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普济方》痤疮外治用药特色。方法筛选《普济方》痤疮外治方并建立标准化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网页版分析药物频次、药物属性(药性、药味、归经),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药物与药物、药物与剂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痤疮外治方87首,涉及药物164种,常用药物有白芷、川芎、白附子、铅粉等;药物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辛、甘、苦居多,归经以肺、脾、胃、肝经为主。关联性较强药对、药团为川芎-白芷、白附子-白芷-川芎。高频药物可聚为三类。高频剂型膏剂与药物猪脂、水银、铅粉关联性较强,高频剂型散剂与药物白芷、牵牛子、皂荚、藁本、川芎关联性较强。结论《普济方》痤疮外治以辛散发越为主,高频药物聚类分别针对体虚感邪证、外感风热证、血热郁滞证,提示了明代以前痤疮辨治特色,亦为现代临床诊疗提供了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活血逐瘀通络方联合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治疗对患者PICC相关血栓预防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侧锁骨下静脉 PSV和 EDV 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及护理能有效地防止 PICC相关的肿瘤病人上肢静脉血栓,减少 PICC置管术引起的血栓发生率,提高病人的血液流速。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自拟方“肝病1号方”对肝硬化之肝胆湿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人员以100例肝硬化之肝胆湿热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5月-2023年5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命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的措施给予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医药辨证论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总体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临床效果、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数据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方“肝病1号方”对肝硬化之肝胆湿热证的临床效果明显,且具备一定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痛痹是中医里常见的一类临床症状。王杏林医师从众多病例中归纳出痛痹的治疗经验,认为痛痹虚实夹杂,其实证多由风、寒、湿、热四邪引起;虚证则主要与肝肾虚弱、气血不足有关。王杏林医师经年累月的探索和实践,自拟方药,针对痛痹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