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urfactant protein-B,SP-B)1580位点(rs1130866)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维吾尔族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是否诊断RDS分为RDS组和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SP-B 1580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并将维吾尔族RDS早产儿SP-B 1580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与蒙古族及不同地区的汉族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60例患儿,RDS组及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可检出3种基因型,即TT、TC及CC型。RDS组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8.8%、53.8%和27.4%,T等位基因频率为45.6%,C等位基因频率为54.4%;对照组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5%、52.5%和25.0%,T等位基因频率为48.8%,C等位基因频率为51.3%。两组患儿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SP-B 1580位点CC基因型频率与蒙古族及汉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等位基因频率与蒙古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汉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SP-B 1580位点(rs1130866)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RDS无相关性,不同民族SP-B 1580位点基因多态性存在差异。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B 基因检测 多态性,单核苷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苷类似物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者继续给予恩替卡韦,研究组恩替卡韦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患者血清 HBsAg、HBeAg水平以及转阴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 HBsAg、HBeAg水平以及转阴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核苷类似物序贯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
  • 简介:Abstract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remains a global health burden. Timely and effective antiviral therapy is beneficial for patients with HBV infection. With existing antiviral drugs, including nucleos(t)ide analogs and interferon-alfa, patients can achieve viral suppression with improved prognosis. However, the rate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loss is low. To achieve a functional cure and even complete cure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new antivirals need to be developed.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xisting antiviral drugs and focused on new antivirals including direct-acting antiviral drugs and immunotherapeutic approaches.

  • 标签: Hepatitis B virus New antivirals Functional cure Complete cure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丽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1-2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1期
  • 机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人民医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200
  • 简介:目的:观察对急腹症患者实施阴道B超诊断与腹部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样本: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观察人数:96人;收录日期: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常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依次实施为腹部B超、阴道B超与腹部B超联合诊断等,对诊断准确率汇总。结果: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收治的妇科急症患者行经阴和经腹联合超声检查可有效提升临床疾病类型的检出率,误诊、漏诊情况明显减少,可为临床患者后续治疗工作中提供更精准依据,进而提升临床疗效,加快患者的预后恢复速度,临床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标签: 腹部B超;阴道B超;妇产科;急腹症;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咽鼓管黏膜由呼吸道黏膜延续而来,其内存在一种类似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复合物,在维持咽鼓管生理功能相对稳定中发挥特定的作用。一方面,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通过降低咽鼓管管腔内气液界面表面张力及改善咽鼓管黏液的黏弹性以降低咽鼓管的开放压;另一方面,表面活性蛋白属于c型凝集素家族成员,在局部促进微生物清除、减轻炎症反应及提高咽鼓管免疫功能方面亦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但该功能目前研究尚不成熟,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表面活性物质调压作用和免疫作用,尤其是作用于咽鼓管黏膜机制方面的进展研究,以期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咽鼓管 表面张力 肺表面活性物质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异位妊娠患者给予阴道与腹部B超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2021年10月我院接收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研究组(n=30例)采用阴道B超检查,对照组(n=30例)接受腹部B超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6.7%,对照组为7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7.680,P

  • 标签: 异位妊娠 阴道B超 符合率 腹部B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腹部B超、经阴道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为异位妊娠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1年2月期间的异位妊娠患者,选取符合研究条件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经腹部B超诊断的观察1组与经阴道B超诊断的观察2组。比较分析两组异位妊娠的检出情况以及B超图像结果。结果:观察2组异位妊娠孕妇诊断准确率98.00%高于观察1组的84.00%,P

  • 标签: 腹部B超 阴道B超 异位妊娠 图像结果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创伤是距骨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饮酒、风湿性疾病等亦可引起距骨坏死。对于距骨骨软骨损伤引起的早期距骨缺血性坏死,骨髓刺激、距骨骨软骨移植均可获良好疗效[1]。而对于距骨表面广泛缺血性坏死、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多选择踝关节融合或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total ankle replacement,TAR),这两种术式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2],但踝关节融合会使患者丧失踝关节功能,而TAR需要大量截骨,对于胫骨远端相对正常的患者,该术式破坏了相对正常的解剖结构,二期翻修时大量的骨缺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对于一些年轻的距骨广泛缺血性坏死患者,胫骨远端关节面退变较轻,目前临床上缺少一种有效的治疗距骨穹隆部大面积坏死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医学仿生学快速发展[3, 4, 5],在结构仿生、功能仿生及生物力学仿生理念的指导下,我院足踝外科自主设计研发了三维打印的距骨表面假体,并成功应用于2例距骨表面广泛缺血性坏死患者,早期随访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满意,现将研发设计与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客观评估瘢痕及动态监测瘢痕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瘢痕患者59例(男38例、女21例,年龄8~49岁,平均20岁),分为普通瘢痕组21例、增生性瘢痕组23例、瘢痕疙瘩组15例。59例患者均定期采用B超扫描瘢痕图像,测量瘢痕厚度。结果3个组瘢痕B超图像表现:普通瘢痕组真皮层回声强度不均匀,增生性瘢痕组及瘢痕疙瘩组真皮层均表现为明显低回声,部分瘢痕疙瘩病例可见少量血流信号。3个组瘢痕超声图像表现在12个月内均无显著变化。3个组瘢痕的厚度变化:普通瘢痕组厚度在12个月内无明显变化;增生性瘢痕组厚度在12个月内呈现出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结论B超能辅助鉴别不同类型的瘢痕,更加客观准确地测量瘢痕厚度,并监测瘢痕的动态变化。

  • 标签: 超声检查 B超 病理性瘢痕 瘢痕厚度 客观评估
  • 简介:摘要补体B因子(complement factor B,CFB)是补体替代途径中的一个重要因子,主要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是参与补体活化的重要成分。CFB参与机体防御,在细胞损伤及炎症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CFB与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相关。文章对CFB与以上疾病的关系及CFB抑制剂的发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补体B因子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补体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胸腺瘤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是一种具有良性细胞学特征、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肿瘤,国内外文献有对胸腺瘤远处转移的报道,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肺、肝、纵隔等,发生于腹壁的转移罕见报道,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1例B2/B3混合型胸腺瘤腹壁转移病例进行报告,并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总结晚期转移性胸腺瘤的治疗方法。通过对腹壁转移灶的放疗,联合GM-CSF的应用,患者腹壁病灶退缩明显且不良反应轻微。该病例为合并肌无力的晚期转移性胸腺瘤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胸腺瘤 肿瘤转移 放射疗法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诊断妇科急腹症中腹部B超和阴道B超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江陵县人民医院病例资料库中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7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B超和阴道B超检查,将B超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术后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腹部B超、阴道B超及二者联合诊断各种类型的妇科急腹症的准确性。结论:在B超检查诊断急腹症中,采用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检查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降低漏诊误诊率。

  • 标签: 妇科急腹症 腹部B超 阴道B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异位妊娠诊断中分别以阴道B超及腹部B超实施诊断的价值。方法:试验者是2020.01至2022.03在医院治疗的异位妊娠病患数100例,采取数字奇偶法均分2组,诊断方式为腹部B超与阴道B超,比对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诊断总符合率高于对照组病患,P<0.05。结论:以阴道B超及腹部B超进行诊断,均可得到一定诊断效果,但采用阴道B超所得诊断符合率较高,且具有无痛、安全、快捷方便等优势,临床借鉴意义较高。

  • 标签: 腹部B超 阴道B超 异位妊娠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诊断妇科急腹症中腹部B超和阴道B超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江陵县人民医院病例资料库中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7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B超和阴道B超检查,将B超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术后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腹部B超、阴道B超及二者联合诊断各种类型的妇科急腹症的准确性。结论:在B超检查诊断急腹症中,采用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检查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降低漏诊误诊率。

  • 标签: 妇科急腹症 腹部B超 阴道B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7-H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013年5月至2019年5月于临沂市中心医院初诊的103例DLBCL患者的石蜡包埋肿瘤组织进行检测。分析B7-H3蛋白的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与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PFS和OS的因素。结果DLBCL患者B7-H3蛋白阳性率为68.0%(70/103)。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治疗效果、B症状、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分层患者间B7-H3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的5年PFS率和5年OS率分别为24%和32%,B7-H3阴性患者和阳性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47%和14%(P<0.01),5年OS率分别为50%和2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7-H3阳性为DLBCL患者PFS(HR=2.685,95%CI 1.503~4.789,P=0.001)和OS(HR=2.262,95% CI 1.248~4.098,P=0.007)不良影响因素。结论B7-H3的中高强度表达可能与DLBCL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预后 B7-H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运用腹部B超与经阴道B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阴道B超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根据手术病理结果为判断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在3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中,通过手术病理诊断,3例(10.0%)急性盆腔炎,14例(46.67%)异位妊娠,7例(23.33%)黄体囊肿破裂,6例(20.0%)卵巢囊肿蒂扭转;与阴道B超、腹部B超相比,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率较高,组间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妇产科急腹症 腹部B超 经阴道B超
  • 简介:摘要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PCO是由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迁移、上皮-间充质转化和白内障术后的创伤愈合反应而形成的。通过对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进行表面改性来防治PCO具有靶向性强、减少后续医疗干预等优点。根据IOL改性的效应材料,可以将IOL改性分为药物负载和非药物改性两大类。根据预防或抑制PCO的效应是否可以控制,可将其分为可控改性和非可控改性。(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2-28)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后发性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