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原发性感染血浆病毒DNA拷贝数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选择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为EBV原发性感染的57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病毒实验室指标及临床信息等资料。根据血浆EBV DNA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根据EBV DNA载量将阳性组分为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571例EBV原发性感染患儿中男334例、女237例,初诊年龄3.8(2.2,5.7)岁。阳性组255例(44.7%)、阴性组316例(55.3%)。阳性组发热、肝和(或)脾肿大、转氨酶升高的患儿比例均高于阴性组[235例(92.2%)比255例(80.7%)、169例(66.3%)比85例(26.9%)、144例(56.5%)比120例(38.0%),χ2=15.22、96.80、18.27,均P<0.001];阳性组中有70例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46(27,106)d,其中68例(97.1%)患儿在28 d内转阴,另2例(2.9%)患儿随访修正诊断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血浆病毒低载量组218例、高载量组37例。高载量组转氨酶升高患儿占比高于低载量组[75.7%(28/37)比56.0%(116/207),χ2=5.00,P=0.025]。外周血白细胞中EBV DNA的阳性率及拷贝数均高于血浆中EBV DNA[84.2%(266/316)比44.7%(255/571)、7.0×107(1.3×107,3.0×108)比3.1×106(1.6×106,6.1×106)拷贝/L,χ2=76.26、Z=15.23,均P<0.001]。结论免疫功能正常EBV原发性感染患儿中,血浆病毒DNA阳性患儿易有发热、肝和(或)脾肿大、转氨酶升高的临床表现。阳性血浆EBV DNA一般在初诊后28 d内转阴,多数血浆病毒高载量患儿有转氨酶升高特征。

  • 标签: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病毒血症 儿童
  • 简介:摘要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其感染可累及血液、呼吸、泌尿、消化、神经等全身多个系统,亦在相关肿瘤、自身免疫病等疾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作为一种DNA病毒,EBV可被固有免疫应答中的DNA识别受体感知,触发下游一系列免疫应答。DNA识别通路由DNA感受器、接头分子及下游效应信号组成。双链DNA感受器主要包括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样受体(absent in melanoma 2-like receptors,ALRs)、环状GMP-AMP合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等;接头分子主要是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和含有caspase招募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ASC);下游免疫效应主要包括Ⅰ型IFN、炎性小体及促炎细胞因子等。作为一种疱疹病毒科的双链DNA病毒,EBV可触发宿主复杂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尤其是多种DNA识别受体介导的通路,在宿主免疫防御及病原体免疫逃避等方面均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以DNA感受器为线索,全面总结近年来DNA识别信号在EBV感染中的活化作用、调控机制及临床相关性,以进一步理解EBV感染后宿主的固有免疫应答,为EB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免疫学依据。

  • 标签: EB病毒 DNA识别通路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IFI16)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小儿EB病毒感染治疗中采用阿昔洛韦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86例小儿EB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观察主体,采集时间2019年11月10日/2022年8月30日(开始/结束),将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常规药物治疗方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病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耗时、淋巴结消退耗时、EB-IgM水平恢复正常耗时、异型淋巴恢复正常耗时、咽部体征恢复正常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 小儿EB病毒感染治疗中,可选择阿昔洛韦,加速患儿康复,缩短淋巴结消退耗时、EB-IgM水平恢复正常耗时,提高临床疗效,治疗较为安全,可推广应用。

  • 标签: EB病毒感染 阿昔洛韦 淋巴结消退耗时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EB病毒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及感染指标的变化。方法以40例感染EB病毒儿童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6月-2022年8月,选取同期健康儿童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感染指标,对比诊断结果。结果EB病毒组CD4+水平、CD4+/CD8+水平均低于健康组,CD8+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P

  • 标签: EB病毒 感染指标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本文以1例EB病毒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的安宁疗护实践为例,探讨终末期患者的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及患者的心理痛苦、家属的哀伤辅导。通过有效护理,患者症状控制良好,舒适度提高,心理痛苦缓解,家属顺利度过哀伤期。可为今后淋巴疾病终末期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EB病毒 淋巴疾病 安宁疗护
  • 简介:【摘要】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检测,主要分为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病原学检测主要为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包括基因测序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等。血清学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侧流免疫层析技术以及蛋白质芯片技术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目前确诊的重要方法。血清学检测阳性率比较高,将核酸检测与之结合,可提高检出率。但因个体或检测方法等因素,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存在假阳性,本文试图对新冠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测结果的假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病毒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特异性抗体 假阳性
  • 简介:摘要患儿为13岁男孩,突发高热伴视物扭曲等爱丽丝梦游仙境综合征(AIWS)相关感知觉异常,随后出现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通过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在脑脊液中检出EB病毒,经短程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治疗后症状快速缓解。AIWS国内少有报道,出现视觉及感知觉障碍时需考虑此病,病因不确定时需筛查EB病毒感染。

  • 标签: 爱丽丝梦游仙境综合征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护理模式在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8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实行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相关指标、患儿家属配合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和异型淋巴细胞浓度指标都出现明显降低,并且实验组的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和异型淋巴细胞浓度,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 标签: 综合护理模式 EB病毒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不同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RBD抗体,以及研究IgG、IgM、IgA、总抗体与抗RBD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种1剂次或2剂次志愿者血清样本47例,以及166例完成2剂次接种后的随机血清样本。使用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类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三种方法均能有效检出抗RBD抗体,在不同种类的抗体中IgG和抗RBD抗体相关性相关性最高,IgA最低。 结论 化学发光法因便捷、自动化是抗RBD抗体首选方法,IgG和抗RBD抗体相关性最高,在无法检测抗RBD抗体时可用IgG替代。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抗RBD抗体 抗体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中和抑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的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中和抑制TRFIA检测抗-HBe。评价该方法学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参考品符合率、线性等分析性能指标。结果 检出限和定量限均为0.12 IU/mL;国家参考品符合率均能达到检定要求;重复性和实验室内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均不高于15.0%;在0.12 IU/mL~3.20 IU/mL内,所有样本的实测浓度与理论浓度值的相对偏差均在±20%范围内,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9800。结论 该方法学精密度好、线性范围宽、准确度高、参考品符合率高,能满足临床检测需要。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中和抑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 性能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艾滋病毒抗体检测是诊断艾滋病的重要方法,然而,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出现给诊断带来了困扰。本文旨在分析造成艾滋病毒抗体检测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对检测原理、样本类型、实验操作、设备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可以有效减少错误结果的发生,提高艾滋病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艾滋病毒抗体检测 假阳性 假阴性 原因分析
  • 作者: 马亚林 王金冬 毛彤瑶 章青 孔翔羽 段招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兰州 73000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潍坊医学院,潍坊 2610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 简介:摘要目的原核表达GII.4基因型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 HuNoV)次要衣壳蛋白VP2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GII.4 HuNoV的VP2全基因,酶切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挑取单克隆摇菌,加入IPTG诱导重组GST-VP2融合蛋白的表达,经GST亲和层析纯化和酶切,获得GII.4 HuNoV VP2蛋白。通过SDS-PAGE分析纯化后HuNoV VP2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将纯化的GII.4 HuNoV VP2蛋白(0.5 mg/ml)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GII.4 HuNoV VP2蛋白被成功表达和纯化,相对分子质量(Mr.×103)约29。将GII.4 HuNoV VP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滴度高达1∶1 280 000。Western blot与间接ELISA分析显示该多克隆抗体能和GII.4 HuNoV VP2抗原特异性结合。结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GII.4 HuNoV VP2蛋白,并成功制备出高效价GII.4 HuNoV VP2多克隆抗体

  • 标签: 诺如病毒 VP2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CV  RNA病毒载量与HCV抗体、AFP、AST、ALT关系以及HCV  RNA病毒载量对丙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09-2023.01我院收治的丙肝患者15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HCV病毒载量分成了高、中、低三组,比较它们三组之间HCV抗体、AFP、AST、ALT有无差异以及与FIB-4指数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CV RNA载量低、中、高间比较,HCV抗体、AFP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T、ALT结果P<0.05,随着HCV RNA病毒载量升高而增加。HCV RNA病毒载量的高低与FIB-4指数代表的肝纤维化分级无相关性。结论:HCV RNA病毒载量结合转氨酶来判断患者肝脏损伤的情况,而其对肝脏纤维化判断无明显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HCV RNA病毒载量 HCV抗体 AFP AST ALT FIB-4
  • 简介:摘要2岁1月龄患儿以发热起病,临床表现为脾脏、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清铁蛋白升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升高、EB病毒感染及CD4+T细胞显著减少,高通量测序发现白细胞介素2诱导的T细胞激酶(ITK)基因新发纯合变异(c.1060+1G>T),诊断为ITK缺乏症,经抗感染及联合噬血细胞综合征(HLH)2004方案化疗,3周后疗效评估达完全应答,但未及时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短期内伴随着EB病毒感染再激活导致HLH复发而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患者实施双抗原夹心法和间接法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8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20年7月至2020年1月,全部患者均予以间接法、双抗原夹心法,分析两组方案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患者确诊结果阳性59例,占比37.34%;阴性99例,占比62.66%。间接法阳性67例,占比42.41%;阴性91例,占比57.59%。双抗原夹心法检测阳性63例,占比39.87%;阴性95例,占比60.13%。(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患者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诊断结果灵敏度(94.92%)、特异度(92.93%)、准确性(93.67%)均明显高于间接法(77.97%、78.79%、78.48%),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患者予以双抗原夹心法检测准确性相对较高。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间接法 双抗原夹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