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微创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组病例包括24例高度近视患者共32眼。在完成前囊膜的连续环形撕囊后,透明晶状体应用微创超声乳化技术通过两个相距90度的0.7毫米透明角膜切口分别插入一个22G超声探头和一个22G灌注ehopper进行摘除,然后再行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入囊袋内。研究参数包括手术前后的裸眼及矫正视力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12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矫正提高者共28眼,占87.5%.术后6月,1例发生后发障,予以激光后囊切开,在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有后囊膜破裂、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仅为2.2%。结论微创超声乳化是治疗高度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长期的术后随访工作仍需要继续,以便进一步全面了解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简介:摘要在无晶状体囊膜支撑下植入人工晶状体是临床手术的难点之一,手术操作技巧要求高,尽管有多种手术方法可供选择,但手术并发症仍不少见。本文介绍临床传统的以及近年发展的几种无晶状体囊膜支撑人工晶状体固定术,重点阐述手术指征、手术特点和要点,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93-397)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白内障无缝线中切口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了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的9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白内障无缝线中切口囊外摘除术结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视力评估、角膜曲率测量和屈光度检测等指标,评估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本手术方法在治疗白内障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观察白内障冷冻囊内摘除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疗效.方法对134例134眼白内障冷冻囊内摘除术后元晶状体眼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70眼;第二组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组共66眼.结果两组病例术后矫正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或超过,矫正视力0.5以上超过60%,两组病例视力差异元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无晶状体眼两种类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晶状体摘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96例为该研究对象,同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实施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晶状体摘除术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皆无明显区别,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过程中,晶状体摘除术的治疗成效突出,处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以及前房深度等;而且不良反应少,整体效果理想,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这是为了矫正高度近视而在透明的晶状体前植入一个双凹面的人工晶状体。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晶状体摘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7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周边虹膜切开术,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晶状体摘除术。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提升程度尤为显著。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8.5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0.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晶状体摘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视力,且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晶状体摘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周边虹膜切开术,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晶状体摘除术。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提升程度尤为显著。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5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晶状体摘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视力,且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晶状体摘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3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展开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晶状体摘除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布和UBM指标。结果 3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23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7、10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0.6、2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0.4、1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0.2。3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各项UBM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前后UBM指标差异显著。结论 晶状体摘除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手段,可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治疗与收益比出众,建议满足手术适应症的患者予以应用。
简介:摘要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及其安全性通过多项研究已得到证实,随着时间的推移,PIOL植入术后的患者面临白内障手术的可能,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的计算是获得良好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PIOL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前房容积以及房角参数与术前数值相比有差异,少量研究发现IOL-Master测量的眼轴、角膜曲率以及通过多种公式计算得出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在PIOL植入术前与术后无明显差异,在临床上部分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由于屈光介质混浊而需要通过A超进行眼生物测量,然而PIOL植入对A超眼生物测量的影响尚未得出结论,因此需要更多针对PIOL植入对人晶状体度数计算影响的研究,为PIOL植入术后患白内障的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17-321)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在眼球挫伤所致晶状体脱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部分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眼球挫伤致晶状体全脱位或不全脱位者58例(58只眼)行晶状体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91.5±61.4)d,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屈光状态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研究晶状体脱位范围超过3个象限者30例(51.72%),需行后段玻璃体切除术,其中需重水辅助者8例(13.79%),合并高眼压28例(48.28%)。术后视力(logMAR)为0.76±0.56,优于术前的1.52±0.57(t=9.71,P<0.05)。术后眼压为(14.3±5.4)mmHg,低于术前的(27.5±16.4)mmHg (t=5.95,P<0.05)(1 mmHg=0.133 kPa)。术中1例人工晶状体坠入玻璃体内。术后3例眼压高于21 mmHg,1例出现前房积血。无脉络膜爆发性出血、眼内炎或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均居中,无明显偏移。结论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术可用于眼挫伤所致晶状体脱位患者一期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晶状体摘除术应用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19年12月~2021年04月研究期间内,80例在本院接受晶状体摘除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实验组实施晶状体摘除术治疗,探究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干预下,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对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前房深度、视力、眼压等临床指标,角膜水肿、前房积血、一过性高眼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后,能够帮助患者视力功能恢复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晶状体摘除术应用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参考组患者采用氩激光周边成形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前房深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对比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参考组患者的前房深度小于试验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晶状体摘除术有着显著的作用,明显提高治疗效率,帮助患者恢复视力正常,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Artisan人工晶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地分析24例24眼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体的手术后结果。纳入病例包括外伤性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或球内异物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及晶状体摘出术后囊膜缺失。手术前后进行完整的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瞳孔形态、人工晶状体固定情况、虹膜玻璃体视网膜情况,记录手术中和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患者随访12~24mo。所有手术眼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前裸眼视力为手动~0.2(logMAR1.91±0.89),手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为0.2~1.0(logMAR0.46±0.59)。手术后1,3,12mo术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1.26,-0.43,-0.35D,±2.0D以内者术后3mo和12mo分别占66.7%和83.3%,±1.0D以内者分别占41.7%和50%。手术前及术后3,12mo眼压分别为16.95±7.85,12.38±4.68,15.96±5.25mmHg。手术前及手术后3,12mo平均角膜内皮计数分别为2493.8,2270.3,2263.7个/mm2,手术后1~3mo,4~12mo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8.96%,0.27%,手术后12mo内皮细胞总丢失率为9.23%。手术后无持续性葡萄膜炎,虹膜无明显手术损伤和萎缩,瞳孔形态无变化,Artisan人工晶状体正位牢固固定,对玻璃体视网膜无影响。玻璃体切除眼手术中使用前房灌注可避免眼球塌陷。结论: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体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仍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以进一步对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出评价。