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经文:《雅各书》2:14-26从刚才我们所读的经文看到:耶稣的兄弟雅各是在主张行善的同时又肯定信心的重要性。雅各是相信耶稣的复活,但在当时他又是持守犹太律法传统的。什么是犹太律法传统呢?如果笼统地讲,就是以色列的历史。这历史显示了以色列民的得救和称义的来源与背

  • 标签: 上帝 以色列 律法传统 耶稣基督 犹太人 犹太教
  • 简介:<正>人是脆弱的,常常会出现喜怒哀乐;生活是复杂的,时时都有甜酸苦辣。于是,不平衡的心理时常影响我们的健康。因为我们无法避免来自外界的刺激和完全抑制自身的条件反射,这就给我们的性情修炼增加了一个任务——学会心理平衡。

  • 标签: 平衡术 不平衡 我自己 我害怕 生活环 热爱生活
  • 简介:戒律是佛教三藏之一,它是佛门弟子们的行为规范,守持戒律的关键在于戒的获得及守护。过去对戒问题的讨论多集中于戒的获得条件、戒的破失及如何防护,而对戒本身的定义、种类、性质及其于佛教义理的互动发展脉络缺乏必要的研究。本文依据经论对上述问题拟作粗线条的疏理。

  • 标签: 佛教 戒体思想 守持戒律 教义思想
  • 简介:到今天为止的整个人类的历史是从分散的人群走向一的世界和谐的历史。今天的人类应该追求世界一化,但这种一华应该是和谐主义的,而不应该是霸权主义的。世界走向和谐是世界各国利益的需要,也是人类整体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也为世界走向和谐提供了可能。首先,要增强整体意识,坚持世界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博爱主义;其次,要强化世界组织的作用;第三,要扩大国际合作。

  • 标签: 全球一体 世界和谐
  • 简介:义观”是净影慧远的核心思想之一,贯穿于慧远判教观、心识观、佛性观、修行观等各个方面的思想。慧远将诸法区分“同体”-9“别体”两个层次,同体之法“离相离性”、“无有一性”,别体之法有“体性”之差别,有性相之分。同体之法同时“无不性”,此即慧远“同体义分”观念——“无有一性”是“同体”,“无不性”是“义分”。在同体中,诸法的分别不是性相之分,而仅仅为“义”之差别。“同一中,随义分万,举一寻、即是其”,与义是六相圆融的关系。同时,同体之法与别体之法并非截然对立,通过“摄事相以从义”,慧远将别体之法摄入同体之中,使别体之法也具备六相圆融的特性。此种思想,对于华严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等四法界观念有重要启发。敦煌S.4303、S.613在“同体义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演绎出“义俱融”,用以表述其宗最高的境界,强调“一一切,一义一切义”,义之间六相圆融、相互含摄。这是慧远之后地论师义观的延续。

  • 标签: 慧远 体义观 地论师
  • 简介:一、略说“咒”义“咒”是梵语“漫怛罗mantra”的意译。这个词原指《吠陀》诗集四句一首的赞歌或颂诗和《梵书》的祈祷语言;后来,发展为婆罗门教咒的专用术语,即对神灵默祷的秘密词句。佛教,特别是大乘密教,把它继承过来,并发展为不限文句长短的祷辞。佛教在沿用“漫怛罗”一词的同时,还给本宗的咒语创造了一个专用术语“陀罗尼

  • 标签: 梵音 大悲咒 梵本 密教 金刚智 观世音菩萨
  • 简介:笔者高中遭逢三年困难时期,体质大亏,大学时乃特别注重体育锻炼,留心养生知识。壮年翻到道藏中的养生资料,就有一种邂逅老朋友的感觉。全国气功热期间,我也曾按图索骥,试着放松、入静,也似乎找到一点气感,以及某种虚化感,但说不上有什么明显的锻炼效果,似不如作作操、打打拳、跑跑步的痛快。最扫兴的是,参加过一些“带功”的报告会,当大师的话音震荡,引得大群虔诚的听众如醉如痴,都承认有异常感觉的时候,我却微澜不兴,甚至有不甘心的气功师把手贴近我的身体反复试探,我也毫无感应,只好自认鲁钝,永作门外汉。其后再研究道教,不免要按照常人理解的科学逻辑,对道教养生作些考究,历年以来,略成条理,因草此篇,号为门外谈,祈得高明教正。一、养生与道教的关系“养生”就是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养生”一词初见于《庄子.养生主》,其中说到文惠君听庖丁讲“解牛”之以后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这里所谓“生”,指人的生命及其生命力。养生本是人类的共同需要,医术就是从人类的养生实践中发展出来的。医术主要是用药治疗已病之身,但也包括未病之先的保健预防;一般养生主要是未病之先的保健预防,但在实践上,养生和治病的过程往往互相交织,而养生的...

  • 标签: 养生术门外 道教养生术 门外谈
  • 简介:<正>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不少政治家当自己尚处劣势之时总是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以蒙敝、麻痹强大的政敌。三国时期刘备早年投靠曹操时,就曾行过韬晦之。他平时装成不问大事的模样,每天都到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一次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当曹操说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字)与操耳”之时,刘备大惊失色,慌得连手中的筷子都拿不

  • 标签: 三国时期 青梅煮酒论英雄 使君 曹爽 灯色 平陵
  • 简介:颜钧(1504-1596),号山农,明代后期泰州学派思想家,也是同时期儒学民间化运动①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发展了王艮的"大成仁学",形成一套以仁为核心、以神为特征、以实践为旨归的"大中哲学"②思想.在泰州后学中,颜钧尤以独特的仁工夫论及实践著称于世.即以工夫论而言,他将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说化为大中哲学的"仁之方",但在具体进路上,又将之分作两个层次:"从心所欲"与"不逾矩".前者表现为提出"制欲非仁"、"仁之妙即在放心"以及"从心、从性、从情"等思想,主张疏导和顺任心性自然流行,此即所谓"放心仁"说;"不逾矩"即是"知及仁守,庄莅动礼",意在顺任、放逸之后及时纠偏补正,诉诸知性见闻,并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这是儒学中一贯的"戒慎涵养"工夫.但是从"放心仁"到"戒慎涵养"的工夫路径,其中所呈现出的阶段性割裂了工夫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并且也与他所追求的一圆融大异其趣.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 标签: 工夫论 心体 王艮 后学 仁学 泰州学派
  • 简介:“武”的最初含义是指“舞”,后来延伸为“军事征伐”之意。所谓“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武”的目的在于消除战争、暴力。《说文解字》上说:“止戈为武”。因此,所谓的“武术”,也就是“止戈”之。只是武术已经不是军事上的含义,它更强调“个人化”的意义。武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教化方式”,是一种修养身心、自卫御敌的技艺。

  • 标签: 武术技击 中国武术 少林武术 嵩山少林寺 武当拳 定功
  • 简介:通过'''相''用'三大,华严宗对其核心范畴——'法界'('一心')作了独到地理论探讨。''即缘起性空基础上的物我万法的实际本质与究竟体性,依''之'用'即众生转净还灭和诸佛功德教化及其宇宙万法与究竟体性的二而不二,'相'是'自体相'即宇宙物我万法所构成与展示出的无尽缘起样态的旨趣追求。'法界'('一心')之'''相''用'的'三维一'构成了华严宗思想的基本体系。

  • 标签: 《大乘起信论》 三大 华严宗 法界 体相用
  • 简介:在写作的时候,牟宗三的存有论思想已经基本成形.由于他此时仍不承认知性有其存有的意义,所以并没有将有关的思想直接冠以存有论的名称.深入研究这部著作中的有关思想,是全面理解牟宗三存有论思想的入门捷径.

  • 标签: 牟宗三 《心体与性体》 存有论
  • 简介:道教认为人体各组织器官乃至最微小的机体均有神灵,这就是身神,而每个神灵均有各自不同的姓字、状貌、服色。如能存神于体内则身体安康;若为外物诱引,神灵出游则身体多病;如果身神不存则生命消亡。因此,欲祛除病邪,延年益寿,就要存守身神,使神不外驰;若神外游,则需要存思使之回归于形体;如欲长生成仙,则必须运用许多复杂的存思方法

  • 标签: 道教 存思修炼术 道家思想 《太平经》 神仙信仰
  • 简介:辟谷,又称绝谷、却谷、断谷、却粒。原为道家修炼养生、祛病之,后佛、儒、医诸家都修此道。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献即有“却谷食气”论述,这是我国发现有关辟谷最早的记录。

  • 标签: 道教 辟谷术 养生 自养代谢 “天人合一”思想
  • 简介:存思是道教最具特色的修行法术。本文仔细归纳分析了道教存思的各种类型,并总结了存思的养生价值。

  • 标签: 道教 存思术 养生
  • 简介:长居纽约的华裔艺术家陈丹青2000年回国应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这位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西藏组画》蛮声画坛的艺术家,又重新进入国人的视野内。时过境迁,这20年来,中国大地上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而陈在纽约20年,周边及自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位未曾走出国门半步的人来看陈丹青,笔者认为他是一个矛盾的杂多。陈丹青于80年代初曾被国中同仁认为是当时最具才智的青年油画家,甚至许多人直至现在仍有"陈丹青情结"。陈当年的崛起与文革结束后,人们想竭力"摆脱"所谓的"苏联模式",向欧洲传统油画溯源不无关系。陈描绘藏民日常生活的《西藏组画》对当时画坛的文学性和主题性创作

  • 标签: 丹青 艺术家 美术学院 多体 苏联模式 矛盾
  • 简介:本文在挖掘道书文献新史料的基础上,就中国传统数学史上的天元与道教关系进行辨析,从一个侧面分析道教对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影响。作者认为:天元产生的直接渊源是道教“天元”思想,李冶的天元不仅直接渊源于道教洞渊九容之说,而且从科学思想方法上分析,其“立天元一”的代数表达思想得益于道教三元并列的思维模式。

  • 标签: 天元术 道教 中国传统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