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分离刺激诱发的听觉诱发电位(AEP)暂态成分的方法。根据前期提出的维纳滤波技术,结合高阶反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长期记忆的迭代计算方案,在无需信号先验知识的条件下逼近一个稳定的AEP估计。将该方法应用于仿真数据和真实数据进行检验,其效果接近理想条件下维纳滤波的理论解。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缺乏信号先验知识的条件下,得到一个接近于理论真实值的AEP估计,为在刺激下还原AEP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 标签: 听觉诱发电位 高刺激率 暂态成分 反卷积 维纳滤波
  • 简介:目的分析产妇剖宫产上升的形成因素,寻求降低剖宫产的方法和对策。方法以查阅产妇围产期保健册、统计资料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调查了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辖区2008年至2012年共2086例的产妇。结果辖区内产妇剖宫产率由2008年的55.2%增到2012年的70.2%,高于北京市20%。产妇认识上的误区,对剖宫产的副面作用认识不足、对宫缩疼痛的害怕而盲目要求手术以及医疗机构的利益驱动、医师为避免医疗纠纷放宽手术指征等原因而引发产妇对剖宫产的要求已成为剖宫产上升的最重要原因。结论要加强对孕妇的健康教育,加大对医疗机构剖宫产的控制力度,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 标签: 分娩方式 影响因素 剖宫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剖宫产的变化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的措施。方法对我院4年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不下,而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第一位,已经成为当今剖宫产重要指征。瘢痕子宫第二位,因巨大儿剖宫产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孕期管理、监护,提高产科医师技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的关键。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孕期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的发病居高的原因。方法利用传染病疫情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和人口学资料,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方法对乙肝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结果乙肝发病居高的原因主要有1、以患病替发病,数值升高。2、同一病例,不同年度或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存在重复报告现象。结论传染病疫情信息系统中的乙肝发病情况高于实际发病情况,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发病情况。

  • 标签: 文登 乙肝 发病率 患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癌症作斗争的态度与生存相关。英国一个大系列的报告:928例早期乳癌采用了癌症心理调整量表、情绪控制量表及医院焦虑抑郁量素进行测试并随访5年。结果表明情绪焦虑或抑郁者5年死亡危险性增高。孤独者复发

  • 标签: 焦虑抑郁 焦虑 癌症患者 量表 死亡率 死亡危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剖宫产升高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基层剖宫产上升,引起医患重视,降低剖宫产。方法回顾性分析基层医院近几年来足月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的比率。结果基层医院剖宫产从2009年12.63%上升至2012年41.67%最高达60.27%。结论剖宫产手术对母婴均有很多不利的影响。做好产前宣教,产时人性化护理,可减少产妇剖宫产的发生

  • 标签: 基层医院孕产妇剖宫产率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我国结核病控制进入一个新时期。卫生部提出了90年代我国卫生工作战略重点之一是,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和农村卫生,其中结核病控制被列为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份和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表明结核病控制在我国卫生工作中,已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991年卫生部颁发了"1991—200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

  • 标签: 结核病控制项目 新时期 发现率 治愈率 结核病防治 技术政策
  • 简介:除个别报告外,国内外绝大多数作者(包括本文作者)均常规采用正极在上、负极在下的沿脊柱长轴的纵向刺激法(以下称“纵向正置法”),即他们相信包括脊髓在内的下行传导应是阴极兴奋(Pfluger极性法则,1859)。鉴于学术会议上对此曾有争论,本文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脊髓电刺激 河南省人民医院 极兴奋 极性法 超强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 简介:对我室克隆的小鼠胎肝基质细胞林(MFLSC株)的无血清培养上清中的造血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纯化。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两步分离,从中得到一活性的造血刺激因子,称为基质细胞造血刺激因子-1(SHF-1)。经凝胶过滤及电泳结果估测,此因子是分子量约为70kD的单体蛋白,耐碱,较耐热。在体外它对小鼠骨髓粒系、红系祖细胞、多向祖细胞及多能造血干细胞均有刺激作用。

  • 标签: 小鼠胎肝基质细胞株 无血清培养上清 造血刺激因子
  • 简介:内脏敏感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电针刺激足三里治疗IBS正逐渐应用于临床,然而其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电针刺激足三里对大鼠内脏感觉的影响以及近端结肠、远端结肠和丘脑组织中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μ阿片受体在电针治疗IBS中的作用。方法:32只Sprague-Dawlev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单纯模型组(M组)、模型+电针组(MEA组)和模型+假电针组(MSE组)。采用直肠灌注乙酸制备内脏敏感模型。电针(假电针)治疗前后,大鼠行结直肠扩张后记录腹壁肌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和丘脑组织中斗阿片受体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电针刺激前相比,电针刺激后MEA组大鼠在相同结直肠扩张压力(20、40、60、80mmHg)下腹外斜肌放电次数均明显减少(P〈0.001);而MSE组腹外斜肌放电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与M组相比,MEA组近端结肠、远端结肠和丘脑组织中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MSE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可降低大鼠内脏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中枢和外周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 标签: 受体 阿片样 μ 电针 足三里 内脏高敏感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