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介绍羟基磷灰石在口腔领域尤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内科中的应用进展,综合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在根管充填研究动态,展望其在口腔材料领域的潜在发展。方法由第一、二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EBSCOhost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1992/2007相关文献,检索词为“Hydroxyapatite,Nanometer”,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1995/2007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羟基磷灰石,纳米”,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纳入标准内容与羟基磷灰石的结构、改性研究、生物学特性以及在口腔医学领域有关。排除标准较陈旧和重复研究。结果共收集到276篇相关文献,纳入30篇完全符合要求的文献,其中9篇介绍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口腔颌面外科及口腔内科的临床应用;21篇关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基础研究,包括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抗菌性及其在组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资料综合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由于与天然骨无机结构相似生物相容性极好,有骨诱导性,对骨缺损的修复起到了关键作用,纳米特性减少了根管充填后的微渗漏,纳米羟基磷灰石和一些抑菌/抗菌制剂复合的新型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有良好的抑菌/抗菌性,对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起到了良好效果。结论新型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符合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要求,按毒性剂量分级属无毒级,无致热原性、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细胞黏附性和抑菌/抗菌性,有望在口腔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生化特点及3-羟基-3-甲基戊二酰裂解酶(HMGCL)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14年12月7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1例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该患儿的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诊疗情况;对患儿及父母进行HMGCL基因检测,并于患儿出院后6个月,对其进行随访。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均获得受试对象及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患儿年龄为1岁1个月,男性。因"不明原因腹泻、呕吐,反复呕血,发热2d,昏迷3h"收入本院。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血氨水平高、代谢性酸中毒;头颅MRI检查结果示:双侧侧脑室旁及双侧额颞顶皮层下异常信号。确诊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经限制蛋白质摄入,静脉滴注葡萄糖和左旋肉碱治疗后症状缓解。该患儿HMGCL基因c.509G〉T(鸟嘌呤〉胸腺嘧啶)发生点突变,c.348+1G〉C(鸟嘌呤〉胞嘧啶)发生剪切位点突变,导致外显子拼接错误,其中c.509G〉T是来自母亲的杂合突变,c.348+1G〉C是患儿新出现纯合突变,c.348+1G〉C剪切位点突变,导致第170位的半胱氨酸剪切突变为苯丙氨酸。出院后6个月后随访结果示:患儿年龄为1岁7个月,智力运动发育稍落后,但无明显倒退,无抽搐发作,全身情况良好,各项生化指标及尿3-羟基-3-甲基戊二酸水平降低。结论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系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通过HMGCL基因检测及HMGCL基因分析不仅有助于诊断该病,对于指导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亦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原贴敷料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面部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胶原贴敷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15天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2.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胶原贴敷料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骨木(Sambucus)对癫痫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和谷氨酸(Glutamate,Glu)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印防已毒素(PTX)腹腔注射制造大鼠癫痫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苯妥英钠组,接骨木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8天后,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内GABA及Glu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结果接骨木可明显提高癫痫大鼠脑内GABA含量(P<0.05),并可降低癫痫大鼠脑内Glu含量(P<0.05)。结论接骨木可通过调节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动态平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对大鼠脚桥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只,13只大鼠内侧前脑束位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作为模型组,另9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分别记录分析正常组9只和模型组7只脚桥核神经元信号电生理特性的变化,同时利用尼氏染色法观察6只帕金森病大鼠脚桥核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脚桥核神经元类型Ⅰ和神经元类型Ⅱ放电频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12.09±1.62)Hzvs(7.35±0.98)Hz,P〈0.05;(4.09±0.34)Hzvs(2.87±0.26)Hz,P〈0.01],放电变得不规则;脚桥核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损伤侧脚桥核大型神经元、中型神经元、小型神经元较正常侧分别减少了20.3%,19.4%和20.9%(P〈0.05)。结论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导致了脚桥核内神经元电生理特征和形态学特征的广泛变性及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腺性膀胱炎行电切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探讨通过羟基喜树碱对患者进行定期灌注治疗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4例腺性膀胱炎行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患者,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产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2年复发率为11.65%。再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对照组术后2年复发患者为20例19.41%,再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率为80%。两组患者的2年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性膀胱炎电切手术患者需要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病率,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护理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