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联用红光治疗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71例入院手术治疗后出现的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口服地氯雷他定片,并对渗出较为明显者结合湿敷,当渗出不明显时停止湿敷采用氯碘羟喹乳膏外用;治疗组35例,患者在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用红光方法实施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瘙痒程度和皮损改变面积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55.56%),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治疗发现联用红光照射在止痒等方面均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同时安全性非常的高,有利于患者的尽早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儿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家属满意度评分,并对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家属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医院纠纷的最主要发生原因是医护人员没有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目前,有些医师认为只要把患者的病看好了,是否沟通无所谓。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医患之间完整的沟通过程,包含了观念、疾病信息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各种原因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内容仅限于了解病情,而这种了解较多地依靠各种检查诊断仪器,连最基本的看家问诊,也很少用,这样不仅失掉了患者,而且最终失去的将是医师自己。在传染性疾病医院的超声医师与患者的医患沟通尤其重要,不仅可减少医患矛盾、预防医疗纠纷,还可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医患信任的桥梁,让患者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患者输血前,检测四项传染性疾病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的1500例输血患者,通过ELISA法检测抗-HIV(艾滋病毒抗体)、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TP(梅毒螺旋体抗体)、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情况。结果通过检测,抗-HIV阳性率0.40%(6/1500),抗-HCV阳性率0.60%(9/1500),抗-TP阳性率0.87%(13/1500),HBsAg阳性率5.67%(85/1500);全体患者中,男性患者的阳性率(10.46%,76/736)明显高于女性患者(4.71%,36/764),差异显著(P=0.032,x2=1.514);6例抗-HIV阳性患者中其他三项指标为阴性的有2例,构成比为33.33%,其他三项指标有一项为阳性的有4例,构成比为66.67%,其中合并TP感染者有2例,构成比为33.33%,与其他合并感染相比,差异显著(P=0.031,x2=1.421)。结论在患者输血前检测四项传染性疾病指标,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有助于医护人员有效的了解患者的情况,使得患者可以及时、尽早的就医,于患者的健康有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传染性疾病的具体疾病特点以及传染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选取传染性疾病患者2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日-2017年2月25日,根据传染性疾病患者年龄段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150例儿童患者为儿童组,50例成人患者为成人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结果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为手足口病、流行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水痘等,其中儿童组出现传染性疾病的几率(75.00%)明显高于成人组出现传染性疾病的几率(25.00%),P<0.05。结论卫生管理部门应根据传染性疾病的具体发病情况以及具体的流行特点,加强易感人群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将疫情监测能力提高,,增加人口流动、环境卫生的管理力度,更好对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方法。方法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与2014年1月—2014年12月这两段期间,对本地区呼吸道传染病进行监控,2013年1月—2013年12月监控的人数为3000例,将其归为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预防控制措施;2014年1月—2014年12月年监控的人数为3200例,将其归为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比两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P<0.05)。结论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特征,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工作,有利于降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按随机数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的治疗,实验组在更昔洛韦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热程、咽峡炎改善时间、淋巴结开始缩小时间、肝脾明显缩小时间、异型淋巴细胞<10%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加快了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急诊科室当中的传染性疾病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方法对我院从2011年1月到2015年6月份之间急诊科室所接收的传染性病症的工作处理情况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且对现阶段该科室所进行了消毒隔离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了检查和控制,进而总结出进一步使我院急诊科室做好传染性疾病的消毒隔离护理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资料在2011年1月到2015年6月份之间我院急诊科室共接诊了12112名患者,这当中被诊断出带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86例,传染病的类型有8种;结果通过对我院急诊科室护士所进行的传染性疾病消毒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回顾和分析后发现,护士对消毒隔离相关的制度标准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8以上,传染监控护理体系完善程度达到百分之85以上,对医疗垃圾处理符合管理标准的情况达到百分之80,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符合相关操作程序的程度达到了百分之90,急诊科的环境管理和总体管理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分别在百分之82与89,对于急诊科室当中所经常接触到传染性疾病患者,所出现的疾病传染性问题采用了一些消毒隔离的具体防护措施;结论想要切实有效的做好急诊科室当中的传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预防工作就必须做好消毒隔离防护工作,应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的传染性疾病防护理念和意识,将预防具体措施和相关管理机制落实到个人,进而得到具体的落实。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流动人口传染性肺结核治疗管理干预措施,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间笔者所在单位治疗管理的300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根据综合干预时间分为干预前(对照组)(2015.6~2016.6)与干预后(分析组)(2016.7~2017.7)各150例,总结分析流动人口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提前告知率、代管率、到位率、治疗完成率等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涂阳、涂阴、初治、复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提前告知率、代管率、到位率、治疗完成率等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跨区域治疗管理措施应用于流动人口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中效果确切,建议政府方面应支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管理力度,以此保障人群的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2014年-2016年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TRUS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等传染病的检测及阳性率统计,以便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的传染病情况,为进一步规范预防、全面落实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母婴传播而造成的儿童感染为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进行抗-HIV1/2抗体、HBsAg及抗-HCV检测,同时采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方法查滴度。结果2014年至2016年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15.26%、16.43%、15.69%;TRUST的阳性率分别为2.26%、3.38%、2.72%;抗-HCV阳性率分别为0.27%、0.26%、0.10%;抗-HIV1/2抗体的阳性率0.14%、0.15%、0.17%。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四项指标0.10%~16.43%的阳性率,2014年至2016年梅毒TRUSR孕产妇阳性率分别为0.26%、0.60%、0.38%;HBsAg孕产妇阳性率分别为0.79%、0.74%、0.67%。进行输血前及术前检查,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及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简介:摘要 - : 目的:探究 在传染性肝病患者中应用 浅静脉留置针的 护理技术及其体会 。方法: 选取 40 例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传染性肝病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具体 其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结果: 4 0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 95 %。结论: 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传染病患者 的痛苦,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控制传染几率,有效 提高了医护人员的 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阿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将其以随机数表法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各项临床症状(包括高温、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异型淋巴细胞数量高于10%)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确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91%、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8.12±2.42)天、(10.23±4.4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3%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小儿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儿病毒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患儿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儿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1.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1例恶心、1例腹痛;对照组患儿出现1例腹痛,2例恶心;和滴注速度有关,缓慢滴注后症状缓解,未出现严重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显著,缩短病程,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