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我院于 2015年 11月 ~

  • 标签: 口腔颌面 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经口入路内镜下咽旁间隙的解剖恒定标志 ,了解颈内动、静脉及后组颅神经等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为提高经口入路内镜下咽旁间隙病变、肿瘤切除手术成功率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2015年 1月 ~2016年 3月,对 10具( 20侧)灌注新鲜尸头先行 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咽旁间隙等咽旁结构,然后应用内镜口内径路行咽旁间隙解剖。结果: CT 图像上,咽旁间隙位于咽隐窝的外侧,呈低密度三角形,翼内肌、翼外肌、咬肌、颞肌位于咽旁间隙的外侧,呈中密度阴影,茎突位于咽旁间隙的前部阴影,咽旁间隙后部颈内动脉呈中密度阴影。解剖发现,经口进路可以良好暴露翼内肌外侧至咽上缩肌的咽旁间隙区域。茎突及其附着的茎突舌肌及茎突咽肌在这一解剖路径中具有关键的解剖标识作用。在茎突舌肌及茎突咽肌的后方,咽上缩肌的外侧能清楚的暴露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 IX-XII对颅神经。 结论 内镜口内进路咽旁间隙解剖中咽上缩肌、茎突、茎突舌肌、茎突咽肌是重要的解剖标志,颈内动脉位于咽上缩肌的外侧,靠近咽上缩肌内侧能够保护颈内动脉。

  • 标签: [ ]咽旁间隙 经口入路 内镜辅助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60例。结果老年组由牙源性因素造成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生率为94.4%。老年组患牙来源主要为残根及残冠(占54%)。老年组口腔颌面部受累间隙数量和住院天数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老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由牙源性因素造成,患牙来源主要为残根及残冠,口腔颌面部受累间隙多,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治疗中应充分重视。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3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对其进行系统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4例患者经治疗后31例痊愈、3例显效。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采取综合、全面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治愈疾病。

  • 标签: 口腔 颌面部间隙 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超声因具有可视性、可重复性、以及无创等特点,为临床麻醉提供了安全快捷的技术保障以及精确的数据,对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保证与提升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超声引导下的髂筋膜间隙阻滞在下肢手术中应用广泛,本文就髂筋膜间隙解剖结构及其超声影像定位、操作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殊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以及术后镇痛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做如下综述。

  • 标签: 超声 髂筋膜间隙阻滞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存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英文缩写简称MSI病症)患者予以了临床有效治疗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之间存在口腔MSI病症的84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将其划分两个小组,分别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性治疗,而予以实验组切开患处引流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后有效率和相应的白细胞实际计数。结果实验组行切开患处引流治疗后治疗实际有效率集中在97.6%;对照组行常规性治疗后治疗实际有效率集中在85.7%,此外在白细胞实际计数上实验组降低幅度较为明显,两组统计数据对比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口腔MSI病症患者予以切开患处引流治疗具备较好临床效果。

  • 标签: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临床效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本次医学研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让患者自行抽签,一半患者为对照组,一半患者为观察组,每个小组均有患者28例。本院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给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应用优质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两个小组的护理满意度、抑郁和焦虑的自量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窒息、中毒性休克以及败血症等)。结果根据患者治疗结束后得出的结果可知,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并且观察组的抑郁和焦虑的自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抑郁和焦虑的自量评分,两个小组之间得出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借鉴、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光敏树脂在前牙牙间隙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美观满意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2例需要进行修复前牙牙间隙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追踪观察1年,2年后的疗效及满意率。结果1年满92.31%,2年满意率88.46%。结论光敏树脂是修复前牙牙间隙比较理想的材料,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光敏树脂前牙牙间隙疗效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置管术在直肠后间隙肛周脓肿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直肠后间隙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置管术治疗的治疗组和传统切口引流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有效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5.00%VS75.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11.98±4.12)dVS(23.01±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置管术用于治疗直肠后间隙肛周脓肿愈合率高,住院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直肠后间隙肛周脓肿 置管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因急性咽喉炎所引发的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这一年期间我院收治的因急性咽喉炎所引发颈部间隙感染的2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20例病患的病例采取回顾性分析,其中因急性扁桃体炎而引发咽旁脓肿7例,因急性扁桃体炎而引发颈部颊咽间隙感染5例,因异物擦伤而引发颈深部多间隙感染5例,因急性会厌炎而引发颈深部多间隙感染2例,还有1例为不明原因而引发的甲状软骨旁感染。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15例病患痊愈,4例病患基本康复,还有1例病患虽经过了积极治疗,但已让病情加重,最后死亡。结论在对因急性咽喉炎所引发的颈部间隙感染的病患进行治疗的时候,应该尽快对病患的感染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够在降低病患身体痛苦的同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咽喉炎 颈部间隙感染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行颈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受临床治疗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前组患者给予颈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后组患者均给予后正中入路治疗。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住院时间等均显著更少,腰背痛VAS评分更优,各指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椎体高度、Cobb角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多裂肌MRI横断位面积显著少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相应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行颈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后,可以避免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存在的椎旁肌剥离伤害,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手术后的腰背痛感。

  • 标签: 经椎旁肌间隙 胸腰椎骨折 腰背痛
  •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部及颈上部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细菌性感染的总称。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窒息、败血症甚至引起纵隔感染而危及生命。颌面部间隙感染常由于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引起,预防口腔感染是切断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重要途径,加强口腔护理是预防口腔感染的有效措施。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有着明显不同,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有其独特性。本文对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围手术期常见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间隙感染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穿刺间隙在剖宫产行腰硬联合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20例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选产妇应用随机均分法进行分组,其中一半患者经L3-4进行穿刺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为对照组;另外一半经L2-3进行穿刺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为研究组,比较不同穿刺间隙的麻醉效果以及手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χ2=8.621,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71.67%(χ2=7.851,P<0.05)。结论在剖宫产中应用L2-3穿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穿刺间隙 联合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中不同穿刺间隙在剖宫产麻醉效果中的差异性。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手术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完成,根据患者麻醉穿刺点的差异将其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45例患者穿刺点为L3~4节段,B组50例患者选择L2~3节段作为穿刺间隙,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一般麻醉指标。结果B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等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并且两组患者麻醉平面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选择L2~3节段作为穿刺点可有效提升术中麻醉效果,并且麻醉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 穿刺间隙 麻醉效果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盆腹壁的内脏及其筋膜关系,为普外科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手术及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提供应用解剖指导。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提供的10具尸体(男性9具,女性1具),按照腹腔镜手术的方式对腹股沟区腹膜前间隙以及结直肠周围间隙进行解剖和观察。结果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在外侧方向包绕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并以生殖血管和侧锥筋膜为外侧边界,继续向下从内环向外穿出。该筋膜深浅2层共同向内下延续为骶前筋膜,并沿盆侧壁包绕精囊腺和前列腺;该筋膜在脐内侧襞处其浅层向膀胱后壁延伸,其深层向膀胱前壁方向延伸。腹横筋膜在腹壁下动脉两侧是延续的,并继续向腹前壁和腹后壁延伸。通过解离肾后筋膜延续至骶骨前方的筋膜,可将直肠、膀胱、前列腺、精囊腺等器官完整地从骶骨表面揭离。骶骨表面的筋膜与腹横筋膜延续。有骶神经从骶骨表面筋膜穿出,向盆侧壁与盆从汇合。结论(1)存在1个独立的包绕肾脏、输尿管、输精管、精索血管、腹下神经、精囊腺、前列腺以及膀胱下部的泌尿生殖筋膜系统,生殖血管和侧椎筋膜是其外侧界限,并有一部分筋膜随着生殖血管和输精管穿出内环,左右两侧筋膜至少在髂血管分叉处以下是相互融合连续。(2)Bogros间隙和Retzius间隙是同一个间隙,可统称为腹盆壁内脏间隙。(3)泌尿生殖筋膜将直肠后方与骶骨表面筋膜之间的间隙分为直肠后间隙和骶前间隙

  • 标签: 泌尿生殖筋膜 腹横筋膜 骶前间隙 直肠后间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扩散至肾周间隙的螺旋CT表现。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分析,观察胰腺炎腹膜后扩散侧重肾周间隙受累特征、分析肾筋膜毗邻关系。结果经分析可知,患者的肾周间隙受累率为67.50%,表现肾周间隙内水肿或积液通过桥隔与同侧增厚的肾筋膜相连。结论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间隙时,病情较轻患者的CT表现为肾周间隙内桥隔或脂肪水肿,病情较重者可见蜂窝织炎或积液。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言行水肿或积液主要通过肾周间隙内的桥隔扩散或破坏肾筋膜后进入省周间隙

  • 标签: 急性胰腺炎扩散 肾周间隙 螺旋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56例作为研究资料,对其进行编号和随机分组,各28例,其间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间隙性蓝光治疗,而持续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持续蓝光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间歇组患儿与持续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43%、92.8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歇组与持续组患儿发热、腹泻、皮疹及其他不良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39.29%,间歇组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均具有较高的疗效,但间歇蓝光治疗安全性更高,因此应当重视对间歇蓝光治疗方法的推广。

  • 标签: 蓝光照射治疗 新生儿黄疸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