5个测量平面的颊棚区骨斜面坡度分别为76.08±8.52°、68.16±9.37°、58.04±10.17°、49.16±11.09°和39.81±12.53°。不同的测量平面两两比较示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至下颌第二磨牙近中根变化最明显。同一受试者左右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位于下颌第一磨牙颊侧的颊棚区的坡度较大,第二磨牙区域坡度较小。左右侧颊棚区坡度存在差异。

  • 标签: 下颌颊棚区 锥形束CT 微螺钉种植体 正畸支抗
  • 作者: 傅开元 胡敏 余强 杨驰 程勇 龙星 张志光 刘洪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81,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北京 10085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011,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 430079,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430079,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锥形束CT(CBCT)在微创拔牙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166例进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微创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各83例对照组(X线拍摄)及研究组(CBCT)。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手术中进行CBCT检查能够在术前进行有效评估,提高手术精准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一检查方法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 标签: 口腔颌面锥形束CT 微创拔牙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节造影锥形束CT影像检查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像诊断中的意义,为TMD的影像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44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关节上腔造影锥形束CT影像检查病例,分析患者年龄分布特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穿孔、关节囊扩张与撕裂等疾病分布情况及关节造影锥形束CT影像特点。结果448例TMD关节造影患者均为关节上腔造影,其中女性384例,男性64例,中位年龄31.5岁(14~81岁)。患者年龄分布显示,≤20岁者63例,>20且≤30岁者150例,>30且≤40岁者86例,>40且≤50岁者59例,>50且≤60岁者58例,>60岁者32例。影像诊断分布显示,关节盘前移位356例,其中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328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28例;关节盘穿孔152例;附着松弛或撕裂12例。结论关节造影锥形束CT影像检查对于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类疾病有明确的诊断意义。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关节盘穿孔 关节造影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错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及其颞下颌关节随生长改建的相关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从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东莞健力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并拍摄锥形束CT(CBCT)的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组52例、青少年正常对照组54例与成人骨性Ⅱ类高角组患者50例,在牙尖交错位进行CBCT扫描,利用NNT viewer 5.1软件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突形态、关节窝形态与关节间隙等11项指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组与青少年正常对照组、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组与成人骨性Ⅱ类高角组在上述指标上的差异。结果与青少年正常对照组相比,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组的髁突外形更小,髁突倾斜角更大,关节前间隙、关节上间隙与关节结节后斜面角度更小(P<0.001)。与成人骨性Ⅱ类高角组相比,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组的髁突内外径、前后径与高度更小,关节窝深度与宽度更小(P<0.001)。结论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组与青少年正常对照角组在髁突形态及位置、关节窝形态上均存在一定程度差异;随年龄增大,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增大,但盘突关系及生长型稳定。

  • 标签: 青少年 颞下颌关节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骨性Ⅱ类 高角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三维定量测量方法用于评估颞下颌关节髁突骨改建。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且诊断为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或关节盘绞锁、采用手法复位关节盘结合前伸再定位垫治疗的41例患者(共82侧髁突)资料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31例,年龄为12~30(19.7±4.4)岁。获取治疗前后6~12个月的锥形束CT图像。根据髁突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影像中“双线征”数目定性评价髁突骨改建,将82侧髁突分为无改建组(0个“双线征”)、部分改建组(1~4个“双线征”)和显著改建组(5~6个“双线征”)3组。应用锥形束CT数据进行髁突骨改建的三维定量测量。采用基于人工预标注结合分水岭算法的半自动分割方法分别对治疗前后的锥形束CT影像进行分割,重建颞下颌关节髁突的表面模型,应用基于距离图的初始配准和基于灰度信息的二次配准,将治疗前后的髁突图像配准重叠后髁突和髁头的体积差定量反映髁突骨改建程度。结果二维定性评价的Kappa值为0.66~0.87。三维定量测量髁突及髁头体积的同一研究者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值分别为0.998和0.941,不同研究者组间ICC值分别为0.999和0.942。治疗后髁突和髁头的体积较治疗前增加量分别为(41.7±90.2) mm³和(62.8±70.9) mm³。82侧髁突中无改建组21侧、部分改建组20侧,显著改建组41侧。显著改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髁突和髁头体积增加量均为最大,部分改建组次之,无改建组最小(P<0.05)。结论三维定量测量评价髁突骨改建程度的方法一致性和可靠性良好,定量变化值可以反映不同程度的髁突骨改建,其中将髁头作为感兴趣区计算的体积变化量更敏感。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髁突 骨改建 三维测量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锥形束CT(CBCT)检查中,通过李克特量表评价不同的心理状态对检查首次成功率、图像伪影及检查时长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行CBCT检查的98例0~6岁患儿,在检查前对其活泼度、适应性、注意力、情绪、性别、年龄、家长态度7个方面进行赋分,并计算其总评分,以其总评分作为检验变量,以首次检查成功率、图像伪影及检查时长是否超过2 min作为状态变量,利用SPSS 16.0做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UC)、显著性、最大约登指数及其所对应的诊断(评判)临界值。结果首次检查成功率为78.6%(77/98),其AUC为0.949 ± 0.025,显著性P<0.05,最大约登指数为0.766,所对应的诊断(评判)临界值为15;无伪影率为67.3%(66/98),其AUC为0.873 ± 0.038,显著性P<0.05,最大约登指数为0.549,所对应的诊断(评判)临界值为15;检查时长在2 min内的比例为80.6%(79/98),其AUC为0.854 ± 0.039,显著性P<0.05,最大约登指数为0.614,所对应的诊断(评判)临界值为14。结论基于托马斯儿童气质分析理论的李克特量表计分法在儿童锥形束CT检查前心理评估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总评分≥14分的患儿,应当在检查前进行镇静或心理疏导,以期有效提高检查的成功率、降低图像的伪影出现率,进一步避免增加患儿所受辐射及影响检查流通量。

  • 标签: 儿童 气质 李克特量表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锥形束 CT在上颌前牙区颌骨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时安全区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32例上颌前牙区颌骨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患者,具上颌牙槽嵴顶 9mm水平,以锥形束 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上颌前牙区颌骨近远中向、唇腭向的骨厚度,分析判断植入的安全区域。结果 经测量,在距牙槽嵴顶 9mm水平,测得不同位置骨厚度存在差异,上颌前牙区颌骨近远中向( 4.16±0.35) mm明显低于上颌前牙区颌骨唇腭向的( 7.22±0.34) mm,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应用锥形束 CT能够有效获取微种植支抗钉植入前上颌前牙区情况,认为在 9mm以上水平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时,尽可能选择中心点层面,尽量靠近上侧更为安全。

  • 标签: 上颌前牙区 颌骨 微种植支抗钉植入 锥形束 CT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锥形束 CT在上颌前牙区颌骨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时安全区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32例上颌前牙区颌骨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患者,具上颌牙槽嵴顶 9mm水平,以锥形束 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上颌前牙区颌骨近远中向、唇腭向的骨厚度,分析判断植入的安全区域。结果 经测量,在距牙槽嵴顶 9mm水平,测得不同位置骨厚度存在差异,上颌前牙区颌骨近远中向( 4.16±0.35) mm明显低于上颌前牙区颌骨唇腭向的( 7.22±0.34) mm,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应用锥形束 CT能够有效获取微种植支抗钉植入前上颌前牙区情况,认为在 9mm以上水平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时,尽可能选择中心点层面,尽量靠近上侧更为安全。

  • 标签: 上颌前牙区 颌骨 微种植支抗钉植入 锥形束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BCT)检查结合牙体分割微创拔牙技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TM)拔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诊断为IMTM的97例(155颗)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CBCT明确IMTM与周围重要组织的关系,术中采用转角高速涡轮机夹持长臂裂钻分割牙体,以微创的方式分块拔除IMTM。记录拔牙时间、患者满意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采用t检验比较男、女间拔牙时间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阻生牙类型及不同年龄段组间拔牙时间的差异。结果CBCT结果显示67.7%(105/155)的下颌管位于IMTM根尖的颊侧、22.6%根尖下方、9.7%舌侧,其中24.5%<1 mm;24颗(15.5%,24/155)IMTM根尖区舌侧骨板缺如,56颗牙(36.1%,56/155)<1 mm。IMTM以近中、垂直及水平向阻生最为常见,平均拔牙时间分别是(24.3±1.1)min,(15.6±1.2)min,(29.7±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85,P<0.001);术中8颗牙(5.2%,8/155)下颌管暴露,无1例舌侧骨板损伤致牙根移位。术后3例少量出血,1例发生干槽症,无1例发生下唇麻木,患者满意度在95.5%以上。结论CBCT应作为IMTM拔除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高速涡轮机牙体分割微创拔牙技术适用于各类IMTM拔除,具有创伤小、临床效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

  • 标签: 锥形束CT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微创 拔牙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云南地区人群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恒磨牙根管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根据年龄(20 ~ 29岁、30 ~ 39岁、40 ~ 49岁、50 ~ 59岁)分层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进行CBCT检查的患者的数据资料各100例。400例患者中有324例CBCT数据资料符合标准,其中男166例、女158例,年龄20 ~ 29岁82例、30 ~ 39岁82例、40 ~ 49岁82例、50 ~ 59岁78例。统计分析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数目、根管长度和根管弯曲度,并对不同年龄段根管长度、下颌第一磨牙牙尖到根分叉距离及根尖孔到下颌神经管距离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下颌第一磨牙牙尖到根分叉距离及根尖孔到下颌神经管距离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通过对324例患者CBCT影像资料的分析得出,下颌前磨牙基本为单根管(647/648颗),仅见1例右下第一前磨牙双根管。下颌前磨牙弯曲度以一级弯曲(5° ~ 10°)和二级弯曲(10° ~ 25°)为主,前磨牙根管长度大多处于正常范围(15 ~ 25 mm),下颌第一恒磨牙弯曲度近远中根均以二级弯曲(10° ~ 25°)为主,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尖到根分叉的距离随年龄增长变短(F左侧=11.16,P左侧<0.001;F右侧=11.51,P右侧<0.001),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左侧=1.31,P左侧=0.19;t右侧=0.51,P右侧=0.61);下颌第一恒磨牙根尖孔到下颌神经管的距离随年龄增长变长(F左侧=7.03,P左侧<0.001;F右侧=12.25,P右侧<0.001),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左侧=-0.64,P左侧=0.52;t右侧=-0.11,P右侧=0.91)。结论本研究中云南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根管解剖形态相对简单;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解剖形态复杂,云南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第一恒磨牙根管解剖系统与其他地区相比有所差异,但增龄性变化无区别,CBCT可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双尖牙 锥形束CT 根管疗法 下颌第一前磨牙 下颌第二前磨牙 下颌第一恒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